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瞭望》:科技支撐的體制瓶頸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0日 11: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注:本文原載于新華網,時間為2010年12月13日,轉載僅為提供資料。

  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科研環境最好的時期,科技管理過度行政化,科技活動過度利益化,成為院士群體反映最多的問題

  今年11月14日,國際TOP500組織在其網站上公佈了最新全球超級計算機前500強排行榜,中國首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天河一號”位列榜首,美國的超級計算機“美洲虎”名列榜眼。

  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在2010年的今天顯得更為廣泛而深刻。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為科技的進步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科技進步也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在從容應對嚴重自然災害的過程中,成功舉辦世博會、亞運會等重大活動中,科技的元素隨處可見。

  正如科技部部長萬鋼所説,“我國的科技事業,對民族復興和人民福祉的影響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巨大,通過新中國幾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們的科技事業已經具備了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也必將承擔起引領創新驅動的重任。”

  “嫦娥”奔月,“蛟龍”潛海

  2010年中國遭受了乾旱、地震、洪澇、泥石流等多種自然災害的侵襲,給人民的生命財産造成嚴重損失。在防災減災過程中,科技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973、863等科技計劃的支持下,中國氣象科技事業發展迅猛,中短期預報水平已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自主開發的新一代全球資料同化與中期數值預報試驗系統,填補了中國在該領域的多項空白;“風雲2號”衛星地面應用系統關鍵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今年11月5日在太原發射成功的“風雲三號”衛星02星是中國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探測性能比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一號”有顯著提高,可在全球範圍內實施三維、全天候、多光譜、定量探測,獲取地表、海洋及空間環境等參數,實現中期數值預報。這顆星還是我國第一顆下午軌道氣象衛星,它將與2008年5月27日成功發射的第一顆“風雲三號”氣象衛星A星組網觀測運行,將全球觀測時間分辨率從12小時提高到6小時,進一步提高中國氣象觀測能力和中期天氣預報能力,增強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今年3月18日,中國自主研製的AC313大型民用直升機首飛成功,使中國和歐、美、俄一樣具備了自主研製大型直升機的能力。據了解,AC313型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為13.8噸,可一次性搭載27名乘客或運送15名傷員,最大航程為900公里。有關方面統計,中國目前平均每800萬人口擁有一架民用直升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0。中國地域遼闊,氣候條件複雜,地理海拔差異極大,自然災害頻發。在防災減災、城市化進程加速過程中,大型民用直升機有著更廣闊的施展舞臺。

  10月1日,“嫦娥二號”遠征太空,再次為中國人的登月“探路”。經過科研人員近三年努力,“嫦娥二號”有望完成約7米分辨率、覆蓋全月球的影像圖,其分辨率較“嫦娥一號”將提高近20倍,月球上的許多細節將更為具體,這份“全月圖”將是目前乃至將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全世界最清晰、分辨率最高的一幅全月球圖像數據。

  7月18日,中國首臺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歷經52天的3000米級海上試驗獲得成功,潛水器把五星紅旗插在了3795米深處的南海海底,這也使中國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具備此深度級別載人深潛和作業能力的國家,是中國載人深潛事業和深海裝備技術發展的重大成果和重要里程碑。《紐約時報》刊文稱:與將飛行員送往外太空一樣,深潛器探索海底也是中國崛起的重要標誌。“嫦娥”奔月、“蛟龍”潛海,標誌著科技進步正在成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

  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上,直飲水供應、園區內的雨污水收集處理、工程廢棄物和垃圾的回收利用、半導體照明、園區內客運交通的“零排放”、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發電、生態節能建築、智慧交通、RFID射頻識別技術、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網上世博”等,體現多方創意創新、綠色低碳、節能環保的科技元素俯拾即是。

  近日,本刊記者獲悉,有“魔方”之稱的上海企業聯合館應台灣工業研究院邀請,將在世博會上展示並使用的90℃熱水能發電——卡琳娜動力循環技術移至台灣宜蘭縣。有關專家稱,這項技術可以廣泛應用於地熱發電和鋼鐵廠、水泥廠、浮法玻璃、熱電廠等工業餘熱發電。據了解,世博會上所採用的多項高科技成果將得到推廣應用,世博會場館所涉及或使用的節能環保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智慧電網、物聯網、生物標簽、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相關技術,將成為上海“十二五”期間的重點發展領域。

  繼9月28日滬杭高鐵試運行創下416.6公里的最高時速之後,12月3日上午,京滬高鐵“和諧號”CRH380A新一代動車組列車又在京滬高鐵先導段試驗運行中,創出486.1公里的驚人時速,再度刷新世界鐵路運營試驗的最高速。有消息稱,2011年3月鐵道部還將在京滬高鐵試驗段上進行500公里時速試驗,屆時北京到上海的行程將縮短至4小時。

  自2008年8月1日,中國第一條具有世界先進水平、運營時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際鐵路正式開通運營之後,武廣高鐵2009年12月開通,滬寧高鐵2010年7月開通,滬杭高鐵2010年9月開通;隨著12月3日,京滬高鐵跑出最高試驗時速,中國高鐵在2010年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世界展現了飛速發展、跨越式提升的奇跡。

  鐵道部的資料顯示,中國目前已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達到7531公里,居世界第一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營里程最長、運行速度最高、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顯示,到2020年,中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2萬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鐵路將達到1.6萬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鐵路和既有線提速線路,中國鐵路快速客運網將達到5萬公里以上,連接所有省會城市和50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全國90%以上人口。

  在即將過去的“十一五”的五年間,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支撐,中國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成果,上述所列僅僅是2010年以來公佈的重大科研成果的代表。正如美國《新聞週刊》國際版主編扎卡裏亞在10月的一篇文章中所寫的那樣,“雖然你不會在一天內看到變化,但是卻能看到中國前進的步伐。”

熱詞:

  • 《瞭望》
  • 科技支撐
  • 體制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