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2011年GDP增速放緩至9.2% CPI漲幅已超過4%目標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8日 04: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1年國民經濟成績單昨出爐 專家預測今年GDP增速或進一步放緩

  文/記者耿旭靜、葉卡斯、柳建雲、李穎

  昨天,2011年國民經濟成績單出爐。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1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全年國內生産總值47156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2%。其中,2011年四季度GDP增長8.9%,跌破9%,創近兩年新低。專家預測,今年GDP增速將進一步放緩,預測今年或將多次下調存準率。

  數字:四季度增速創新低

  國家統計局發佈數字顯示,初步測算,全年國內生産總值47156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2%,其中四季度增長8.9%,創兩年來新低。

  全年全國糧食總産量達到57121萬噸,比上年增産2473萬噸,增長4.5%,連續八年增産。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9%,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6638億元,同比增長24.4%。

  三大需求方面,全年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301933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23.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1226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7.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6%),進出口總額3642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5%,其中出口18986億美元,增長20.3%,進口17435億美元,增長24.9%,進出口相抵,順差1551億美元,比上年減少264億美元。

  房地産投資增速回落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專門用一個章節對去年的房地産開發情況進行了通報,數據顯示,2011年12月份,全國房地産開發景氣指數(簡稱“國房景氣指數”)為98.89,比11月份回落0.98點。去年全年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61740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27.9%,增速比上年回落5.3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190083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6.2%,增速比上年回落24.4個百分點。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09946萬平方米,增長4.9%,增速比上年回落5.7個百分點,全國商品房銷售額59119億元,增長12.1%,增速比上年回落6.8個百分點。

  房地産仍是

  正的推動力

  房價下降、地方債務不應該構成多大挑戰

  針對記者擔憂的房價下降和地方債務對中國經濟的挑戰,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這兩個問題都不應該會對中國今年經濟平穩運行構成多大的挑戰。

  對於地方債務風險可控的理由,馬建堂解釋説,全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是10.7萬億,其中半數以上是2008年之前形成的。中國中央政府的國債餘額加上地方債務餘額佔GDP的比重43%左右。公認的警戒線是60%,所以中國完全有能力通過各種方式來化解地方債務帶來的挑戰和風險。

  對於房價下降的影響,他指出,儘管房地産這些主要指標在回落,但依然是正增長,房地産投資2011年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0%,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4.9%。這就是説,房地産調控取得了成效,依然對中國經濟是一個正的推動的力量。

  CPI漲幅為何超過4%目標

  任何結果的預測都有很多的不確定性

  在回應記者提到“全年CPI上漲5.4%超出年初政府4%左右的控制目標較多”的問題,馬建堂表示,任何結果的預測,都有很多的不確定性。

  他同時也表示,儘管預測目標、預期性目標和實際有點差距,但是中國政府2011年在控制通貨膨脹、控制物價上漲方面,真的是很不容易。不僅僅是CPI,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指數7月份都達到了高點,但不到四五個月,CPI就從高峰回落到了4.1%,(控通脹)成效還是非常明顯的。

  “和我們處在同一發展階段的一些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速度沒有9%,但是通貨膨脹率都比較高。有的時候看,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可能就對我們工作的不容易和取得進展的不容易看得更清楚一點。”馬建堂強調説。

  CPI與百姓

  感受不一致

  不要和綜合指數談感受 ,要跟分類指數談感受

  在回應有關“鈔票購買力下降,CPI與百姓感受不一致”這一老問題時,馬建堂表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個綜合的指數,又是個分類指數,我們不僅有食品這個大類,還有蔬菜、肉製品等具體分類。如果説感受的話,最好不要用綜合指數談感受,你用分類數據去感受,到了菜市場,看看菜市場價格的上漲和我們CPI裏面的食品大類裏的蔬菜比一比,是不是和大家的感受一致。食品價格全年上漲11.8%,有的月份食品中的蔬菜價格上漲百分之幾十,豬肉價格上漲百分之幾十。建議再去感受的時候,不要和綜合指數感受,要去和分類指數感受。

  有關“基尼系數多年未發佈是否因不方便公佈”的提問,馬建堂表示靠城鎮住戶調查而計算出來的城鎮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偏低。原因主要是高收入階層居民難以獲取真實的收入信息。

  CPI上漲5.4%

  在居民生活方面,去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5.4%,而全年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則為23979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4.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977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7.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4%。全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為3.13:1(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上年該比值為3.23:1)。

  2011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3473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44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51.27%,城鎮人口首超農村。

  專家:2012GDP增速或滑至8.5%

  昨天,眾多專家、機構紛紛對2012年的情況給予預測。不少經濟學家將2012年譽為最不確定的一年,紛紛預測,受歐債危機等影響,全球經濟環境更加艱難,我國今年經濟增速或將繼續下滑,今年GDP增速將放緩至8%~9%之間。大部分機構預測今年經濟增長將下滑到8.5%左右。

  “預計第1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將進一步放緩至7.6%。”摩根大通中國區全球市場主席李晶表示。

  很多人關注中國經濟是否會硬著陸?摩根大通相信中國經濟不會發生硬著陸。“中國經濟目前顯示出了非凡的抗跌能力。此外,政府將採用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謹慎的貨幣政策以確保經濟的合理增長。”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于日前在穗舉行的大宗商品年會上表示,“預計2012年經濟增長可能在9%左右。”

  出口:今年或現罕見貿易逆差

  2011年,外貿順差1551億美元,比上年減少264億美元,收窄14.5%。機構專家紛紛預測,今年出口疲弱態勢或將延續。

  “2012年歐債危機會愈演愈烈,中國的外貿今年可能會出現逆差,出口型中小企業會很困難。”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日前表示:“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目前訂單下滑厲害。”來自中國最大出口目的國歐盟的需求仍將繼續疲軟,原因是歐元區經濟很可能在未來幾個季度滑入衰退。

  政策:今年或多次下調存準率

  在經濟發展放緩的前提下,專家紛紛預測貨幣政策將放寬。

  摩根大通中國區全球市場主席李晶指出:“政策放寬可能體現于借貸額度的加大,以及在未來一年多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而下一次調整的時間可能已經不遠。預計2012年上半年將會三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每次下調50個基點。”

  本報記者專訪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

  今年房價不會大幅回落

  記者在第一時間對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進行了專訪,對2012年經濟走勢進行分析。

  GDP放緩仍在平穩增長

  記者:2012年我們該做什麼樣的概括呢?

  盛來運:2012年,是非常困難,也是極具挑戰的一年。物價上漲的壓力仍然是存在的,原來引起物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沒有消除。從內外環境來講,2012年是像2011年一樣困難,由於不確定性增加,更具有挑戰性。

  記者:2011年GDP增速開始放緩,該如何看待這種改變?

  盛來運:首先,雖然GDP增速放緩,但經濟仍然運行在平穩較快增長區間內。第二點,增速放緩,是宏觀主動調控的結果。如果我們不調節房地産,房地産投資增速就不會回落,那麼對GDP增長拉動作用可能會更大。第三,增速的適當放緩,是有利於我們騰出力量,騰出手來去加快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型。

  應抓住價格溫和上漲機會

  記者:去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2010年上漲了5.4%。我們該對2012年的物價走勢作出什麼樣的心理預期呢?

  盛來運:2012年的物價總體形勢要好過2011年,可以用三句話來判斷:總體有利、壓力猶存、不可掉以輕心。

  目前,食品價格仍然在高位。這種情況下,要適時地根據物價上漲情況對低收入階層進行補貼,防止這些階層的收入水平下降。另外一方面,我們應利用價格上漲的倒逼機制,加快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型。有關企業家或有關部門要利用好價格溫和上漲的這種機會。

熱詞:

  • CPI
  • 增速比
  • 比上年
  • 增速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