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十二五”開局之年保障房建設紀實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02日 14: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哈爾濱3月1日電(記者鄒大鵬)3600萬套,這是“十二五”期間我國的保障房建設任務;1000萬套,這是去年開工建設的保障性住房總數……一組組數字記錄了我國政府向中低收入“寒士”踐諾的民生賬本。“十二五”開局之年,各地政府紛紛在“居者有其屋”這盤民生棋上頻頻落子。作為歷史欠賬多、群眾居住條件差的老工業基地之一,黑龍江省地處高寒地區,有效工期僅半年,去年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84.54萬套開工建設任務,總數居全國之首,在速度、質量和公平等關鍵詞上全力打造保障房建設“樣板間”,也成為我國保障房建設的一個縮影。

    速度:超常規舉措重民意加速民生工程“圓夢”

    窗外春寒料峭,年近8旬的尹汝正老人在哈爾濱市道外區濱江新城小區的新家卻暖意融融。“靠拆一還一、上靠戶型等政策,我沒掏一分錢就從棚戶區不足10平方米的平房搬進了40平方米的新樓房,這是做夢也想不到的!”老人説。

    為了讓像尹大娘一樣的低收入群體儘快改善住房條件,黑龍江省採取了出臺多項惠民政策、政府主導市場化融資等措施,有效破解了保障房建設的土地徵遷、資金保障等難題。

    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楊佔報告訴記者,全省將保障房建設作為一號民生工程,通過採取先建後拆、邊拆邊建、異地安置、原地拆建與集中建設相結合等超常措施,確保工程進度。

    資金是保障房建設的血脈,黑龍江省除明確規定省、市、縣各級財政傾斜政策外,還採取銀行貸款、開發商配建、政府土地出讓金返還等多元融資方式,哈爾濱市專門組建了國有獨資房地産公司進行保障房建設,並通過市場開發,把其他項目開發所得利潤全部反哺到棚改項目“抽肥補瘦”。

    與黑龍江省一樣,全國各地在土地供應、突破資金等難題上各顯其能,採取了靈活多樣的辦法:山東採取盤活積澱多年的公有住房出售資金、擴容公積金援建保障房試點;廣州依靠財政資金及經濟適用房銷售資金回籠滾動的模式解決保障房資金缺口……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和市場融資的有機結合有效保障了工程進度。

    據統計,黑龍江省去年保障房工程開工86.87萬套、竣工40萬套,均居全國第一,開、竣工率分別達到102.7%和47.3%,全國其他各地也紛紛“給力”建設速度,確保了1000萬套任務指標的落實。

    質量:責任追究體系嚴防再造“棚戶區”

    位於哈爾濱市群力新區的民生尚都社區是黑龍江省最大的保障房示範項目之一,正在裝修的回遷戶范業明指著小區內一處封閉的寬敞亮麗三層建築群落説:“這是標準化的幼兒園,小區附近不僅有全市最好的中學、醫院,還有森林公園、社區工作站、警務室、超市、公交站等配套服務設施,凡百姓需要的,政府都想到辦到了,這樣的保障房住著就是舒心。”

    為了防止保障房項目成為新的棚戶區和鬧心房,黑龍江省從源頭上嚴格規範設計、建築施工、監理檢查等各環節,通過制定標準,對保障房空間佈局、功能設置、建築風格等都有硬指標,還全面推行項目法人、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終身負責和永久性標牌制度,把保障房建成“標簽工程”。

    同時,開展保障房項目現場示範推廣和主管領導、規劃、建設等關鍵環節負責人培訓,進行最優、最差設計、開發、施工、監理企業評選,有5家企業因設計不合理被評為最差,在行業內公示,引起很大震動。他們還對安全質量檢查中發現的不合格項目及時叫停整改,最大限度地消除了質量安全隱患,有效提升了建設質量。

    讓低收入群體住得起、住得安心,也成為保障房品質的“硬杠杠”,全國各地都因地制宜創新了政策。河南省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産管理局保障處處長馮榮智説,考慮到低保廉租戶的實際困難,當地出臺了物業費政府補貼80%等做法,確保低收入群體住上“安樂窩”。

    公平:陽光制度“曬”出保障房分配“生命線”

    在快馬加鞭的建設過程中,各地保障房建設和分配也出現了不盡如人意的現象:去年11月,西安經濟適用房分配搖號程序結束後,13戶申請人被網友曝光造假;福建某市經濟適用房被公職人員“團購”;雲南某縣廉租房小區全部分給了縣教育、衛生、計生系統職工。

    面對眾多住房困難家庭的翹首期盼,公平分配不僅牽動著整個社會的神經,更考驗著各級政府的執政水平。

    “陽光透明分配製度是保障房的生命線,要經得起‘曬’。”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保障處處長孫宇説,全省實行了保障計劃、分配房源、分配過程和分配結果“四公開”,通過建立準入標準、審核程序、動態管理等制度,合理確定保障對象和標準,對申請人實行街道辦事處初審、公示,住房保障部門和民政部門審核,最後返回住房保障部門公示的“三審兩公示”制度,符合條件者才能進入“公開搖號、評分排序”程序。

    廣州市住房保障辦公室住房管理處處長何劍虹分析認為,公開透明的資格審核、合理的退出機制和糾錯機制,是守好保障房分配“生命線”的重要前提。去年年底開始,北京、河北、河南等地陸續出臺了保障房新規,採取強制騰退、多重審核、14個部門聯查等“組合重拳”針對近年來的分配亂象痛下“殺手锏”。

    2012年,全國計劃新開工建設700萬套以上保障房,實際在建工程量至少1700多萬套,已經竣工的保障房還將陸續進入分配使用階段。據住房城鄉建設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長張學勤介紹,今年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補助資金將不低於上年,在土地供應上將科學編制儘快實現有效供應,同時落實監管責任創新監管手段、實行陽光操作健全機制,確保質量和分配。

    我們有理由相信,憑藉堅定的決心、巨大的投入和不斷完善的制度,在“十二五”期間,中國政府對低收入群體承諾的“廣廈千萬間”將是真正的“讓幸福來敲門”。

     

熱詞:

  • “十二五”
  • 開局之年
  • 保障房建設
  • 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