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3日 11: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圖/CFP

  十年相守,感動神州。

  作為如今中央電視臺的第一公益品牌,創辦于2002年的《感動中國》已走過了十年曆程。今天——2月3日晚八點,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將如期播出“感動中國2011年度頒獎盛典”。

  十年來,有100多位人物和群體通過《感動中國》這個舞臺,走進了人們的精神世界。

  十年來,這個舞臺始終堅持著對感動的執著與敬意。也正是在這一年又一年對感動的尋找和不遺餘力加以彰顯的過程中,這個年度節目書寫下“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挺立起一個民族的“精神脊梁”。

  以“感動”為主題的年度評選

  十年前,時任中國青年報副總編輯的陳小川作為感動中國人物推選委員,拿到了這樣一份材料。材料中,對於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的最高標準有著如下表述:“人物事跡所蘊含的人格力量能感動觀眾”。

  “現在回過頭看,當初訂下的一些標準,都是積極的,向上的,光明的,溫暖的,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這個社會對於真善美的最大公約數。”現任中國青年報總編輯的陳小川如此評價。

  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副主任梁建增回憶説,2002年欄目策劃之初,大家有一個簡單的共識:“梳理過去一年所發生的事,發掘新聞事件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畫歷史瞬間,放大歷史細節。”再聯絡到人的因素,最容易觸動觀眾群的是什麼?這樣,最本源的東西——情感就浮出來了,“感動”兩個字隨後就蹦出來了。

  與陳小川同時成為第一屆推選委員的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總編輯陸小華對於“感動”這個主題很有體悟。“今天再看,它有一點沉甸甸的分量,因為它和一個社會、一個時代、一個年度、一個集體大的取向結合了起來。社會需要有這樣一個共振點、聚焦點。”

  《感動中國》的人物選擇範圍超越了國界、民族和語言,全國觀眾、網民、各地政府和民間團體、媒體,各大部委機構等都可以推薦,然後經由社會各界專家組成的評審團評審後公佈候選人名單,併發布相關候選人的感人事跡,最終評選出感動中國的年度人物。這樣的推選方式也讓《感動中國》從一個節目演變為一年一度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媒體事件。

  十年來,在《感動中國》的頒獎名單上,有學術泰斗,有部級高官,有光彩耀人的明星,但更多的則是默默無聞的普通人。《感動中國》堅持把鮮花和掌聲獻給這些從未渴求過名譽和關注的普通人,並且在這個頗具儀式感的舞臺上,想方設法,讓普通人的名字熠熠生輝。

  “感動”成為新的道德評價體系

  在《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評選頒獎典禮的現場,陳日玲端坐在觀眾席上,用心傾聽著獲獎人物與主持人之間的心靈碰撞。這個來自廣東的企業家,已經不是第一次專程從廣東來到《感動中國》節目的錄製現場了。在節目組裏,大家都知道他這個鐵桿粉絲。

  從2003年開始,收看《感動中國》就成為陳日玲和朋友們春節期間的一個固定的約會。不僅如此,那天晚上,他的工廠會全部停工,因為他希望所有的工人也能觀看這個節目。

  “看完了《感動中國》,能把一年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積累的怨氣做一個很好的清洗。”在陳日玲眼中,這個年度節目已經成為一個儀式。

  對《感動中國》2011年度獲獎人物、紮根雪域高原的支教者胡忠來説,這個節目一直是他給孩子們上思想課的好素材。“我認為優良品德的種子每個人心中都有。央視這個節目就像清水和陽光一樣,它能夠讓很多人內心的那顆種子生根發芽。”胡忠説。

  2003年1月24日,2002年度《感動中國》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20點首次播出。那一天是農曆大年初二。但對當時的節目組來説,他們並未預料到日後節目將會産生的影響力。

  “當初我們對欄目並沒有那麼高的預期。在急劇變化的時代背景下,在錢很火爆、權很火爆、名很火爆的前提下,感動能火爆嗎?我們心裏也在打鼓。”著名主持人、連續十年主持此欄目的白岩松坦承。

  然而《感動中國》2002年度獲獎人物名單出爐後,迅即成為其他媒體關注的焦點,這份名單也和以後的歷屆《感動中國》的獲獎名單一起,成為人們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歷程的一份參照。

  許多地方媒體紛紛效倣《感動中國》的傳播方式,每年在本地發起“尋找感動”活動。國內許多大學的媒體學者也設立科研項目,對《感動中國》在傳播方式上進行專項研究。

  在過去十年中,僅節目組收到的觀眾來信就達100多萬封,越來越多的人與陳日玲、胡忠一起加入到《感動中國》的粉絲隊伍中來。“感動”已經逐漸成為一種新的道德評價體系,進入群眾的思想觀念。

  “今年《感動中國》網絡總票數3.2億,參與投票的人數將近7000萬人,這個數字非常驚人,連續這麼多年來,《感動中國》在網絡上的美譽度和知名度都是排名第一。”《感動中國》欄目總策劃朱波頗為自豪地介紹説。

  “感動”人們心中向善的力量

  “他樸實得像一塊石頭,一個人一匹馬,一段世界郵政史上的傳奇。他過灘涉水,越嶺翻山,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里,用20年的跋涉飛雪傳心,路的盡頭還有路,山的那邊還是山,近鄰尚得百里遠,世上最親郵遞員。”——這是組委會為2005年感動中國人物王順友精心撰寫的頒獎詞。

  一年一度的頒獎典禮上,每位獲獎人物的頒獎詞都會為廣大觀眾們所津津樂道,很多中學生還會將其作為佳作進行背誦。然而,少有人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每位獲獎人物的頒獎音樂與出場音樂都是不一樣的。

  “為了把儀式設計得非常週全,節目組下了很大的工夫。每個人的音樂都是專門做的。每次都會找到作曲家,把每個人的事跡給他們,談我們的想法,要求通過音樂都能區分出這10個人。”朱波介紹説,他們無法預期節目能産生多大的影響力,所能做的就是做一期品質有保證的好節目。

  在與觀眾的十年相約中,不變的標準,不變的頒獎流程,節目的主創隊伍基本沒有改變。但是,《感動中國》從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他們在堅守著一群電視新聞人職業擔當的同時,為廣大觀眾奉獻了一道道極具震撼的心靈盛宴。

  契合時代的主題定位,精益求精的節目製作,鮮明的價值導向,深切的人文關懷,這些無疑成為支撐《感動中國》書寫“中國人年度精神史詩”的內在靈魂。

  “為什麼會感動中國?因為大家親眼看到了什麼是中華民族精神,什麼是千百年傳承的中華民族美德和人的本性。”推選委員、中央財經大學研究員劉姝威説。

  談及《感動中國》在社會上産生的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時,陸小華表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評選,喚醒了蘊藏在人們心中向善的力量。

  推選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陳章良認為,每一個人都能在《感動中國》中看到另一個自己,一個更加真善美的自己。每一份感動都是自己對善良的期待,這些細小的期待會匯聚成為強大的精神的力量,推動中國在道德建設方面的成長和發展。

  “《感動中國》的實踐再次證明,電視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從來不是一句空話、虛話、套話,它源於對國家和人民深刻的了解,對國家和人民深厚的感情。只有對國家和人民了解得深,愛得深,才會有強烈的責任感。”中央電視臺臺長胡佔凡如此評價説。

  (本報記者 趙 達 王昊魁)

熱詞:

  • 精神世界
  • 感動中國
  • 年度人物
  • 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