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臺生逐夢大陸:兩岸就業不同 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6日 10: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北京中醫藥大學2010屆碩士研究生蔡明亨(左)和2009屆碩士研究生鄒易良(右)。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郭思遠 攝

  中國人民大學2010屆碩士研究生陳怡秀(左)和2010屆本科生徐華陽(右)。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郭思遠 攝

   中新網北京3月26日電(郭思遠) 翻開近些年來台灣學生到大陸求學的變遷歷程,不難發現,台灣學生與兩岸關係的時代背景緊密相連。

  從1985年開始大陸高等院校開始招收台灣學生,隨著兩岸經濟、文化領域交流的不斷發展,到大陸求學的台灣學生數量不斷增加。時任教育部港澳臺辦常務副主任丁雨秋2005年曾經介紹,1985年到2000年大陸高校招收的台灣本科學生為2895人,研究生864人;2001年到2004年這4年間招收了台灣本科生2875人,博士碩士研究生2766人;2004年台灣學生到大陸求學的人數創歷史新高,達到了1777人。

  中新網記者從國臺辦了解到,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截至2012年1月,到大陸就讀的台灣學生累計已經達到3萬多人,目前在校生為7000多人,去年大陸各高校招收台灣學生2000多人。

  北京大學兩岸文化交流協會主席蔡秉憲日前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表示,2000年至2005年,來大陸求學的台灣學生開始多元化,有成績很優秀的、有在台灣沒有好大學上的、也有為到大陸經商而來的,每個人都有不同因素和考量,這個階段,台灣學生的學業水平相對參差不齊。

  他認為,在2005年至2008年期間,是一個台灣學生來大陸求學人數的緩衝期。之後,尤其2010年大陸承認台灣地區學測考試(高考)成績,台灣學生到大陸求學,無論是人數,還是學業水平,都有較大提升。他預期,未來在兩岸和平和共同發展的基礎上,台灣學生來大陸求學人數會越來越多,也會愈來愈多元化。

  【就業篇】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就業作為重要民生指標之一,關乎老百姓的生計,也關乎國家的發展。面對大陸就業市場形勢,台灣學生是選擇留守大陸,還是回到台灣,這個問題因人而異。但不可否認,台灣學生在就業方面可以選擇的要比大陸學生多,當然面臨的問題也有不少,比如在大陸就業的“五險一金”問題,這都是需要台灣學生去坦然面對。

  由於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台灣學生在大陸就業就如同魯迅所説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因為沒有太多前人的參考和借鑒,只有靠自己不斷的摸索和開拓,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地天。

  兩岸就業不同

  台灣在2001年、2009年兩次經濟衰退期間,經濟成長走低,而失業率升高。據了解,2008年台灣地區受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共有800多家企業、23萬人被放“無薪假”。2011年底台灣又陷入“無薪假”危機,時至2012年3月尚有7000余人仍處於被放“無薪假”階段。

  台灣學生留在大陸工作,優勢明顯麼?陳怡秀説,“如果是陸資企業的話,我們其實沒有太大的優勢,唯一的優勢就是涉臺,但如果是台灣過來的律師事務所不可能用應屆生,因為既沒有台灣工作經驗,也沒有大陸工作經驗,所以根本操作不起來。”

  她認為,大陸的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若要用台灣學生,因為要申請,比較麻煩。而台灣學生的要求又多,因此,民營企業也是沒有優勢的。陳怡秀説,“如果大陸給台灣學生更多的照顧,但對大陸學生來説是不公平的,雖然我自己是既得利益者。”

  羅海蕓説,她對工作的地點沒有特別的設定,到哪都無所謂的,當初來大陸求學就把回台灣工作,只作為一小部分的考量。她還説,台灣現在對於心理師資格證還沒有開放,有點像醫師資格證一樣,這都是台灣當局出於對台灣就業市場的保護。

  未來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是一個人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的系統的計劃的過程。台灣學生做職業規劃,首先就需考慮是留守還是回去。曾永欣説,“沒有想過在大陸長待,所以不會選擇在大陸就業,會直接回台灣就業。但是在大陸的工作經驗,還能夠得到台灣的認可。”徐華陽也説,“法學就業比較難,可能會在大陸就業,也有可能回去台灣。”

  陳怡秀説,“如果學大陸的法律要回台灣是沒有實踐性的,過來了基本就想在大陸這邊發展,但是現在沒有渠道,就業平臺並沒有建立起來,雖然有潛在的市場,但是太未知了,所以大家都在摸索,還在探索階段。”

  由於台灣不承認大陸醫學學歷,蔡明亨説,他還是想進大陸的大醫院工作,“我要是留在實習單位東方醫院工作應該是可以的,但基本工資比較少,只能通過一些項目掙點錢,當然這也是很難的。”

  從兩岸的軟體産業發展看就業,張致皓説,“在台灣,軟體業的人才基本飽和,在北京這邊還有需求,但是這邊消費高,壓力也大,我有可能回昆山,昆山也有軟體園,而且那裏臺商也多。”

  羅海蕓説,以前也有在大陸就業的規劃,與現在的差別就在於,以前更多會考慮在大陸發展對個人會有什麼好處,很多臺商和到大陸工作的人都會有這種務實的思維。

  “現在因為在大陸生活了很多年,對這邊的人和環境都有了感情,也提升另外一種情感的東西存在。”羅海蕓説,“除了自身得到什麼好處外,會更想為這邊的人和社會多做點什麼,發揮自己的所學,發揮出自己更大的能量。”

  感受到的困惑

  兩岸就業環境不同,難免造成一些問題。蔡明亨説,“在大陸工作,首先就是沒有‘五險一金’,基本都是約聘;二是中醫專業限制,因為中醫師憑經驗工作,就業範圍很小。”

  據他介紹,如果他留在實習單位東方醫院就業的話,大概月薪9000元,也可以晉陞,一般碩士研究生畢業2年後就是主治醫師,博士研究生畢業後1年就是主治醫師,這有個前提條件,就要求是從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的學生。

  如果台灣學生要取得“五險一金”,首先是要取得大陸戶籍,這也就意味著要主動放棄台灣戶籍,鄒易良説:“當然自己也可以放棄台灣戶籍,隨時可以加入大陸戶籍,但是回台灣就很麻煩,所以就沒有放棄。”

  鄒易良認為,這個政策應該要放開,但他也知道非常很難,因此,“有點資金就自己創業,比如做醫療器械什麼的。”

  台灣的兵役對台灣學生到大陸求學也有影響,因此,台灣女生相對過來的比例要高些,徐華陽就是在台灣服完1年兵役以後,再到大陸求學的。他説,“以前你有讀大學可以緩沖服兵役的時間,要不就存在逃兵役的問題,當然現在台灣的兵役制度都在改革,也不好説了。”

  據了解,目前台灣當局規定,在讀本科階段的學生25歲之前必須服兵役,碩士研究生階段的上線年齡是27歲,博士研究生階段是30歲。

  張致皓説,他18歲後基本沒有回過台灣,主要是兵役問題,在他27歲時,也就是還有1-2年時間,看能不能通過一些渠道,向台灣當局陳情,讓先在大陸讀完書,再回台灣服兵役。

熱詞:

  • 台灣學生
  • 兩岸關係
  • 就業市場
  • 大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