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0日 11: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寧夏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1月11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自治區主席 王正偉

自治區主席王正偉作政府工作報告。本報記者王猛宋克強攝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自治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1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區上下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齊心協力,負重拼搏,取得了抓發展、惠民生、保穩定的重大勝利,圓滿完成了自治區十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主要任務,實現了“十二五”的良好開局。

  盤點去年的主要成果和變化:一是經濟總量跨上新臺階。全區生産總值突破2000億元,達2060億元,增長12%。實現財政總收入371.4億元,增長29.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突破200億元,達220億元,增長43.2%;地方一般預算支出711.1億元,增長27.9%,70%以上用於改善民生。固定資産投資1640億元,增長30%。二是結構調整取得新突破。特色農業佔到農業總産值的83%,“五優一新”工業佔到工業增加值的72%,服務業佔到經濟總量的38.8%。黃河金岸效益凸顯,中心城市快速成長,山城建設全面展開。三是人民生活水平又有新提高。十項民生計劃30件為民實事全部超額完成。35萬生態大移民全面啟動。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居民醫療、養老和城市低保戶廉租房等制度全覆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90元,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5380元,增長15%。四是長遠發展贏得新機遇。銀川作為中阿經貿論壇永久舉辦地,承擔起國家向西開放的重任。沿黃經濟區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躋身18個重點開發區。寧東基地納入國家主體功能區,成為寧蒙陜甘能源“金三角”重要支撐。六盤山地區被確定為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的重點區域。

  尤其令人鼓舞的是,我們屆初提出的“五個翻番”目標有四個提前實現:全區生産總值、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固定資産投資、工業增加值分別是2007年的2.2倍、2.7倍、3.1倍和2.2倍;地方國有企業資産總額3510億元、利潤120億元,分別是2007年的8.4倍和20倍。這些成就的取得,標誌著我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上邁出了更大更堅實的步伐,極大地增強了全區各族人民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的信心和決心!

  一年來的主要工作是:

  (一)圍繞提升經濟競爭力,狠抓了特色優勢産業的培育壯大。打優勢牌,走特色路,構建起具有寧夏特色的現代産業體系。“一優三高”引領農業增效。“三大示範區”建設順利推進,糧食總産358.9萬噸,實現8連增,再創歷史新高。種植優質水稻70萬畝、灌區冬麥56萬畝、脫毒種薯16萬畝。設施和覆膜保墑旱作農業提前兩年完成目標。畜牧水産快速增長,佔農業總産值的38%。120個示範基地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機械化水平高出全國4個百分點。引進中糧、中石化、法國軒尼詩等知名企業參與産業化經營,主要農産品加工轉化率54.7%。寧夏大米等43個農産品躋身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加貝蘭”等地産葡萄酒屢獲國際大獎,“塞外香”等9個糧油品牌榮獲國家金獎,特色農産品遠銷92個國家和地區。“三大千億”計劃助推工業升級。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石嘴山工業園、靈武羊絨産業園升格為國家級園區。青鋁30萬噸電解鋁、錦寧120萬噸鋁鎂合金、寧夏石化500萬噸煉油、水洞溝電廠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産。新增火電裝機368萬千瓦,新型煤化工産能達270萬噸,外送電突破260億度。並網風電、光伏電站裝機分別達150萬千瓦、50萬千瓦,居全國前列。23個新能源、新材料産品打入國際市場。實現工業增加值830億元,增長17%。攻克超低灰純凈煤等一批關鍵技術,甲醇制丙烯催化劑填補國內空白,鎂冶煉技術裝備、智慧模壓淬火機床全國領先,高精度鈹青銅材料達到國外同類産品水平,高純射頻超導鈮腔産品打破發達國家壟斷。強化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産能,循環經濟試點成效顯著。“四大體系”帶動服務業興起。“三大口岸”全部投運,“六大物流園區”建成使用,規模以上物流企業達126家。金融體系逐步完善,發行企業債券37億元,上市再融資27.3億元;新增小貸公司50家、村鎮銀行4家;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分別達2970億元和2920億元,增長15%和20%。特色旅遊蓬勃發展,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17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增長25%。名牌戰略紮實推進,又有9個品牌榮獲全國馳名商標。城鄉市場日趨活躍,“萬村千鄉”“家電下鄉”等流通工程全面實施,新建改造一批農家店、農貿市場和大型商場,城鄉消費持續繁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77億元,增長18.2%

  (二)圍繞提升區域競爭力,推進了“兩大戰略”的深入實施。以沿黃城市帶和山區大縣城建設為抓手,打開了山川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新局面,城鎮化率達49.8%。沿黃城市帶輻射力不斷增強。編制實施沿黃經濟區總體規劃,中華黃河壇、地質博物館、水利博覽館、青銅古鎮、中華回族第一街等一批標誌性建築拔地而起,五市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文化藝術中心全部建成,以銀川為核心的黃河金岸與西安—咸陽、蘭州—天水、呼包鄂榆等經濟區形成呼應之勢。山區大縣城建設初見成效。各級政府投入22億元,撬動社會投資46億元,實施一批市政、産業和扶貧開發等重點項目,掀起了中南部大建設、大發展熱潮。固原區域中心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山區各縣城特色日益彰顯,重點中心鎮面貌大為改觀,人流、物流、資金流快速聚集。縣域經濟競相發展。總量佔到全區的53.9%,6個縣市躋身西部百強縣。與2007年相比,13個縣市地區生産總值實現翻番,17個縣市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實現翻番,形成了你追我趕、奮勇爭先的發展態勢。

  (三)圍繞提升開放競爭力,拓寬了對外交流的新渠道。發揮人文、地緣和産業等優勢,鞏固擴大傳統開放區域,重點推進向西開放,提升了整體開放的層次和水平。中阿合作再譜新篇。隆重舉辦第二屆中阿經貿論壇,76個國家和地區、2300多個企業機構、8500余名國內外嘉賓雲集盛會,簽約項目164個,合同投資840億元,規格、規模、成效、影響均創歷史之最。啟動建設了閱海灣中央商務區和論壇永久會址,中阿合作交流的“寧夏平臺”加快形成。內引外聯不斷拓展。成功舉辦香港周、文博會、園博會、房車節等“六大節會”,凝聚了商氣和人氣。與俄羅斯加裏寧格勒等6個市、州建立友城關係,與海關總署等國家部委建立合作新機制,與神華集團等15家央企簽訂戰略投資協議2000億元。多次組團赴長三角、珠三角和東南亞、中東等地招商。全年招商到位資金超過1000億元,增長40%。立體交通達海通邊。啟動河東機場三期擴建,開通銀川至迪拜國際航線,加密國內航線航班,民航旅客吞吐量350萬人次。太中銀鐵路建成通車,西北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銀川新站投入使用,鐵路年發送旅客能力提高到500萬人次。銀川至巴彥浩特、同心至沿川子等高速公路全線貫通,新增公路1988公里,總里程達2.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00公里。對外經貿快速發展。設立境外銷售中心7個,簽訂對外合作服務合同3172萬美元,是上年的4倍。實際利用外資3億美元,增長30.4%。進出口總額22.6億美元,增長15.1%。

  (四)圍繞提升環境競爭力,優化了跨越發展的支撐條件。積極打造西部服務優、審批少、效率高的省區。建設充滿活力的創新環境。在全國率先完成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行政管理體制和區直管縣改革紮實推進。農村土地流轉、集體林權制度、水務一體化管理、農墾等改革步伐加快。城鄉一元化戶籍改革穩步進行。醫藥衛生改革保基本、強基礎、建機制取得實效。文化體制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進展順利,寧夏演藝集團和儲備糧公司掛牌成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成發揮作用,8項教育改革試點全面推開。建設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啟動政府部門履職評估機制,建成自治區政務網上辦事大廳和110個規範化鄉鎮民生服務中心,實施行政許可“並聯審批”,拓寬政務服務“綠色通道”。全面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加大審計監察力度,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三公”經費明顯下降,政風行風持續好轉,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加快形成。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16件、政協委員提案561件,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9件,制定政府規章14件。積極支持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密切聯絡工會、共青團、婦聯、僑聯、科協等人民團體。建設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出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意見,強化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等重點部位管理,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完善。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重大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4.3%。  全面啟動“六五”普法,開展“千人萬件”矛盾預防化解,一批信訪積案和群體性上訪事件得到解決。狠抓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專項整治,農産品、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人民群眾安全感不斷增強。加強國家安全工作。進一步完善國防動員體系,“百井支農富民工程”深受群眾歡迎,雙擁共建成果豐碩。建設山川秀美的生態環境。實施“六個百萬畝”工程,加快構築沿黃綠色景觀、賀蘭山東麓生態防護、中部乾旱帶防風固沙和六盤山水源涵養四大綠色屏障,完成造林150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1.89%。連片集中整治農村環境,71個鄉鎮(農場)受益。深入推進引黃灌區節水改造、中北部土地整理、苦水河治理等項目,新增灌溉面積10萬畝,改造中低産田35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50萬畝,成為首個通過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驗收的省區。

  (五)圍繞提升形象競爭力,邁出了和諧富裕新寧夏建設的大步伐。高舉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旗幟,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困難和問題,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寧夏在國內外的美譽度和影響力迅速提升。改善民生讓社會更溫暖。實施中南部生態移民規劃,投資26.7億元開發整治土地8.9萬畝,建成移民新村75個、住房2萬套,3萬移民入住新家。建設“黃河善谷”,立德、弘德、厚德慈善産業園落地項目12個,投資7.4億元,破解貧困的經驗引起國際關注。以創業帶動就業,創造新崗位4萬個,轉移農村勞動力72萬人次,新增就業7.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高齡津貼範圍,城鎮職工“五險”參保396.5萬人次,養老、醫療、工傷保險等遺留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提高最低工資、城鄉低保和醫保補助標準,30.4萬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月均增加200元,人均醫保補助標準提高到200元。落實房地産調控政策,商品房價格漲幅回落;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各類保障房17.5萬套,40多萬城鄉群眾喜遷新居。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發放價格臨時補貼2億元;構建中心城市蔬菜直銷網絡,適時調控食品市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從7.7%降到3.6%。均衡服務讓社會更公平。義務教育初步均衡發展提前實現。新建加固中小學校舍113萬平方米,新建改建幼兒園93所,學前教育毛入園率50.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6%,教育強縣(區)全部達標;安排5億元資助家庭困難學生40.2萬人,營養早餐和午餐試點惠及37.8萬學生,寧夏經驗在全國推廣。高校15億元債務得以化解;寧夏大學新增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自治區新區醫院、寧夏醫科大學心血管醫院等建成使用;中醫藥、回醫藥穩步發展;以縣為單位消除了碘缺乏病;新招考鄉鎮醫務人員1050人。“四免一救助”惠及26萬婦女兒童。“少生快富”提標擴面,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首次控制在14‰和9‰以內。寧夏大劇院、賀蘭山體育場主體完工;農家書屋全覆蓋,廣播電視村村通;現代演藝、動漫創意等文化産業加快發展。成功舉辦黃河金岸國際馬拉松等重大賽事,田徑項目實現全國賽事金牌“零”突破。民族團結讓社會更穩定。認真開展“五個十”創建和宣傳教育“六進”等活動,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和宗教場所,評選了一批“和諧寺觀教堂”,回漢各族一家親的民族關係進一步鞏固和加強。

  各位代表,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下,在跌宕起伏的經濟大潮中,在艱難曲折的發展道路上,我們有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大力支持,有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科學決策,全區各族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為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正朝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辛勤奮戰在全區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群眾,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駐寧單位、駐寧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寧夏發展的兄弟省市區,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輝煌的事業總是在攻堅克難中鑄就。我們既要堅定前行,又要冷靜清醒。在開拓未來的道路上,我們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一是在新形勢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難度加大,保增長與調結構、轉方式的矛盾突出,節能減排形勢嚴峻;二是縮小山川差距、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目標任重道遠,按照新的貧困標準,推進扶貧開發尤為繁重;三是破解增收瓶頸制約、保障改善民生的任務艱巨,城鄉居民收入實際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的壓力很大;四是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還比較多,社會管理還存在薄弱環節。所有這些,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研究,大膽探索,切實解決。

熱詞:

  • 寧夏
  • 政府工作報告
  • 王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