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廣州歷史城區擬禁建超30米高樓 公開徵意見30天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7日 04: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首次劃定了20.39平方公里的歷史城區範圍,越秀、荔灣、海珠3個區的老城部分,具體範圍是:由東濠涌-小北路-環市中路-環市西路-人民北路-流花路-廣三鐵路-珠江(珠江大橋東橋-海旁內街)-海旁內街-新民大街-革新路-梅園西路-工業大道北-南田路-江灣路-江灣大橋形成的封閉環狀地區。

  廣州作為一座具有2200多年建城歷史的城市,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已經成為廣州城市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而歷經近10年的《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下稱《名城保護規劃》)終於編制完成,昨日起公開向市民徵求意見。該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的法定專項規劃,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規劃管理的依據,對於名城保護意義重大。

  值得關注的是,該規劃首次系統、明確劃定了20.39平方公里的廣州歷史城區範圍,在這一范圍內將不能再建新的高樓,建築高度控制在30米以下;此外,規劃還提出歷史城區要弱化行政職能、疏解人口、遷出大型批發市場等。

  公開徵集意見30天

  據悉,廣州2003年開始組織編制《名城保護規劃》,經過多輪的專家論證和修改後,現在已經編制完成。規劃部門表示,在按程序上報審批前,將規劃成果進行為期30天的公示和徵集意見,並將於1月14日上午9時~12時在人民公園進行現場諮詢。

  《名城保護規劃》規劃範圍為廣州市市域行政範圍,即10個市轄區和2個縣級市(增城、從化),面積為7434平方公里。分市域、歷史城區、歷史文化保護區、文物古跡四個層面進行保護規劃,重點對歷史城區進行了保護規劃。

  在市域層面上,制定了“一山一江一城”的整體保護空間戰略:“一山”即白雲山以及向北延伸的九連山脈(廣州段);“一江”即珠江及其大小河涌;“一城”即歷史城區。同時劃定了八大主題區域:蓮花山自然人文主題區域、從化歷史村鎮主題區域、沙灣鎮嶺南市鎮主題區域、黃埔港絲綢海路主題區域、越秀南先烈路革命史跡主題區域、三元里鴉片戰爭主題區域、長洲島軍校史跡主題區域、沿珠江工業舊址主題區域。

  規劃中還提出了需重點進行控制的山江景觀視廊:中山大學北門廣場-白雲山,以及珠江-鎮海樓(越秀山)-白雲山。

  整個《名城保護規劃》中最引人關注而且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首次劃定了20.39平方公里的歷史城區範圍,越秀、荔灣、海珠3個區的老城部分,具體範圍是:由東濠涌-小北路-環市中路-環市西路-人民北路-流花路-廣三鐵路-珠江(珠江大橋東橋-海旁內街)-海旁內街-新民大街-革新路-梅園西路-工業大道北-南田路-江灣路-江灣大橋形成的封閉環狀地區。面積20.39平方公里。

  本次劃定的歷史城區可謂是廣州最核心的老城區,規劃對其定位是:廣州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集行政辦公、商貿、旅遊、文化遊憩、休閒購物、娛樂等服務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綜合功能區。與此同時對歷史城區的職能也進行了調整,主要包括:

  維護歷史城區傳統風貌特色,疏散歷史城區功能、人口和交通等,使保護與發展有機結合。保留傳統、特色商業,完善文化、娛樂和高端商貿業職能。弱化歷史城區的行政職能。合理疏解歷史城區人口,改善居住環境。限制吸引大量人流、物流設施的進入。限制商貿批發市場的進入,鼓勵小型特色商業、傳統商業的發展,逐步遷出大型商貿批發市場。控制大型學校及醫療設施用地的增加。

  現存城廓遺址將嚴格保護並標識

  一個歷史城區的保護,建築高度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名城保護規劃》按照“整體控制,重點保護”原則,對歷史城區內的建築高度進行控制,新建建築最高不能超過30米。

  其中,核心保護範圍:面積約2.5平方公里,原則上新建建築高度控制在12米以下(住宅不超過4層,辦公不超過3層)。

  建設控制地帶:面積約2.5平方公里,原則上新建建築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住宅不超過6層,辦公不超過4層)。

  環境協調區:面積約15平方公里,原則上新建建築高度宜控制在30米以下(住宅不超過10層,辦公不超過7層)。

  規劃部門同時表示,現狀建築的高度可維持不變。對高度超過30米的已批未建的項目,進行核查研究後,提出分類處理原則,並按分類原則進行具體處理。

  新增4片重點保護騎樓區

  廣州的城市傳統中軸線保護從劃定的歷史城區內穿過,規劃中明確,將嚴格保護越秀山、鎮海樓、中山紀念碑、中山紀念堂、中央公園(今人民公園)、起義路、海珠廣場、珠江等組成城市傳統中軸線格局的要素和周邊歷史文化街區 並保護山水環境、歷史標誌物、節點和街道肌理。

  在市民非常關注的騎樓街保護方面,廣州市規劃局組織編制的《廣州市騎樓保護與開發研究》,于2004年經市政府批准實施並納入法定規劃,將全市36條、總長22480米的騎樓劃分為“核心保護段”、“重點恢復段”、“風貌協調段”、“建設開發段”四種類型並分類保護控制,本次規劃進一步提出了需要重點保護的四片典型騎樓區:

  “大新路-海珠南路”騎樓區:由人民南路、大新路、海珠南路、一德路、靖海路、長堤大馬路等組成。

  西關騎樓區:由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恩寧路、龍津西路、龍津東路、人民中路組成。

  “北京路-萬福路”騎樓區:由北京路、文明路、文德南路、萬福路、大南路、泰康路、珠光路、德政南路等組成。

  “同福路-南華路”騎樓區:由南華西路、南華中路、洪德路、同福西路、同福中路、同福東路組成。

  有了規劃,要如何保障歷史文化名城的建設呢?《名城保護規劃》中提出,要加大政府財政投入,結合投融資制度改革,多渠道籌集資金,建立名城保護的資金保障機制。

熱詞:

  • 廣州歷史
  • 歷史文化保護區
  • 歷史文化街區
  • 城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