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吳敬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動力是改革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8日 13: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昨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2年會正式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拉開帷幕。作為“兩會”後首個國家級大型國際論壇,本屆的主題為“中國和世界:宏觀經濟和結構調整”。17—19日期間,論壇將圍繞宏觀經濟穩定與結構調整、財政政策與財稅體制改革、經濟內外均衡、科技創新等議題展開多視角、深層次討論。

  論壇首日,討論的焦點放在“回望‘十二五’開局”,“促進增長的宏觀經濟管理”,“迷霧中的歐洲經濟”等話題上,從中探索中國將如何實現經濟穩健增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

  據悉,出席本年度論壇的境外代表有200余位,其中包括70多位世界500強企業的領導人、國際組織高級官員及包括諾貝爾獎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等國際知名學者,境外代表參會規格之高、陣容之強,為歷屆論壇之最。與此同時,130余名來自中國政府、學術界和企業界的最具影響力的政策制定者、研究者、企業領導者也出席了本次論壇。

  經濟結構調整 困難中見希望

  首日焦點

  在回望“十二五”開局論壇討論發言中,國內外一線經濟學者普遍認為,開局之年經濟結構調整困難不小,具體表現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産業升級投入太多,成本太高。

  吳敬璉表示,“十二五”開局之年給了我們很大的希望,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鄭永年認為跟其他國家比較也是“過得去”。

  吳敬璉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動力是改革

  當日的論壇上,經濟學家吳敬璉圍繞“十二五”規劃的主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宗明義地把“十二五”規劃最為重要的兩個內容作為開局之年的評價標準。

  吳敬璉説,第一是“十二五”規劃的主線,這個主線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它的核心內容就是要從投資和出口驅動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技術進步和效率提高驅動的經濟增長。第二個主線的內容是動力,“十二五”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要動力就是改革。

  “去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産業升級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投入太多,成本太高,仍需作出改進以保持其持續性。”吳敬璉認為。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也表示,“十二五”的核心內容是經濟結構的調整,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調表現在投資過高、消費過低、經濟增長過度依賴出口,與其他國家的情況可能正好相反。

  錢穎一 調整經濟結構須理順政府與市場關係

  “對調整的必要性從政府到企業到經濟學界,認識是一致的,可是在實際執行中卻碰到很大的困難,效果明顯。”錢穎一表示,時隔16年後再提結構調整,背後有深層次原因,需要調整政府與居民、企業、市場的關係。“這個任務不完成,結構調整非常困難的。”

  對於困難重重的結構調整,吳敬璉認為,主要原因還是經濟體制障礙沒有消除。在他看來,依靠強勢的政府,以國營經濟為主的部門,控制整個經濟,然後利用政府動員資源的強大力量投資,推動經濟的發展,這種發展方向必須改變。

  3月14日,全國人大的閉幕會上通過了2012年全國財政預算報告,其中438票反對、131票棄權,加起來佔投票總數的20%,在當日通過的四個報告中比例最高。

  “可以看到代表對政府預算反映出來的問題的極大關注,2011年的財政收入比2010年增加了24.8%,而且超出了預算的15.6%,這十幾年都在延續擴張性財政,背後是國家政府對資源的控制力度。”錢穎一表示。

  “消費率低、儲蓄率高,主要原因不是居民或消費者的儲蓄高,是因為政府的儲蓄高,這個數據我們都很清楚。投資過高也是因為政府或者國企的投資行為。”錢穎一説。他提醒,擔憂結構調整不理想的時候,更應該注意深層次問題,進行深刻的財政改革,才能寄望結構調整的成功。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看來,結構調整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內需不足,背後有兩個結構的失衡:一個是國企和私企之間的失衡,另一個是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的失衡。

  精彩論點

  1.過去支撐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優勢有所弱化

  對於中國經濟能夠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昨日的論壇上作出了表述。他説,過去支撐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優勢有所弱化。首先是勞動力資源優勢的弱化,中國人口紅利在減少。

  2.歐美想通過通貨膨脹把債“脹”沒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余永定在論壇上警告稱,歐美國家想通過印鈔票的方法,通過通貨膨脹的方法,把他們的債務“脹”沒。在這個情況下,中國必須加快自己的調整速度,避免陷入陷阱。我們在幫助歐洲的過程中,一定要採取既積極又慎重的做法。

  3.中國的成功沒有靠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副主任劉鶴在論壇上表示,中國一直認為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是互補的,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水平和商業週期的不同階段,兩者的互補形勢有很大的區別。他説,“在應對本次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中央政府不得不進行大規模的直接干預,但這些只是應對危機的短期做法。”

  4.中國經濟永遠不會有硬著陸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摩根士丹利公司(亞洲)非執行主席史蒂芬羅奇在會上稱,中國經濟永遠不會有硬著陸。

  羅奇認為,對於中國來説,最大的困難是,美國現在這些政客往往又出現新一輪指責中國的浪潮。美國談到自己失業率問題的時候,這種聲音會越來越大。

  摩根提醒:

  中國須執行

  內需經濟轉型

  記者觀察

  “非常高興又回到北京!明天我將會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17日一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裏斯蒂娜拉加德在她的微博上發出預告。18日,她將作為外方代表,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致辭。

  對於已是第三次參與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報道的筆者,激動之情不亞於這位IMF的女掌門。與往屆不同的是,今年出席的國際組織和企業界代表質量和數量可謂出現了井噴。不少經濟人士都認為,在歐美日等世界主要經濟體疲軟不前的背景下,躍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對這些“老外”而言,無疑意味著更多吸引力和機會。

  誠然,如今的中國,處於世界經濟核心地帶,無論是解決世界面臨的全球性問題,還是應對結構性、行業性的變化和挑戰,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回顧過去30年來,世界變得越來越失衡,全球消費的70%發生在發達國家,但是難以繼續增長。作為世界經濟不平衡的全球版本,中國的貿易順差和美國的貿易赤字,後者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把不平衡歸咎於順差國家。

  昨日的論壇上,摩根史丹利公司(亞洲)非執行主席史蒂芬羅奇列舉了過去30年間發生的11場經濟危機,在他看來,這些經濟危機無論是由於監管政策,還是所謂市場經濟體系下發生的失衡,實際上都是由失衡造成的。結論就是,依靠外需增長的中國面臨著再平衡的工作。一向對中國友好的羅奇提醒,對於中國來説,最大的風險是美國的政客出現新一輪指責中國的浪潮,尤其是涉及到美國失業率問題的時候,這種聲音會越來越大。

  “現在是一個發展困難的時間,我們要和中國談很多問題,美國也需要自身去解決很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看看我們自身儲蓄率不足的問題,尤其在巨大經常賬戶以及貿易赤字的情況。”羅奇指出。

  顯然中國和全球一樣,需要更好的平衡,來避免不穩定局面的出現。當中國認識到增長當中不可持續的外部需求,必須從依靠外需的推動更多轉向內需的推動。對中國來説,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執行內需經濟的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幾位大會發言的嘉賓均提到了中國的“十二五”規劃,讓他們感到興奮的是,裏面提到了包括社會保障、工資增長以及其他方面的內容。

  德國國際合作機構總裁埃森布萊特認為,在成功演繹發展傳奇故事的同時,中國也催生了類似的副作用,日益增長的財富並未充分轉化為社會收入,而建設更加平等、教育程度更高的社會是避免經濟發展停滯的關鍵。

  在分析未來10到20年的前景時,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表示,全球經濟挑戰之一就是分工劇變的問題,對中國來説,它在信息通訊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高端製造業方面將會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地位,這些支柱産業已經在“十二五”當中被提到,7個支柱産業每年能夠幫助中國增加兩萬億的工業産出。

熱詞:

  • 吳敬璉
  • 經濟發展
  • 動力
  •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