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領導幹部要重視調查研究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1日 05: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制定和實施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前提,是黨的優良作風的重要體現,也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工作方法。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有助於領導幹部了解實際情況、聽取群眾意見、發現和解決問題、密切黨群關係,提高各項工作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更好地推進黨和國家事業。

  認識調查研究的意義,增強調查研究的自覺性

  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勝利的基本經驗。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必須以調查研究為前提和依據。有了準確、系統、週密的調查研究,才能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創造性地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問題。回顧我們黨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到,什麼時候重視並加強調查研究,黨的指導方針和工作決策就符合實際,黨的事業就順利發展;反之,就會造成決策失誤,使黨的事業蒙受損失。我們黨正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進而不斷豐富和發展黨的指導思想、指導方針,不斷推進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偉大工程。

  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調查研究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和分析問題的過程,是領導幹部提高認識能力、判斷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過程。堅持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線,都離不開調查研究。毛澤東同志指出,“不做調查沒有發言權”。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調查研究中國社會的歷史和現狀,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提出了指導中國革命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鄧小平同志通過調查研究世界經濟、政治、科技等的發展變化和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確立了改革開放的路線,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江澤民同志提出:“加強調查研究不僅是一個工作方法問題,而且是一個關係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的大問題。”“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更沒有決策權。”胡錦濤同志多次強調,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調查研究的重要性,加強和做好調查研究工作。在新形勢下,各級領導幹部要做好推動科學發展和促進社會和諧的各項工作,必須練好調查研究的基本功。

  重視調查研究是解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一系列矛盾和問題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攻堅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現代化建設和黨的建設都面臨很多新情況新問題,迫切需要我們通過深入、系統的調查研究,提出科學可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措施。新形勢新挑戰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重視和加強調查研究,拓展調查研究的途徑、方式和載體,運用調查研究成果,形成符合實際的政策舉措,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解決好本地區本部門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解決好黨的建設的突出問題,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掌握調查研究的方法,提高調查研究的能力

  調查研究必須堅持深入實際,求得實情。摸清情況,全面掌握調查對象的相關信息,是分析問題、探尋對策的基礎。只有把實際情況摸清楚了,才能保證後續的分析和綜合不偏不倚。深入實際,求得實情,需要從機關走出來,從主觀臆想中跳出來,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需要緊緊抓住關鍵信息、重要苗頭、主要矛盾不放,綜合運用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思考和研究。只有這樣,調查研究才能從上面沉下去、從表面鑽進去,深入了解真實情況,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

  調查研究必須堅持深入基層,解剖麻雀。基層是領導幹部了解實際情況、向廣大群眾學習的好課堂,也是領導幹部提高素質能力、磨練作風的大考場。調查研究既要“身入”又要“心入”,真正深入基層。毛澤東同志指出,“調查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走馬看花,一種是下馬看花。走馬看花,不深入,……還必須用第二種方法,就是下馬看花,過細看花,分析一朵‘花’,解剖一個‘麻雀’。”調查研究只有掌握基層第一手材料、真實感受基層生産生活,才能發現基層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基層工作中的偏差與盲點,掌握在機關難以聽到、不易看到甚至想象不到的新情況,獲得觀察問題的新視角、解決問題的新思路。而“做客式”的下基層,浮光掠影,走馬觀花,不僅難以了解基層實際、發現基層問題,還容易産生與實際不符的感受和認識。領導幹部深入基層了,對基層的情況全面掌握了,才能有效解決基層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妥善化解基層矛盾,滿足基層群眾期盼。

  調查研究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是獲得正確認識的源泉,也是檢驗和深化我們認識的根本所在。調查研究成果的質量如何,最終要由人民群眾的實踐來檢驗。深入群眾進行調查研究,有助於領導幹部獲得豐富、生動、鮮活的材料,直接把握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有助於站在群眾的角度思考問題,了解政策執行“腸梗阻”等影響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的問題所在;有助於總結群眾實踐經驗、汲取群眾智慧,儘快打開工作局面。現在通訊手段越來越發達,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但都不能代替領導幹部親力親為的調查研究。領導幹部深入群眾噓寒問暖、訪貧問苦是調查研究,與不同社會階層的普通群眾交朋友、“結對子”也是調查研究。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有助於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地開展新形勢下的調查研究。

  完善調查研究的制度,發揚調查研究的傳統

  調查研究是領導幹部真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密切聯絡的重要保證。發揚黨的重視調查研究的優良傳統,培養和增強領導幹部的調查研究能力,必須完善調查研究的制度。

  堅持和完善重要決策調研論證制度。正確的決策只能從實踐經驗中産生,只能來源於調查研究。問題越複雜、矛盾越突出,越要加強調查研究。調查研究必須圍繞中心工作展開、同決策需要緊密結合,更好地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為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服務。在決策前進行調查研究,聽取不同利益群體的意見建議,不僅有利於提高決策的科學性,而且有利於決策的具體執行。因此,必須重視提高調查研究的科學化水平,發揮調查研究對科學決策的基礎性作用。為此,應在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黨委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決策各個環節、全部過程的調查研究,形成調查研究的方法、程序、成果與決策方案選擇的有機結合。

  堅持和完善領導機關、領導幹部調研工作制度。調查研究作為領導機關必須抓好的一項經常性工作,應養成風氣、形成制度。中央發出的《關於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明確要求,建立健全調查研究制度,省部級領導幹部到基層調研每年不少於30天,市、縣級領導幹部不少於60天,領導幹部要每年撰寫1至2篇調研報告。領導幹部貫徹落實這一要求,可以結合黨和政府工作部署和具體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每年的調研活動,也可以結合中心任務和部門職責,就本地區本部門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難點熱點問題,選擇若干重點課題開展調研活動。調查研究不一定要有很大規模、很大聲勢,關鍵在於求得實效;調研報告不一定要面面俱到、無所不包,關鍵在於抓住要害,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

  堅持和完善領導幹部聯絡點制度。領導幹部聯絡點制度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是轉變領導幹部工作作風、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有效形式。聯絡點直接連通機關與基層、領導與群眾,是領導幹部掌握社情民意的“觀測點”、見微知著的“顯微鏡”、幫扶群眾的“著力點”。尤其那些問題多、困難大、矛盾集中的農村、社區、企業等基層單位的聯絡點,是進行典型分析、解剖麻雀的“試驗田”,更是總結經驗、推動工作的“示範點”。領導幹部應定期到聯絡點進行調查研究,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意見建議,並積極幫助聯絡點找差距、理思路、解決實際困難,確保聯絡點制度落實到位。

  (執筆:趙 傑)

熱詞:

  • 黨的優良作風
  • 黨的事業
  • 調查研究能力
  • 學習貫徹
  • 六中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