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重視推動實體經濟穩健發展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1日 04: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實體經濟是社會生産力的集中體現,是創造社會財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質基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目前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增速減緩,國際市場需求明顯不足,全球經濟格局發生新變化,我國實體經濟發展面臨重大機遇和挑戰。重視推動實體經濟穩健發展,有利於保持我國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推動實體經濟穩健發展的意義

  近年來,以製造業為代表的部分實體經濟受到衝擊,不少實體企業的經濟活動轉向房地産、民間借貸等市場,一些民營經濟發達地區甚至出現了虛擬經濟火爆、實體經濟弱化的局面。重視推動實體經濟穩健發展刻不容緩。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關鍵舉措。只有把主要力量放在發展實體經濟,打牢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才能從容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比如,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盟多國經濟增長乏力,而德國依靠先進製造業的支撐形成了明顯的抗金融風險能力,增強了企業生産和居民消費的信心,保持了經濟穩定發展。

  不斷提升我國經濟國際競爭力的需要。經歷國際金融危機之後,歐美等發達國家重新關注發展實體經濟,其政策扶持著力點再次轉移到製造業特別是高端製造業,這對全球製造業的區域佈局、産業定位、競爭格局等將産生重大影響。面對世界製造業格局的新調整,我國作為製造業大國,要保持製造業競爭優勢,就必須重視推動實體經濟穩健發展,在穩健發展中做大做強製造業。

  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的必然選擇。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強壯經濟發展的根基,是發展虛擬經濟的物質基礎條件,有利於防止泡沫經濟的發生並降低金融風險,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和社會和諧穩定等一系列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要求。實體經濟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物質條件。推動實體經濟穩健發展對提供就業崗位、縮小收入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實體經濟的發展停滯,人們就會失去提高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基礎。

  推動形成正確致富觀、價值觀和幸福觀的需要。發展需要虛擬經濟助推,但更需要實體經濟的發展。強調發展實體經濟,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有利於引導社會樹立正確的致富觀、價值觀和幸福觀。

  推動實體經濟穩健發展的思路

  正確處理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係。實體經濟是創造財富的基本經濟形態,是經濟發展的根基。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虛擬經濟的支持。當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相適應時,虛擬經濟就會助推實體經濟發展;反之,就會起反作用,甚至造成經濟波動和危機。因此,我們應當正確處理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係。應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更好地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加快金融創新,讓投融資體系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目前,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應著力強化對工業轉型升級的支持。

  吸引經濟社會資源更多地投入實體經濟。制定財政優扶政策、稅率調整政策、金融支持政策、人才培養政策等,切實減輕實體企業負擔。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拓寬投融資渠道,不斷改善實體經濟發展的環境,增強實體經濟的吸引力,讓投資者、經營管理者搞實業有回報、有前景。

  以調結構推動實體經濟穩健發展。首先,調整經濟結構應與全球經濟結構變化相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一些發達國家提出再工業化,引發全球經濟競爭格局的新變化,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實體經濟發展形成新的挑戰。同時國外消費需求也發生了變化,進口明顯減少,並形成了新的消費熱點,尤其對低能耗、低污染産品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實體經濟發展應自覺適應國際市場需求的新變化進行相應的結構調整。其次,調整經濟結構應與國內市場新變化相適應。一方面,對傳統産業進行技術改造,加快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另一方面,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形成我國實體經濟新的增長點。

  發展實體經濟應與推動科技創新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實體經濟科技創新,從“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創造”,需要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用相結合、開放式的社會化創新體系。應重視建立技術研發投入機制,以解決實體企業技術研發投入不足的問題。培育結構合理的科技人才隊伍,形成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有效推進科技成果産業化和産業集聚發展,推動我國實體經濟發展躍上新水平。

熱詞:

  • 實體經濟
  • 虛擬經濟
  • 國際金融危機
  • 中國創造
  • 調整經濟結構
  • 研發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