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人民日報:媒體要守住真實和善意的底線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0日 05: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媒體的立場應該是建設性的。真實和善意是媒體的底線。失去真實性的新聞即使再新鮮也名不符實,失去善意的媒體即使有再多關注也有負社會瞭望者之名

     

    上周,時隔一年多的深圳“縫肛門”事件,由於媒體的調查回訪,再次成為輿論焦點。一個本不太複雜的事件,卻至今余波未了,對當事人乃至整個社會造成的傷害也久難癒合。回想前後,媒體在其中扮演了並不光彩的角色。首發媒體不經調查就依照患方一面之詞與自己的主觀臆斷將所謂真相公之於眾,其他一些媒體在跟進時不但沒有質疑,反而以“産婦肛門被縫”、“助産士索要紅包”等更加觸目驚心的標題刺激公眾敏感的神經。

    隨著媒體的日趨發達,聳人聽聞、名不符實的新聞似乎越來越多,那些不求真實、不講善意的媒體其實難辭其咎。從讓人大跌眼鏡的“紙餡包子”,到令人咂舌的“縫肛門”,人們經歷的鬧劇終將回歸理性,個別媒體雖賺足了眼球賺鼓了荷包,卻失去了媒體安身立命之本——公眾的信任。

    近年來,此類事件並不鮮見。活人“被去世”,名人“被辭職”,稍一求證便知是自擺烏龍。經不起推敲的虛假新聞,缺乏善意的傾向性報道,在屢屢引起公眾譁然之後又令人深思。

    究其原因,不難得出答案,一味逐利乃個中癥結之一。在市場經濟下,媒體追求經濟效益本無可厚非,但少數媒體一味逐利,為了製造熱點甚至衝破底線,不惜炮製虛假新聞,殊不知損害的正是自身的公信力和美譽度。

    不僅如此,個別媒體的報道越來越缺乏善意、甚至不懷好意,離自己所應肩負的社會責任越來越遠。本來,媒體首先應考量報道的社會效果,是否有利於形成社會共識、彌合社會裂痕,是否有利於推動社會發展。媒體的立場應該是善意的、富有建設性的。但現實是,有些媒體卻刻意製造社會矛盾,比如有些媒體報道安徽“環衛奶奶”被解聘,卻只字不提有關部門已為其辦理低保與救濟的事實…… 

    信口雌黃總是比小心求證容易得多,撕裂傷口遠比彌合它更能給人以刺激。不經調查、不負責任地製造所謂“熱點”,遠比給受眾理性的報道與回答更有利可圖。社會轉型期的矛盾固然不少,但如何客觀公正和懷抱善意地看待和報道社會事件,是媒體亟需補習的功課。

    真實和善意是媒體的底線。失去真實性的新聞即使再新鮮也名不符實,失去善意的媒體即使有再多關注也有負社會瞭望者之名。做真實而有善意的新聞,與媒體重視社會效益、增強社會責任感密不可分,也與媒體人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道德修養息息相關。此外,整個媒體行業的自律以及國家相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也不可少。唯有多管齊下,媒體才能真正以一種負責任的姿態,懷抱著善意來審視時代,觀察社會,觀照人們的內心。

     

    【熱點回顧】

    “剪愛”行動

    廣州11歲的白血病女童劉碧心急需60萬元手術費。碧心的爸爸是一位理髮師,他希望通過幫人剪髮,“有尊嚴”地接受捐助。微基金通過微博發起“剪愛”公益行動,為碧心推出1.5萬張“剪髮卡”全部售罄。

  

    “縫肛門”再成焦點

    央視《新聞調查》的回訪,讓“縫肛門”事件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焦點。目前,當事産婦丈夫陳默起訴深圳鳳凰醫院和助産士張吉榮的人身侵害案件已進入一審階段,當事雙方各執一詞。而此事也徹底改變了雙方的生活,陳默和張吉榮均因此事失業。

  

    “烤梨爺爺”

    南京年近九旬“烤梨爺爺”堅持自食其力的事跡在網上引起熱烈反響,數千網友積極評論轉發,呼籲大家照顧老人的生意並抒發自己的感動和敬佩。

  

    “環衛奶奶”

    安徽渦陽72歲“環衛奶奶”近期被保潔公司辭退,渦陽縣城管局18日對這一事件回應稱,解聘老人工作是考慮她年事已高,出於人文關懷,政府部門已為其和孫女辦理低保與救濟,每月可領取900元救濟金,比原來做環衛工人的收入還高。

熱詞:

  • 人民日報
  • 媒體
  • 守住真實
  • 善意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