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重啟國債期貨呼聲再起 委員和學者稱條件已成熟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2日 01: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被叫停了17年之後,重啟國債期貨的呼聲兩會期間再起。

  來自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的消息顯示,國債期貨倣真交易已經在2月13日啟動。這意味著國債期貨有望重啟。據悉,此次倣真交易完成之後,預計有關部門將就相關提議徵詢公眾意見。

  “重新推出國債期貨交易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説。

  據介紹,我國國債現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截止2011年底,國債年度發行量已由2000年的0.3萬億元上升到1 .4萬億元,可流通國債高達6.4萬億元,可以為國債期貨提供充足的交割數量,可以增強國債期貨市場的抗操縱性。

  賀強表示,國債發行和現貨交易利率的市場化,為國債期貨形成合理定價機制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另外,持有國債現貨的金融機構避險意願日趨強烈,形成了對國債期貨的巨大現實需求。

  國債期貨在中國並非新鮮事物。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曾進行過國債期貨交易試點,但由於利率市場化程度不高、國債現貨市場規模過小、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以及市場風險監管體系不完善等因素,市場投機和價格操縱現象較為嚴重。

  1995年2月23日,上海國債期貨市場發生了嚴重的違規交易,史稱“327國債期貨事件”,國債期貨此後被叫停。

  “作為"327"事件調查和處理的主要親歷者,我覺得事件過去十七年之後,我國經濟和金融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市場和監管情況來看,我國重開國債期貨市場的條件已經成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劍閣説。

  “327國債期貨事件”後,業界對國債期貨進行了大量的反思,普遍認為,除了當時國債現貨市場規模太小的客觀因素外,相關法規不健全、監管缺位,在風險控制方面缺乏信息技術的支持,沒有熔斷機制,以及政策風險(保值貼補率)是出現“327國債期貨事件”的主要原因。

  著名經濟學家、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現在國債的數量和規模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參與的機構也大大增加,實力比較均勻,操縱的可能性很低。再加上期貨市場這些年有了長足的發展,期貨公司的數量不斷增多,相關監管又比較完善。推出國債期貨對於促進債券市場的活躍,進一步發展直接融資都有積極作用。

  華生強調,對於國債期貨來説,利率政策以及國家宏觀政策的保密性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其中隱藏了巨大的利益。如果要推出國債期貨的話,“在當前的情況下,經濟數據的保密以及行政權力和市場的分離恐怕是最重要的事情。”

  “只要準備充分,各界的溝通充分,國債期貨的開通應該是可行的。”中國政法大學資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劉紀鵬表示,2009年推出股指期貨以及創業板的時候,大家對創業板不太擔心,但對股指期貨特別擔心。兩年來的實踐表明,結果和預期恰恰相反,“創業板一塌糊塗,股指期貨卻比較成功。”

  劉紀鵬説,對於國債期貨來説,其擔心遠遠小于股指期貨。一方面我們有過沉痛的教訓,另一方面債務品種本身的風險屬性、法律定位和股票也截然不同。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國債期貨可以慢慢嘗試,時機成熟後可以穩步推出。“不應該因噎廢食。現在有很多期貨品種,而國債期貨只是期貨品種之一。以前渠道比較少,集中在一個品種上了。”

  談到吸取當年“327國債事件”的教訓,李大霄認為,主要還是規則的問題,規則定好了,大家就按照規則來做,就不會出大的問題。

  賀強建議,應當落實國債期貨投資者適當性制度、風險揭示制度,加強對投資者教育工作,增強投資者風險意識,抑制過度投機心理。並建議由全國人大&&,儘早推出包括商品期貨及金融期貨在內的期貨法。

熱詞:

  • 重啟
  • 國債期貨
  • 呼聲再起
  • 條件已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