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文化遺産,保護必須是第一位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5日 15:3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山東濟寧大運河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年中,《國家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正式印發。《規劃》明確了“十二五”期間我國文化遺産事業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大工程等,為今後5年的文化遺産事業奠定了主調。回望這一年,我們既看到政府與行政主管部門對於文化遺産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強,民間參與文保的熱情日益高漲,同時也注意到文化遺産保護與城市建設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文保單位: 保護與經營如何平衡

       今年5月,故宮的建福宮被曝“建成富豪會所”,引發外界廣泛關注。在那之後,一系列文保單位“搞商業”的消息接連見諸報端。針對這種情況,8月底,國家文物局在其官方網站發佈了《國有文物保護單位經營性活動管理規定(試行)》。《規定》禁止國有文物保護單位經營性活動背離公共文化屬性,作為企業資産經營,租賃、承包、轉讓、抵押文物保護單位,對文物保護單位造成安全隱患。媒體及文博界不少人認為,這一規定的出臺是與包括故宮“十重門”在內的近年來一系列博物館館藏珍品被破壞、文物單位被租借經營等事件相關的。

       其實,將一部分有居住價值和商業價值的歷史建築進行市場化和商業化運營,以彌補文物保護財政投入的不足,是國際慣例。但是各國對此都有嚴格的規定,通過制定文物保護名錄、簽訂開發契約等方式,並對商業化運營、市場化交易的文物範圍做詳細的界定,對具體的開發方式也有原則的限制,一般都不能改變建築本身的用途。文物保護單位的經營關鍵在於“適度”,而邊界在哪?平衡之道又在哪兒?這還需要政府部門通過有效的政策和引導管理,讓文保單位在“保護第一”的基礎上進行良性的開發。

       幾乎就在《規定》出臺的同期,北京劉老根會館被文保人士曾一智實名舉報破壞了不可移動文物晉翼會館。由於此案涉及名人經營的高端會所,引發了社會的強烈關注。然而,4個月過去了,曾一智表示:“北京市文物監察執法隊依法進行調查後,多次向我反饋:1.承認我舉報的內容是實事求是的。2.他們正在調查處理中。但時至今日,我依然沒有得到任何關於查處結果的反饋,東城區文委的報告至今依然未上報北京市文物監察執法隊。”

       申遺: 有助於彌補歷史欠賬

       申遺,幾乎是永遠的熱詞。隨著今年6月杭州西湖成功加入世遺大家庭,北京市文物局也高調宣佈中軸線申遺工作正式啟動。又一個城市加入了浩浩蕩蕩的申遺大軍!北京市文物局此舉可謂用心良苦,此前,北京市曾陸續制定了一系列保護規劃,但實施表明,這些保護規劃和文件中規定的措施根本無法徹底落實,違反保護規劃的建設問題頻有發生,甚至有媒體稱“北京舊城,拆除從未停止”。借助申遺的契機,北京文保的老大難問題,諸如舊城整體保護、文物騰退等或許有望解決。

       儘管民間對申遺的昂貴花費和申遺效果一直有爭議,不少專家還是指出,申遺本身是需要堅決支持的。由於我們過去對文物的保護意識不強,許多文物景點存在著維護保養不週的情況。各地為了申遺進行了巨大的資金投入,不僅有效落實了保護,而且在環境整治上下大力氣,這有利於彌補歷史欠賬、改善文物保護境況。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曾説:“只要一天申遺不成功,就得不斷地努力保護下去,這也許是件好事。”

熱詞:

  • 文化遺産
  • 保護
  • 十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