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海外安全問題日益多元化 加緊編織“海外安全網”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6日 18: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公民出境:“安全網”如何編織?

  ——透視中國公民海外安全系列案件

    新華網北京2月6日電 日前,在與我國萬里之遙的蘇丹和埃及,連續發生了兩起中國工人遭劫持、扣留事件。截至2月6日,在埃及遭綁架的一批中國工人已經獲釋,但在蘇丹被劫持的中國工人安全仍令國人擔心。

    外交部領事司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有關部門處理各類領事保護案件約3萬起。

    一面是喜慶祥和、萬家團圓的元宵佳節,一面是頻頻敲響的我國公民海外安全警鐘——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速的背景下,海外公民的安全問題已成為各國共同面對的難題。加緊編織海外“安全網”,儘快提高中國公民的海外風險意識,已是當務之急。

    風險加大:海外安全問題日益多元化

    改革開放的前30年,我國全部出國人數加起來只有28萬人次;而據外交部統計,僅2010年我國出境人員就突破6000萬人次。目前,有16000多家中國企業在海外發展,在海外負笈求學的中國留學生更是將近200萬人。

    打開外交部網站,“海外安全”欄目下,各類型的安全提醒及警示累計達千余條,涉及全球眾多國家與地區。

    “‘走出去’的人多了,發生安全問題的概率就大了。尤其像非洲、中東,地緣政治環境很複雜,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種族矛盾、族群衝突,都可能會把中國人‘捎帶’進去。”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王宏偉説。

    哪些國家和地區是相對“高危地帶”?中國人在海外應如何保障自身安全?近幾年,有關部門適時發佈中國人海外安全報告。2011年外交部正式開通中國領事服務網,為出境中國公民和機構提供“一站式”海外安全信息和領事服務,涉及國別信息、領事新聞、安全預警、應急電話等,預防性領事保護不斷加強。

    然而,隨著海外安全問題越來越多元化,我國公民遭遇的海外安全事件形態也趨於多樣化、複雜化,這幾乎是所有參與到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國家遇到的共同挑戰。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董漫遠説,近期的蘇丹、埃及事件,總體屬於傳統安全挑戰,即一些國家由於自身原因或政局動蕩,導致局部地區治安惡化、發生武裝衝突甚至是戰爭,進而給我國海外公民或者企業發展帶來威脅。

    與此同時,一些非傳統安全的因素如海盜、恐怖主義襲擊等,也開始頻頻威脅中國公民的人身財産安全。此外,疾病、自然災害等重大突發事故對我國公民的安全衝擊也越加頻繁。近年來,海地、智利以及日本發生的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都影響到我國公民在海外的生存和發展。

    和一些引人注目的“流血”類事件相比,中國公民在一些民事領域遭遇的“流淚”型安全事件也不容忽視。專家表示,受金融危機影響,部分國家經濟復蘇緩慢,採取了收緊移民政策、加強對外國人管控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客觀上也對中國公民的生存發展環境形成某種擠壓,甚至導致矛盾和衝突的發生。

    深層大考:海外風險意識“軟肋”多

    領事保護是保障海外公民安全的核心。不容忽視的現實是,目前中國的領事保護工作資源相對有限,人員配備嚴重不足。隨著中國同國際聯絡的日益緊密,領保工作面臨新挑戰、愈發常態化。

    數據顯示,我駐外使領館中做領保工作的僅有600多人,按2010年出境6000萬人次計算,每名領事官員一年要面向10萬人提供可能需要的領事保護,而美國的比例是1:5000,日本大約1:1.2萬。

    公民海外安全意識存在一些“軟肋”,也是中國公民面臨海外風險不斷增加的原因,“走出去”需築好風險防控之墻。

    來自河南信陽的凡大志對此就有著切身之痛。2010年,他和同村100多名鄉親一起,前往利比亞務工。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出國,不僅對當地情況一無所知,連自己有沒有購買人身保險都不清楚。

    “以前就想多賺點錢,根本沒考慮那麼多;公司也沒搞安全教育,當地內戰發生後,我們大夥都是‘兩眼一抹黑’,好在國家找到了我們。”凡大志説。

    缺乏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是“走出去”的企業和公眾必須消除的“軟肋”之一。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賀文萍説,企業“走出去”,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都要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安全評估,要充分考慮到一旦出事要付出的安全成本。“作為企業海外負責人,是否足額購買海外派遣勞務人員的醫療和人身保險,是否與當地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這些非常重要。”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李偉表示,中國公民這兩年屢有遭遇恐怖襲擊的事情,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可以不發生的,很多是由於公民沒有安全防範意識,沒有及時報警,捍衛自己的正當權益。

    需要消除的另一個“軟肋”,是部分企業的海外經營管理模式。作為國內海外工程量較大的建設企業,中建八局的黨委副書記于金偉認為,“走出去”企業的風險防控體系,要以員工生命高於一切為核心理念,員工出國前必須參加安全培訓。目前在海外發展的中國企業多是單打獨鬥,比如同處某個國家的能源項目,勢必涉及基建、交通物流、金融等多方面的項目;如果不同行業的中國企業形成一個整體走出去,就可以獲得更強的競爭優勢,也可形成應對突發事件的合力。”

    應民眾之所急:加緊編織“海外安全網”

    面對日益嚴峻的海外安全挑戰,多方聯動、加緊構建一張保護中國公民生命財産安全的“保護網”,已經成為擺在中國政府、企業和公眾面前的重大課題。

    “應民眾之所急”是領保工作的首要和關鍵。去年從利比亞撤出中國公民,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有組織撤離海外中國公民行動“海陸空總動員”,幾十個中國駐外使領館聯動,35860名中國公民撤出戰火紛飛的利比亞……這些撤離行動使中國公民在短時間內脫離險境,不僅體現了“外交為民,以人為本”的理念,也是“國家意志”和“國家能力”的結合。

    “中國政府設立的一整套海外公民保護的協調機制和應急機制,接受了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考驗,建議將這些有效舉措及時上升到法律法規層面,推動領事保護專門立法的進程。”王宏偉説。

    專家同時表示,國內的《突發事件應對法》側重處理國內突發事件,亦應突出國際視野,把海外中國公民的安全保護,納入重大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當中。

    在當前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當前,及時利用微博、QQ等新技術方式,也是搭建“海外安全網”的重要環節。中鐵十三局集團四公司黨委書記劉敏説,一些海外突發事件中,企業前後方之間通過微博、網絡等即時通訊工具實時聯絡,能有效保證信息溝通順暢,即時調整有關危機處理方案,“這些是寶貴的實踐經驗。”

    此外,還應當通過進企業、入校園方式,對出國務工人員和留學生這一龐大的群體進行安全防範教育,對於“走出去”的企業“不培訓就不派出”,幫助民眾提高自我保護和安全意識。

    “如果把出國比作游泳,那麼國家保護可以比作水情、天氣預報以及發生意外後的救護,但是要真正做到安全,還要靠自己學會游泳。”王宏偉説。

熱詞:

  • 公民出境
  • 海外安全
  • 領事保護
  • 出境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