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教育部就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出臺答記者問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8日 08: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2月8日訊 2011年12月28 日,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語文等學科19個課程標準(2011年版)。近日,記者就有關問題採訪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有關負責人。

  記者: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的背景是什麼?

  答:世紀之交黨中央國務院為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提升綜合國力,做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大戰略決策。本次課程改革著眼于建立有中國特色、更加符合時代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研究制定基礎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是其中的核心內容。

  2001年印發的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十年的改革實踐中,極大地促進了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大範圍引導了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方式轉變,得到中小學教師的廣泛認同。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也發現了一些需要進一步提高與完善的地方。如有些學科容量偏多,難度偏大;有些學科具體內容體現循序漸進的梯度不夠;相關學科、學段間的銜接有待加強等。課程標準有待修改完善。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與時俱進,推進課程改革的任務要求。基於上述背景,教育部委託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組織開展了此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修訂與審議工作。

  記者:這次課程標準修訂是如何組織開展的?經歷了哪些過程?

  答: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修訂工作應在認真總結十年課程改革實踐的基礎上修改完善,必須堅持“三個面向”的方針,按照民主、科學的程序進行。為此,教育部特別設計了以下工作程序。

  一是開展實驗情況的調研。2003年和2007年,先後組織對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來自國家級實驗區的校長、教師、學生和家長約11.7萬人的大規模調查,全面了解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實驗情況。

  二是確定修訂的原則和重點。明確提出課程標準修訂要堅持德育為先,各學科有機滲透;要堅持推進素質教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要堅持能力為重,注重知行結合;要堅持與時俱進,充實新思想和新內容;要堅持減輕負擔,控制課程容量和難度。

  三是加強力量,建立機制。教育部成立了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工作領導小組;同時成立了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諮詢委員會和專家工作委員會。共遴選了172位專家,組建了各學科課程標準修訂組。

  四是組織開展修訂工作。2004年,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組織修訂各學科課程標準,重點加強了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德育內容。2007年根據大規模調查的結果,開始對各課程標準進行全面修訂。2010年《教育規劃綱要》頒布後,為貫徹落實有關任務要求,再一次組織專家對課程標準進行修訂和完善。

  五是廣泛徵求意見。修訂過程中,課程標準修訂組深入教學一線跟蹤研究,召開近千場(次)的座談會,廣泛聽取一線教師的意見。修訂工作基本結束後,向全國32個省級教育行政部門、16個大學基礎教育課程中心、11家出版社及教科書主編徵求關於各學科課程標準修訂稿的意見,得到反饋意見兩萬餘條。同時還向近三年對課程建設提過建議的89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徵求了意見;就語文、歷史、思想品德以及地理課程標準向中宣部、外交部、中央黨史研究室分別徵求意見;就有關學科課程標準向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的委員徵求了意見。

  記者:看來各學科課程標準經歷了一個反復修改、不斷完善的過程。請問最後對修訂結果是如何把關的?

  答:為保證課程標準修訂結果的科學、適宜,特別安排了審議環節。審議工作重點把握了三個方面:

  第一,組織有廣泛代表性的專家學者參加審議工作。另行組織了包括課程、學科教育、學科、德育等學術領域的專家和來自中小學一線的優秀教研人員、教師、校長以及教育管理方面的專家組成的審議組,共154位。其中,兩院院士和著名學者20余人,一線特級教師36人,保證了審議工作的權威性和代表性。

  第二,嚴格審議程序。設計了綜合審議、學科審議、再綜合審議、投票表決的基本程序,並嚴格按照這一程序開展審議工作。與以往僅重視學科審議不同的是,這次特別強調了綜合審議,對各學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滲透、學科和學段間的銜接、課程內容容量和難度、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等重大問題進行跨學科的整體把關。

  第三,加強專業諮詢,提升審議質量。審議中,教育部特別提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諮詢委員會對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進行了專業諮詢,參會的24位院士和著名學者提出了許多具有建設性的諮詢意見和建議。

  記者:修訂後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如何進一步突出德育的時代特徵?

  答: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學校課程之中。修訂後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進一步加強了德育。一是各學科把落實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修訂的指導思想,結合學科內容進行了有機滲透。二是進一步突出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如語文課程專設了書法課;數學建議將《九章算術》列為教材內容;歷史增加了傳統戲劇等反映我國傳統文化的內容。三是進一步增強了民族團結教育的針對性和時代性。根據我國多民族的基本國情,按照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在原有民族團結教育內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發展”的內涵。四是強化了法制教育的內容。

  記者:《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堅持能力為重”。修訂後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是如何體現這一要求的?

  答:我國基礎教育有重視“雙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統,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比較薄弱。為此,此次課程標準修訂特別強調能力培養。一是進一步豐富了能力培養的基本內涵。如數學課程把傳統的“雙基”目標發展為“四基”,增加了“基本活動經驗、基本思想”的新要求。二是進一步明確了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如針對教師反映對“探究學習”指導有困難的問題,提煉了“探究學習”的基本步驟和一般方法,以加強對能力培養的指導。三是理科課程強化了實驗要求。如物理明確列出了學生必做的20個實驗,化學要求學生獨立完成8個實驗,以加強動手能力的培養。

  記者:修訂後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如何與時俱進,反映社會發展和科技發展的新成果的?

  答:增強課程的時代性,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以及學生生活的聯絡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本次修訂在注重各學科經典基礎內容的同時,堅持了課程內容的與時俱進,及時反映了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成就。如歷史增加了“十六大以來的新成就”。充分反映了科技進步新成果。如物理增加了與“宇宙探索”“我國載人航天事業”“新能源”等有關知識。一些學科結合學科特點,把我國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些現實問題作為課程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判斷。如化學把“嬰兒奶粉中的蛋白質含量”“臭氧空洞和臭氧層保護”等有關知識列入了課程內容。

  記者:據了解,修訂後的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不同年級學生的寫字量做了調整。請您介紹一下調整的原因和考慮。

  答:母語教育非常重要,但其教育的內容與要求必須符合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特點。依據小學階段不同年齡學生語言發展特點和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情況調查結果,修訂後的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不同年級學生寫字量做了適當調整,以更好地遵循識字寫字循序漸進的規律。調整之後,低、中年級適當減少了寫字量,高年級相應增加了寫字量,整個小學階段識字寫字總量保持不變,仍然要求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會寫。

  記者:課程標準修訂後課程容量與難度上有沒有變化?

  答:本次課程標準修訂積極回應社會各界對教育問題的關切,努力從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要出發,科學合理地安排課程容量和難度。

  在課程容量控制上,大部分學科進一步精選了內容,減少了學科內容條目。在課程難度控制上,有些學科直接刪去了過難的內容;有些學科降低了一些知識點的學習要求,從“認識”和“理解”調整為“了解”;有的學科對難度較大又不宜刪除的內容,以“選學”方式處理,既增加課程彈性,也控制了難度;還有些學科按照學生的認知特點,適當調整了不同學段的課程難度,使梯度要求更加清晰,更好地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

  記者:修訂後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已經頒布,下一步如何落實課程標準?

  答:教育部對落實2011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組織開展全員學習和培訓,全面理解、準確把握修訂後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和主要變化。二是根據修訂後印發的各學科課程標準,組織教科書的修訂和審查工作。三是要指導廣大教師依據課程標準組織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動手實踐,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四是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確定科學的評價標準,改進評價方式和方法。五是結合本地區實際,整合學校、社會、網絡等方面有益的課程資源,為教師深入開展教學改革創造有利條件。六是加強組織領導,統籌規劃,全面部署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宣傳、培訓和教研工作,切實解決好師資、實驗儀器設施設備配備等條件保障問題,確保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全面落實。

熱詞:

  •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
  • 新課程標準
  • 教育部
  • 探究學習
  • 德育內容
  • 科學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