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業內稱開發商"退市"利大於弊 專家吁建追責機制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8日 15: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1c095bb660814f7daaace3c031b18358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北京市工商局近日公佈,2011年北京有217家外資房地産企業退出市場。去年全年已有473家房企在北京登出。

  在部分熱點城市,一些開發商退出房地産市場。這是政策調控下的“主動抉擇”,還是過度投機後的“被動出局”?如何看待房地産行業新一輪“洗牌”,這對今年房價有何影響?對此,“新華視點”記者追蹤調查。

  從“搶灘樓市”到“爭相退出”

  在本輪房地産調控之前,“進軍地産業”成為不少企業掘金的首選,甚至一些製造業、服務業公司也跟風加入。但隨著樓市調控深入,登出、轉讓、轉行……不少公司脫離樓市。

  2月13日,北京市工商局公佈數據顯示,2011年北京新設立外資房地産企業129家,同比減少55.82%。此前,北京市住建委發文稱,北京東方時代等473家房地産開發企業,在有效期屆滿後未依法申請延續,其開發資質已登出。

  “這一現象並非北京獨有。”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説,在樓市調控等壓力共同作用下,越來越多的開發商退出樓市。

  武漢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0月,武漢共有在冊房地産開發企業1375家,比上年同期減少200余家。

  該局有關負責人解釋説,武漢市在冊房企中有項目開發的佔一半,另一半開發商“無事可做”。有的在找項目,有的可能退出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在“退市”開發企業中,不少是近幾年“搶灘樓市”的非房地産公司。去年以來,已有水井坊、宏達股份、恒順醋業等16家“涉房”的非房地産上市公司撤離樓市。

  另據鏈家地産市場研究部初步統計,2011年上市房企中,股權出讓共183宗,比去年增長65%。“這顯示一些非房地産上市公司,正加速轉讓房地産項目。”

  1月16日,以經營高端房地産為主的廣州星河灣宣佈進軍白酒行業。公司負責人表示將儘快完成企業轉型,把白酒培養成新的增長點。這被業界看成是房企的“主動調整”。

  鏈家地産分析師張月認為,伴隨著房地産“黃金十年”結束,行業調控更趨深入,房地産行業“暴利時代”或將結束。“退市”的開發商中,不少是“裸泳”的投機商,這其實正是樓市調控要擠出的“泡沫”之一。

  房價“合理調整”還有多遠?

  住建部最近強調,國家房地産調控政策將會繼續,一些地方嘗試給樓市“鬆綁”均被叫停。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房價要合理回歸。種種跡象表明,今年樓市調控不會放鬆。

  “限購、限價等調控政策持續,釋放了房價合理回歸仍有空間的信號。”鏈家地産一位負責人説,在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下,今年開發商將面臨政策高壓、銷售不暢、資金緊張等壓力夾擊,生存更艱難。

  陜西一家房地産公司總經理羅某坦言,對不少開發商來説,今年將會遭遇三大難題:一是資金鏈趨緊,部分貸款和高利貸難以按期償還;二是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資,將要面對各種矛盾和糾紛;三是降價銷售幅度過大,可能遭受來自老業主的壓力。

  “現在我們考慮的不是降多降少,而是賠多賠少的問題。”羅某説。

  萬科北京公司高管肖勁認為,因為制度不健全,國內樓市説到底仍是“政策市”。隨著樓市調控深入,開發企業利潤將可能越來越薄。

  為應對資金緊張局面,大型開發商悄然拉開新一輪融資帷幕。僅今年1月份,萬科、華潤置地、金科、凱德置地等12家房地産企業以債券、信託等方式在資本市場融資238.5億元。

  但與此同時,房企也將迎來到期信託支付的壓力。國泰君安數據顯示,今年到期需要支付的房地産信託總額接近2000億元。

  綜合來看,今年上市房企籌資現金的低谷將和銷售回籠資金的低谷重合,開發商面臨嚴峻的市場考驗。

  在多重壓力不減情況下,開發商要想生存下來,除了“退市”,只能降價銷售。不少專家預測,今年房價總體將呈現“穩中有降”態勢,房價合理調整的預期目標有望實現。

  強化“退市”監管 防止業主“維權難”

  在連續兩年調控下,部分企業撤出房地産開發、做回老本行或謀求其他領域發展。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對房地産行業回歸理性發展,總體上“利大於弊”。

  “一些開發商‘退市’,將加速中國房企陣營的分化,促進優勝劣汰的洗牌。”楊紅旭説,面對這種局面,具有充裕現金及管理優勢的龍頭公司,將迎來大量並購重組的發展良機。

  “同時,開發商‘退市’現象多發,也能警示一些貿然闖入房地産業的外行企業。”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説,“這會讓其他行業資本對樓市望而卻步,專注于主業發展。”

  “更直接的是,部分開發商被迫‘退市’,將會促使房地産企業改變心態,儘快降價求生存,加速房價的合理回落。”楊紅旭説。

  但記者在調研中發現,部分房地産企業“退市”背後也存在一些風險。其一,爛尾工程增多,已經繳納購房款的業主無法入住。其二,權益糾葛不斷,拖欠農民工工資、工程款和銀行債務現象多發。其三,後續質量糾紛難以解決。

  在武漢的“雅琪公寓”,因開發企業挪用預售資金,拖欠工程款和相關稅費,308戶業主無法辦理房産證,房屋質量問題不斷。隨後因涉嫌非法集資4億元,開發商“玩失蹤”,致使業主維權無門。

  針對部分中小房企資金鏈斷裂或“退市”引發的問題,武漢億房研究中心主任明晶晶等專家建議,相關部門應強化房地産市場監管,重點是完善對預售資金的監管。“現在全國已有部分地方對預收款實行第三方監管,但還沒有全國性的統一規範。”

  一些專家呼籲建立完善的地方産權交易平臺,在中小開發商出現資金斷裂時,能夠通過區域産權交易市場規範轉讓項目,避免項目成為“爛尾工程”。

  針對房企在登出開發資質後出現的質量問題,北京中原地産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表示,有關部門應儘快建立質量追溯機制,對涉及各方進行追責,避免業主投訴無門。
(文字來源:新華網)

熱詞:

  • 樓市
  • 中小開發商
  • 新華視點
  • 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