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張毅:讓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共享發展成果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30日 10: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光明日報,時間為2011年12月13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高端調研 貫徹群眾路線12

讓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共享發展成果

——關於吳忠市慈善興業助殘扶貧的調研與思考

調查人:張 毅(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殘疾人是一個特性突出、特別需要幫助的社會群體。讓這一特殊困難群體實現脫貧致富、過上小康生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推動慈善興業、助殘扶貧,使發展成果惠及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是我們應當高度重視並切實抓好的一項重要工作。

2010年12月6日,張毅在吳忠市紅寺堡區就解決好特殊群體實際困難問題進行調研。

  去年以來,地處寧夏中部的“回族之鄉”吳忠市,採取特殊政策,招善引資引智,興建慈善産業園區,圍繞有效持續地解決殘疾人等特殊貧困群眾的就業及脫貧致富問題已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較好效果。吳忠市面積2.0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38.4萬,其中,回族人口占51.2%。全市有近20萬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各類殘疾人10.12萬,佔全市總人口的7.31%,高出全區平均水平0.48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平均水平0.97個百分點。所轄紅寺堡區,是1999年開始建設的移民新區,20.4萬移民均來自寧夏最艱苦的西海固地區,有8萬扶貧對象、1.48萬殘疾人。近年來,吳忠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國家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的一系列機遇,加快建設步伐,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新臺階。但發展落後、民生困難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尤其是各類困難群體的脫貧致富問題更需要下大氣力去解決。

  去年下半年,我們在吳忠市紅寺堡區一個叫菊花臺的村子調研時了解到,該村1405人中,殘疾人多達99人,其中重度殘疾29人,他們的生存生活狀況,深深地觸動著現場每一位同志,使我們感到寢食難安。之後,我們又到一家名為愛德福利製衣有限公司的企業調研,該企業有160名員工,其中吸納了44名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業,佔員工總數的27%。公司對殘疾員工實行每月1000元的最低工資保障,並且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5%設立企業殘疾人扶助基金。這家企業的做法和這裡殘疾人的精神面貌,也深深地打動了我們,引起了對如何幫助殘疾人脫貧致富、共享美好生活的思考:殘疾人本身自強自立的意識、克服困難的精神和改變生活困境的強烈願望,國家關於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是殘疾人脫貧致富的重要動力和可靠保障。殘疾人作為特殊困難群體,最有可能喚起全社會的關愛,聚集社會慈善資源,形成助殘扶貧的道德共鳴。我們決不能把殘疾人完全當做“包袱”,也不應該單純依靠“輸血”救濟,而要看到殘疾群體中蘊藏的精神財富和創造能力,努力搭建助殘扶貧平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走慈善興業之路,正是殘疾人脫貧致富的希望所在。

  為了讓黨的扶貧惠民政策不斷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為了讓慈善興業的有益探索造福更多的特殊困難群體,著眼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順應回漢各族群眾過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自治區提出了打造“黃河善谷”,搭建寧夏現代慈善事業發展平臺的構想,以推動慈善興業、助殘扶貧事業大發展。吳忠市大膽實踐,積極探索,規劃建設了立德、弘德兩個慈善産業園區,推出了“十大優惠政策”,建立了規範透明的慈善基金會,創建了專門的殘疾人職業教育培訓基地,並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推介和招善引資,引進了一批慈善産業項目,在慈善興業、助殘扶貧方面積極探索,邁出了步子,在全社會引起了積極反響。

熱詞:

  • 困難群體
  • 科學發展觀
  • 殘疾人就業
  • 殘疾人家庭
  • 弘德
  • 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