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中長期發展的基本格局沒有變 經濟面臨四挑戰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9日 11: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面對未來,堅定調控方向、加緊結構改革,放鬆服務業管制,加快國內需求升級,將真正實現消費革命及可持續的內生經濟增長

  文/王宏淼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1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據初步測算,全年國內生産總值47156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2%。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9.7%,二季度增長9.5%,三季度增長9.1%,四季度增長8.9%。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47712億元,比上年增長4.5%;第二産業增加值220592億元,增長10.6%;第三産業增加值203260億元,增長8.9%。

  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2011年的中國經濟總體表現依然可圈可點:高歌猛進的投資有所回落,消費物價和資産價格的雙重膨脹態勢受到抑制,貿易順差繼續壓縮,財稅體制改革邁出堅定步伐……

  雖然2012年挑戰不少,但可謹慎樂觀,且中長期前景仍然看好。特別是隨著2011年中國人均GDP躍過5000美元大關,城市化率超過50%,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出現了諸多重大轉變,基於城市消費需求、更加注重生活質量和平衡增長的新時代正在到來。面對未來,堅定調控方向、加緊結構改革,放鬆服務業管制,加快國內需求升級,將真正實現消費革命及可持續的內生經濟增長。

  增長收斂符合政策調控預期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中國經濟依然以9.2%的速度較快增長。分析各季度情況,可以發現呈現逐季遞減趨勢,各季度增長率分別為9.7%、9.5%、9.1%和8.9%。值得提及的是,中國“十二五”規劃將經濟增速目標定為7%,已經有一定的減速準備,更為結構再平衡和加大改革預留了一定的緩衝空間。

  從增長動力來看,2011年投資對GDP的貢獻為54.2%,消費貢獻51.6%,出口的貢獻則為-5.8%。其中,投資與消費對GDP貢獻的差距較2010年收窄8.9個百分點。投資依然處於經濟增長的相對主導地位,但動力不足已是明顯的事實,消費的作用則明顯上升。中國經濟在節能減排、轉變動力機制上依然期待更快的進展,而通過財稅等方面的體制改革則邁出了步伐。

  作為全面開放的大國經濟,不僅貿易盈餘,而且匯率、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外資流動、貿易摩擦等,都會直接影響到中國經濟,國際經濟衰退所帶來的外需衝擊不可低估。雖然2011年7月一度出現貿易順差314.9億美元(創2009年以來單月新高),但從全年來看貿易順差佔GDP的比重已下降到2%(2007年最高達到近10%),這既與近年推行並仍在延續的匯率改革、加工貿易轉型、引導FDI流向和加大進口等主動平抑貿易順差、促進外部再平衡的政策有關,也與2011年四季度後國際債務危機對中國出口的負面影響加劇有很大關係。

  經濟擴張速度快,會形成物價上漲壓力。

  2010年央行加息2次,上調準備金率7次;2011年執行了更為嚴厲的緊縮政策,年內加息3次,上調準備金率6次,使得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達到21.5%的歷史最高點。同時,自2010年4月之後政府採取嚴厲的房地産調控政策,通過緊控“地根”、“銀根”與逐步升級的“限購”,地方經濟的擴張衝動與市場投機行為都得了明顯的扼制,2011年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環比首次出現了下跌。

  物價和房價雙雙回落,成為2011年宏觀經濟的最大亮點,經濟運行向著宏觀調控預期的方向發展。

  龍年經濟面臨四大挑戰

  其一,2012年,全球經濟形勢複雜嚴峻,外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可能會再次成為負值。由於全球經濟再平衡是一個長期過程,特別是全球分工體系的重構大致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這是充滿摩擦的調整期。預期在“十二五”甚至未來十年,凈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都將處於較低水平。

  其二,2012年,消費大致保持穩定且潛力巨大,但如果經濟不景氣拉長,則消費也可能會受累下滑。因此,刺激消費無疑是政策的重中之重。

  其三,“十一五”以來的物價上漲壓力,依然會在2012年甚至在中長期內形成較強的挑戰。這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城市化中的土地稀缺性程度急劇提高,帶來生産成本和生活成本上升;二是全社會勞動成本和服務成本快速上升;三是第三産業的價格扭曲因素因市場化的推進,正在不斷得到釋放;四是城鎮化導致農産品價格較長時期的上漲趨勢;五是價格改革的完善和深化需要時間。

  其四,經濟宏、微觀的杠桿率都較高,存在一定的金融風險。一方面,M2/GDP長期畸高,不僅高於發達國家,也高於同等收入水平發展中國家的水平。在貨幣緊縮政策下,2011年該比例仍高達180%。另一方面,地方融資平臺和央企等由於融資便利,近年快速推高的金融杠桿率已隱含不少風險。

  不過,必須強調的是,我國經濟的基本面與美國有著巨大的差異。我國的中央財政依然比較穩健,外匯儲備數額巨大,銀行體系以國有控股為主,在房地産熱潮中各商業銀行的放貸額度比較嚴格地控制在不動産的50%~70%,且我國的銀行也不像美國銀行業那樣參與大量的衍生品交易。在本輪宏觀調控啟動、資産泡沫消減過程中,又及時增加了銀行撥備。因此,我國的銀行體系至少可以承受30%~50%的房地産價格下滑。而且由於二、三線城市佔有房地産市場的主要份額,這些城市的真實需求支撐較強,因此大面積的債務危機與金融風險將不可能出現。

  總的看來,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減速預期已經形成。但這種減速,不是某些國外“做空中國”對衝基金或投行所強調的“中國經濟不行了”的誇大其辭或危言聳聽。中國經濟減速預期的背後,既有短期的債務危機衝擊、需求衝擊和去泡沫化等因素,更有中長期的産業結構、就業結構調整和制度變革因素。伴隨著中國經濟自主改革、主動減速所帶來的結構優化,配合以“綠色約束”,無效投資與低效投資將減少,必將提升中國經濟的總體效率,中國經濟仍將實現平穩、較快增長,中長期前景仍然看好。

  宏調政策展望

  2012年是中國龍年,展望全年,在“擴內需、穩增長、調結構、防通脹”的宏觀政策目標下,經濟政策重點會放在擴大居民消費、穩定實體經濟和控制貨幣金融風險上,同時會密切關注隨時可能出現的國際形勢惡化。貨幣政策結束緊縮、回歸中性以保持宏觀調控的彈性空間,財稅體制等綜合改革則要繼續推進,通過提高民間收入比重、為企業減負、優化制度結構和生活環境,激勵消費擴張、實體經濟創新、産業並購整合、現代服務業發展等,推進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變革和穩定增長。

  正如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所言,儘管國內外複雜因素日益增多,但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格局沒有變,城鎮化、工業化、市場化過程都沒有完結,“城鎮化,居民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從鄉鎮轉移到縣城,人均每年消費增加就不是幾百塊錢,是一個量級的增加;工業化,進程遠未結束,新興産業還在發展;市場化,通過改革,中國經濟將會繼續迸發出不竭的增長動力。因此,中國經濟仍在正常增長區間,中國中長期發展的基本格局沒有變化,所以對2012年的經濟運行我們充滿信心。”□

熱詞:

  • 雙重膨脹
  • 中國出口
  • 做空
  • 十二五
  • 貿易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