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熱議養老保障制度:養老如何更公平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4日 05: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由中國社會保障30人論壇、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中國社會保障30人論壇年會(2012)”12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落幕。為期兩天的會議,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社會保障綜合”、“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社保基金與老年服務”等話題,各抒己見。

  此次年會的主題為“城鄉統籌:走向公平的社會保障”。作為重要的社會保障制度,養老保障體系健全和完善的相關話題引發與會專家熱議。

  全國人大常委、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在開幕詞中指出,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在近幾年取得了飛速的進展,從覆蓋城鄉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構建,到全民醫療保險、全民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的形成與快速覆蓋,再到保障性住房及其他福利供給的大幅度增長,整個社會保障制度的普惠性特徵得到了日益充分的體現。這一制度正在不同程度地惠及95%以上的絕大多數城鄉居民,這不僅是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社會文明進步與人權保障事業飛躍的客觀標誌。

  鄭功成進一步表示,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群體之間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要在堅持並鞏固普惠性的基礎上,持續不斷地增進這一制度體系的公平性,真正促使這一制度從形式普惠走向實質公平,讓全體人民真正合理分享到國家發展成果。而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城鄉統籌,無疑是縮小國民福利權益差距、促使社會保障制度沿著公平、正義、共享的價值取向持續發展的至關重要的路徑。

  覆蓋範圍漸擴大

  制度接續在推進

  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説,2011年,新農保試點迅速擴大,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展開,到2011年底,已有超過3.6億人參保,超過1億城鄉老年居民領取政府的基礎養老金。

  而城居保試點的展開,也意味著由新農保、城居保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構成的養老保險體系實現了制度上的完善。人社部農村社會保險司副司長劉從龍説,截至2011年12月底,納入國家新農保和城居保試點地區參保人數共計3.32億人,其中60歲以下參保人數2.40億人,領取待遇人數9185萬人。

  在擴大覆蓋範圍之外,制度本身也在進一步完善。胡曉義表示,2012年,將重點研究新農保、城居保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銜接轉續政策,主攻點可能是繳費年限的認定和換算。

  在此之前,各地已經進行了相關探索。2010年,東莞市實現了城鄉一體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據廣東東莞市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李寶珊介紹,東莞城鄉一體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共經歷了“三步走”:首先是打破職工戶籍界限,使外來務工人員享有與本市戶籍的企業職工同等的養老保障待遇;其次是打破居民城鄉戶籍界限,建立起統一的農(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第三,打破就業人群和非就業人群體系分割,實施了企業職工和居民養老的全面並軌。

  基層經辦能力弱

  參保結構需均衡

  養老保險體系在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也引起了關注。

  在城鄉基層,特別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存在養老保險業務經辦能力較弱的情況。據劉從龍介紹,2010年,有20%的試點縣沒有農保經辦機構,40%的鄉鎮沒有農保工作平臺,30%的鄉鎮沒有銀行網點。

  四川大學社會保障系主任蒲曉紅教授通過調研發現,目前新農保參保群體呈現“參保年齡結構高、選擇檔次低”的特點。

  蒲曉紅建議説,應通過農村居民易於接受的方式積極宣傳,動員年輕人參保;同時,也組織專業人士向農民廣為宣傳,鼓勵有條件的農民選擇高檔繳費。

  養老金以及社會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同樣引起了與會專家學者的思考。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校長助理林義指出,人口老齡化、經濟高速增長帶來工資快速增長、潛在通貨膨脹壓力等因素,使得積極探索和創新社保基金的投資管理體製成為一個重要挑戰。他建議,需要儘快健全社保基金投資管理體制,完善保值增值辦法。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教授楊俊指出,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應有相應的配套措施。比如,提高個人賬戶基金管理的統籌層次,建立統一的、省級或以上的基金投資管理主體等。

熱詞:

  • 專家
  • 熱議
  • 養老保障制度
  • 養老如何更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