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保監會規範保險銷售業 禁用理財概念誤導消費者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4日 08: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天津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們都説我很富有,其實真正屬於我個人的財富,就是為自己和家人買了充足的人壽保險。”今後壽險銷售員在遊説消費者的時候,除了道出李嘉誠的這句金玉良言外,還必須緊記五條“清規”:不得誇大收益;不得混淆保險産品概念;不得將保險産品混同為銀行存款或銀行理財産品進行銷售,杜絕“存單變保單”行為;不得隱瞞合同重要內容;不得提供虛假産品信息。這是上周中國保監會給他們新套上的緊箍,業內稱之為“五不得”。

    據保監會統計,2011年,全國人身保險全年保費收入9721億元,同比下跌8.57%,與此相伴的是,壽險退保的增加和償付能力的急速下降。因此,無論從維護投保人權益角度,還是從行業自身發展著想,提振壽險市場,都已刻不容緩。

    幾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我國壽險業尚是朝陽産業。在高通脹的經濟大勢下,為了彌補社會保障機制的不足,越來越多的人在考慮購買以壽險為主的商業保險産品。既然需求如此旺盛,壽險業為何發展勢頭卻不上反下呢?

    原因或許是多方面的,比如受貨幣政策波動、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的影響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行業運行環境過於混亂,銷售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原本一個提供保險的行業卻讓人感到很不保險。“銷售誤導,成為我國壽險業最突出的問題”。這是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給出的結論,因此就有了上述的“五不得”治理“藥方”。

    不妨再深究一下,壽險銷售為什麼會出現愈演愈烈的誤導現象?陳文輝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壽險跟理財粘得太親昵了,分紅、投連、萬能等新型理財類壽險産品的佔比過高。據統計,2005—2010年行業主要同業的保費收入年複合增長率達33.8%,銀保渠道業務佔比超過50%,其中新單保費銀保渠道佔比甚至達到70%以上,成為行業保費貢獻的主渠道。據説,保監會下一步將鼓勵保險公司發展風險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産品,加快風險保障類産品預定利率市場化進程,此舉是否擊中了靶心,尚需觀望。不過有一點已為業內共識:保險業發展到現在,以前那種簡單拼規模的粗線條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循市場規律精耕細作,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也有業內人士質疑,説自從2001年以來,保監會累計發佈了21個治理銷售誤導的規範性文件,平均每年2個,查來查去,不過是大棒打蚊子,銷售誤導一般發生在保險公司基層分支機構的銷售人員身上,開除幾個銷售員再聘用幾個頂上,有啥用。真想治理,就必用重典,把棒子打在高管們的屁股上,才可能見效。

    也有民營保險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的保險代理人制度已步入瓶頸,如果不解決代理人的身份問題,不給予正式員工“國民待遇”,僅靠“刺刀見紅”拼業績提成的增長模式,是無法根治銷售誤導的。

    本報記者 岳付玉 黃海京

熱詞:

  • 保監會
  • 保險銷售業
  • 理財概念
  • 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