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北京首次發佈PM2.5歷史數據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8日 23: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民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王明浩)為了給廣大市民出行、生活提供借鑒和參照,北京近日首次發佈本市PM2.5濃度趨勢的研究性結果:過去10年,PM2.5年均濃度呈下降趨勢,從2000年的100-110微克/立方米,到2010年的70-80微克/立方米,十年來下降約1/3。然而,按照即將頒布實施的“新國標”,2010年的年均值仍超標一倍。

  PM2.5即空氣中直徑小于或等於2.5微米的固體顆粒或液滴的總稱。由於粒徑小,不到人頭髮直徑的1/30,PM2.5易被吸入人體,主要對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造成傷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難、降低肺功能等。新年伊始,北京提出將以降低PM2.5為重點,打一場提升空氣質量的攻堅戰。同日,市環保局宣佈將在春節前公佈PM2.5的研究性數據。1月6日晚,環保部門首次公佈了近10年來北京PM2.5濃度趨勢的研究性結果。

  根據最新統計,2011年,北京大氣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的濃度,分別比2010年分別降低5.8%、12.5%、3.5%和6.7%。與1998年相比,13年間分別降低39%、77%、26%和58%,市環保局説,PM10指直徑小于或等於10微米的固體顆粒或液滴。從概念和來源可知道,PM2.5是PM10的一部分,包含在PM10之中。研究和監測結果表明,北京PM2.5和PM10之間的比例通常在0.5-0.6之間,即100微克的PM10中,約50-60微克是PM2.5。實際上,在治理PM10的同時,PM2.5濃度也在降低。

  “雖然十年前本市暫未開展常規性監測,但根據PM2.5的相關科研文獻表明,北京2000年PM2.5年均濃度約為100-110微克/立方米。到2005年,降低到80-90微克/立方米,2010年達到70-80微克/立方米。10多年來,PM2.5呈下降趨勢。”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説,目前的監測數據為研究性數據,由此來看,本市PM2.5的年均含量約佔PM10的60%左右。

  PM2.5來源廣泛、成因複雜,主要為人為排放,包括燃煤、燒秸稈、燒烤、機動車出行、餐飲油煙、建築施工揚塵、噴塗噴漆裝修等,都會為增加PM2.5做“貢獻”,一些排放出的氣體發生化學反應也會轉化成PM2.5。PM2.5還有自然來源,包括風揚塵土、火山灰、森林火災等。PM2.5相比PM10,二者來源基本相同,但PM2.5中二次顆粒物所佔比例較大。北京市環保局表示,發達國家發展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煤煙污染、機動車尾氣污染等問題,在北京近些年集中顯現。研究表明,北京PM2.5約60%來源於燃煤、機動車燃油、工業使用燃料等燃燒過程,23%來源於揚塵,17%來源於溶劑使用及其它。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環境空氣污染特徵發生新的變化,複合型大氣污染問題較為突出。環境保護部于2008年就著手準備對現行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進行修訂,擬增加了PM2.5等監測項目,期間多次廣泛徵求修改意見。根據即將公佈實施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新納入的PM2.5年均濃度值指標(世衛組織最寬的一個限值,年均35微克/立方米),以此為標準,北京過去十年的PM2.5濃度值雖然在下降,但到2010年,依然超標一倍多。

  從PM2.5來源可以知道,PM2.5治理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和公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切實做好大氣治理,北京提出以降低PM2.5為重點,打一場提升空氣質量的攻堅戰。目前PM2.5監測網絡建設已經啟動,春節前將完成併發布實時監測數據。2012年,將主動發佈PM2.5等相關大氣污染物監測數據,完善空氣質量信息發佈制度。加快出臺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從調整經濟結構、調整能源結構、減少工地揚塵、嚴控工業污染等方面入手,全面協同治理,包括實施“國五”排放標準及配套車用油品標準,淘汰老舊車10萬輛以上等。

  北京市環保局表示,防治大氣污染不同階段其主要污染物不同,防治對象側重也有所不同。過去十幾年的持續治理及空氣質量的改善,為開展PM2.5治理奠定了基礎。但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北京大規模大氣污染治理也僅僅走過了短短的10多個年頭,防治大氣污染、提高空氣質量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接下來要走的道路還很長。

熱詞:

  • 環境空氣污染
  • 歷史數據
  • 餐飲油煙
  • 微克
  • 貢獻
  • 新國標
  • 揚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