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甘肅石羊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五年成效顯著 決不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4日 04: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甘肅石羊河流域生態治理成效顯著。

  本報記者 曹樹林攝

  “沙漠吞不掉我們了!”民勤人欣喜地説。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夾河鄉,一口已關閉多年的機井,由於生態綜合治理使地下水位上升,枯井竟然變清泉。最近幾年,夾河鄉關閉機井275眼,壓減配水面積3.8萬畝。今年,這些已關閉的機井中有7眼重新自流成泉。

  在乾涸了51年之後,民勤北部的青土湖再現了碧波盪漾的美麗景象。監測顯示,2011年青土湖地下水位已回升至3.6米,民勤盆地多處地下水位均呈回升趨勢。同時,民勤縣植被覆蓋率提高到36%,10萬畝植被群落逐步恢復。

  “照這樣看,沙漠吞不掉我們了!”民勤人欣喜地説。2006年,甘肅省啟動石羊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規劃,至今已經5年。5年來,甘肅省各級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一道,為保住民勤綠洲與天鬥、與地鬥,終於遏制了地下水位下降和生態惡化的趨勢,局部生態環境逐漸好轉。

  生態屏障,亟待拯救

  “決不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

  民勤縣地處河西走廊東北端,石羊河流域下游,東、西、北三面被騰格裏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包圍。從地圖上看,民勤就像一隻楔子,將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裏沙漠從中間隔開。依託石羊河形成的民勤綠洲,是防止我國北部巴丹吉林和騰格裏兩大沙漠合圍,扼制河西走廊以東地區受沙塵侵襲乃至沙漠化的重要生態屏障。

  與沙漠的抗爭一直貫穿在民勤人民的生産生活中。從造林壓沙到修渠調水,局部治沙雖然取得一定效果,但終究擋不住沙進人退的趨勢,流沙仍以每年3—4米的速度向南推進,妄圖逐步吞噬掉民勤綠洲。

  搶救民勤,迫在眉睫!溫家寶總理先後16次對石羊河流域的生態治理做出批示,並親臨石羊河視察指導。他強調,“決不能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

  2007年12月,總投資達47.49億元的《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經國務院批復正式實施。規劃的總體目標是,在保障生活和基本生態用水、滿足工業用水、調整農業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適度外調水量和生態移民的總體治理思路下,實現“決不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的治理目標。

  規劃給出了具體指標:通過節水型社會建設、産業結構調整、灌區節水改造、水資源配置保障、生態移民措施,到2010年使民勤蔡旗斷面下泄水量由當時的0.98億立方米增加到2.5億立方米以上;2020年民勤蔡旗斷面下泄水量由2010年的2.5億立方米增加到2.9億立方米以上,實現民勤盆地地下水位持續回升;力爭北部湖區出現一定範圍的旱區濕地,流域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修復。

  來自甘肅省發改委和水利廳的數據顯示,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近期治理累計下達投資31.4433億元,完成投資30.8167億元;其中,武威市完成投資27.8352億元。

  圍繞“水”字做文章

  科學分水、向天借水、跨流域調水

  當民勤盆地出現自流井和近10萬畝蘆葦蕩時,人們説得最多的是中游涼州區的深情厚誼。以西營灌區為代表的涼州區中游農民為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工程做出了巨大貢獻。

  “如果石羊河下游生態環境持續惡化,荒漠化加劇蔓延,勢必危及中上遊的生存和發展,這決不是危言聳聽。”武威市委書記火榮貴説,實行對西營灌區節水分水的措施,是《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精神的具體落實,既有其歷史淵源,又有其科學內涵。

  擁有103萬人口的涼州區,農業人口就達78.5萬人。為了保民勤,涼州區壓減耕地達到19.35萬畝。5年來,涼州人民在水資源十分短缺的情況下,分水量達到28794萬立方米,實際放水50679萬立方米。

  祁連山區水汽資源豐富,多年的科學實驗證明,通過人工影響天氣開發空中雲水資源,可增加石羊河上游水量和水庫蓄水量,同時有效保護和增加祁連山的冰川總量,是增加水資源總量的有效途徑。

  通過人工降雨,2010年上半年武威全市降雨量比歷年同期偏多24%,9月至12月降水量比歷年同期偏多了53%。2011年前10個月全市平均降水量達315.3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多23%。

  “如果沒有景電二期6535萬立方米調水,蔡旗斷面的2.5億立方米過水目標不會實現。”民勤縣委書記費生雲説。

  景電二期延伸向民勤調水工程是甘肅省委、省政府為緩解民勤水資源危機和生態急劇惡化問題而投資建設的應急工程。該工程利用景電二期工程的空閒容量和灌溉間隙向民勤調水。提調的黃河水經過13級提灌泵站,以每秒6立方米的流量穿越260多公里的山地、沙漠,歷時60多個小時到達民勤紅崖山水庫,灌溉乾渴的民勤綠洲。

  景電管理局自2001年開始向民勤跨流域調水,截至2010年底,共計調水4.98億立方米。特別是近3年累計調水20651.57萬立方米,超額完成了目標任務。

  科學分水、向天借水、跨流域調水;人們聯起手來,與天鬥,與地鬥。2010年,蔡旗斷面過水量自1987年以來首次突破了2.5億立方米,達到2.617億立方米;2011年超過2.78億立方米,完成了《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的約束性指標。民勤北部乾涸了半個多世紀的青土湖已連續兩年形成了3至10平方公里的季節性水面。民勤縣沙塵暴的次數也由2007年的6次減少到了2011年的1次。

  讓農民減産不減收

  開展生態移民,發展節水農業,發動全民治沙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悖論”:人類要阻止沙漠前進的步伐、保衛家園,卻不得不放棄已經生活了很多年的生態脆弱帶上的家園。

  在輝煌生態園,放眼望去,一片片紅柳、梭梭鬱鬱蔥蔥,如同衛兵抵禦著沙漠前移的腳步。這裡原來是煌輝村的所在地,多年以來,村民們要靠打深井來滿足灌溉需求。

  村民全部搬遷後,煌輝村的原址上建起了輝煌生態園。按照《規劃》,到2011年,甘肅省已完成了對民勤湖區生存條件惡劣、生存成本高的1.05萬人的生態移民安置。一方面退耕緩解了生態壓力,另一方面民勤綜合運用人工造林、補播、圍欄封育等技術,實施鹽鹼地綜合治理2900多畝,封育面積2萬畝。

  按照《規劃》精神,甘肅省先後頒布了《甘肅省石羊河流域水資源管理條例》、《石羊河流域地表水調度管理辦法》等,武威市近年來相繼出臺《水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行業用水定額》等制度,加快水權市場建設,建立鄉、村、社、井四級水權明晰臺賬,對用水實行精細化管理。

  民勤大力壓縮小麥、玉米等高耗水作物種植面積,積極發展棉花、中藥材等高效節水作物,建立了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種植業結構。

  水權制度改革,加快了産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年度用水總量逐年減少。截至2010年,武威市農業在三大産業中所佔比例已由2006年的28%下調到23%;經濟作物種植比例由2006年的24%上升到33%。按照規劃確定的農田配水面積,武威市農業配水面積減少64.25萬畝,累計關閉農業灌溉機井3318眼,減少農業用水量8.84億立方米。

  如今,種植節水作物、應用節水技術已經成了石羊河流域農民的共識。在泉山灌區,棉農採用以膜下滴灌為主的大田高新節水技術和幹播濕出技術,每畝地可節水195立方米,産量卻可增加16%以上。大灘鄉東大村的村民何承忠則告訴記者,關井壓田後,他家的地雖然由之前的40畝減少到了10畝,但由於種了葡萄、棉花、葵花等經濟作物,還在暖棚裏種了反季節蔬菜,收入並不比原來少。

  防沙治沙,需要全民總動員。民勤群眾自創的麥草方格壓沙法已得到了世界治沙界的認可。近年來,民勤縣又探索建立了“國家有投入、科技作支撐、農民有收益”的防沙治沙長效機制,使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了治沙的隊伍當中。

  民勤縣林業局三角城林場場長陳永明介紹,從2006年開始,該縣開始實施將治沙區域分成標段向社會公開招標的市場機制,林場負責技術指導和工程管理,壓沙隊長按日付給工人工錢,林業局則在驗收合格後再向壓沙隊支付資金。他説,參加競標的人逐年增加,壓沙隊已由2006年的10多支增加到了今年的74支。

  過去5年,民勤縣累計完成人工造林30.79萬畝,實施封沙育林育草15萬畝,壓沙16.52萬畝,有效阻止了兩大沙漠的合圍之勢。

  記者從甘肅省政府獲悉,結合5年來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工作實際,甘肅省完成了《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調整實施方案》,對《規劃》具體實施內容和建設期限進行了優化。目前,國務院已同意調整方案,將進一步加快治理步伐。

熱詞:

  • 民勤綠洲
  • 青土湖
  • 規劃
  • 節水型社會建設
  • 水權市場
  • 鹽鹼地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