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衛生部:十二五期間將全面推進藥品集中採購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5日 19: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權威訪談)讓人民群眾從醫改獲得更多實惠——專訪衛生部部長陳竺

  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目前已近3年。3年來醫改取得了哪些重大進展?老百姓從中得到了哪些實惠?“十二五”期間醫改將如何攻堅破難?新年之初,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專訪了衛生部部長陳竺。

  人民群眾共享醫改成果

  問:3年醫改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人民群眾從中得到了哪些實惠?

  答:3年來,“看病難”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緩解。政府投入增長較快,衛生系統深入挖掘潛力,農村和偏遠地區醫療服務設施落後、服務能力薄弱的狀況顯著改變,城市大醫院掛號難、候診長等問題逐步緩解,群眾看病就醫感受改善。15分鐘內可到達醫療機構住戶比例從2008年的80.3%提高到2011年的83.3%。

  我國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95%以上,城鄉居民開始享受到低水平、廣覆蓋的基本醫療保障,“看病貴”問題有所緩解。參合農民自付醫藥費用比例從2008年的73.4%下降到2011年的49.5%。按可比價格計算,2008年至2011年公立醫院門診和住院費用增長速度均控制在7%以內,十幾年來醫療費用快速增長的勢頭被初步遏制。

  城鄉居民享受到均等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越來越多居民形成了健康生活方式,越來越多慢病患者得到了系統化、規範化健康管理,越來越多重點人群獲得了重大公共衛生專項服務。據對十省(區)考核,群眾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滿意度均在90%以上。

  國民健康指標繼續改善。2008年至2011年,孕産婦死亡率從34.2/10萬下降到26.1/10萬,嬰兒死亡率從14.9‰下降到12.1‰。隨著各項改革任務落實,我國居民健康指標已進入較快改善時期,這是老百姓得到的最大實惠。

  衛生事業發生結構性變化

  問:隨著各項醫改任務落實,一些長期困擾衛生事業科學發展的結構性問題是否得到改善?

  答:我國衛生事業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這是我們多年來希望看到的改革效果。

  一是衛生資源配置結構發生較明顯變化。重城市輕農村、重醫療輕預防、重高端輕基本、重西醫輕中醫的問題正在扭轉,公共財政投入向基層、農村和公共衛生傾斜的導向作用不斷增強。2009年和2010年,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凈資産增幅達55%,縣級醫院增加39%,均高於城市醫院增幅。與此同時,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的數量、學歷、知識結構也出現向好趨勢。2011年鄉鎮衛生院人員數比2005年增長18.7%,其中大專以上學歷人員比重從23%提高到40%。

  二是人民群眾衛生服務利用結構開始發生變化。群眾對基層衛生服務更加認可和信任,2011年基層衛生服務診療人次比2005年增長了45.7%。

  三是城鄉和地區間衛生發展差距逐步縮小。調查顯示,2003年我國城鄉居民享有醫療保障的比例分別為55%和21%,2011年這個比例分別增至89%和97%,農村反超城鎮。監測顯示,孕産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的城鄉差距,以及農村住院分娩率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差異,近年來均明顯縮小。

  四是衛生總費用發生重大結構性變化。2001年,我國衛生總費用中個人衛生支出比重高達60%;2010年,個人衛生支出的比重下降到35.5%,政府預算和社會衛生支出的比重分別提高到28.6%和35.9%。

  “十二五”醫改攻堅破難

  問:“十二五”時期,醫改將面臨新的形勢,體制機制性矛盾凸顯。這一時期的醫改將如何攻堅破難?當前醫療衛生領域最需要革除的機制性弊病是什麼?

  答:當前最需要革除的是“以藥補醫”。這一機制推動了醫藥費用不合理上漲,造成了藥品濫用,也腐蝕著我們的隊伍。必須理順補償機制,爭取“十二五”期間在全系統穩妥有序地革除以藥補醫弊端。今年300個試點縣先行推開,力爭2013年在縣級醫院普遍推行,2015年在所有公立醫院全面推開。

  其次,要全面推進支付制度改革。按項目付費制度和以藥補醫結合在一起,是導致大處方、濫檢查問題的根源。衛生行政部門要率先推進新農合的支付制度改革,同時與醫保、物價等其他相關部門協調,確定適應不同層次醫療機構、不同類型服務的支付方式,用總額預付、按病種、按服務單元、按人頭等支付方式替代按項目付費。

  第三,要強化新農合的風險保護機制。在普遍提高參合農民受益程度基礎上,建立穩定的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今年政府對新農合的補助將提高到240元,各地區要從新增資金中劃出一定比例,建立省級統籌基金,用於重特大疾病保障,並與醫療救助有效銜接,使重特大疾病補償水平達到90%左右。年底前全面實施兒童白血病等8個病種的大病保障;還要在三分之一左右的統籌地區,將肺癌、食道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腦梗死、血友病、I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12種疾病納入保障範圍。同時,要探索利用商業保險形成多重補充保險機制,分擔重特大疾病高額醫療費用。

  第四,要鞏固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要推動基本藥物制度在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常態化健康有效運行。要繼續推進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進一步研究並妥善解決鄉村醫生身份和保障待遇,不斷加強鄉村醫生培養培訓,確保基層網底不破。

  第五,要建立醫療服務信息公開發佈制度,要貫徹落實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的各項政策,新增醫療服務資源優先考慮社會資本,並在政策和管理上對其一視同仁。

  第六,要創新工作方式,全面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要創新組織領導方式,將國民健康政策融入各項社會政策;要以流入地為主,特別重視並優先解決農民工等流動人口均等化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問題。

  第七,要全面推進藥品集中採購。要統一藥品採購平臺和採購辦法,實行質量優先、招採合一、量價挂鉤。要逐步將耗材、設備採購納入集中招標採購範圍,對部分專利藥、高值耗材、大型設備,探索面向國內外生産廠家集中採購,對進口産品實行以國際採價為基礎的集中採購。

  第八,要創新人才培養和分配激勵機制。要加大全科醫生培養力度,使每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至少有一名全科醫生;要建立實施住院醫師培養制度;要建立特崗醫生制度,擴大訂單定向免費培養規模;大力培養護理、公共衛生、中醫藥、藥劑、衛生管理等各類緊缺人才和高層次醫教研人才;要提高醫務人員總體收入水平,醫院收支結余著重用於改善醫務人員待遇。

  年度改革任務艱巨

  問:2012年將如何落實年度改革任務,為“十二五”醫改開好局?

  答:要繼續提高新農合保障水平。籌資標準提高到人均300元左右,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5%左右,最高支付限額不低於農民人均年收入8倍,且不低於6萬元。普遍開展門診統籌。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基金,擴大覆蓋病種範圍。推動支付方式改革。探索提高新農合統籌層次、商業保險機構參與經辦服務。健全新農合管理運行機制,改善服務,保障基金安全。

  要鞏固完善基層綜合改革。完善多渠道補償機制,落實政府投入,推行一般診療費制度,發揮醫療保障制度的補償作用。推進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實施績效工資制度。落實《農村基本醫療衛生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推進中小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推廣全科醫生團隊服務模式。

  要繼續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制定2012版基本藥物目錄,規範地方增補非目錄藥品。規範基本藥物採購,完善藥企及藥品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做好農村和邊遠地區配送工作。對基本藥物中獨家品種、緊缺品種、兒童用藥劑型,試行國家統一定價、定點生産。制定基本藥物使用管理辦法,逐步規範其劑型、規格和包裝。提出鼓勵基本藥物優先使用的政策,不斷完善基本藥物監測評價體系。

  要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加強對改革試點城市的總結評估,確定300個左右縣(市)推進縣級醫院綜合改革。加強縣級醫院能力建設,繼續實施對口支援工作。加強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管理。加快建立公立醫院與基層機構分工合作機制。完善公立醫院人事分配製度,繼續推進醫師多點執業。繼續推行優質護理服務、預約診療、便民門診等惠民措施。推行臨床路徑管理,嚴格成本核算,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開展醫院評審評價工作。

  要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做好國家基本、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制度,加大中央對地方的考核。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量。全面評估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情況,推進衛生監督協管服務等新增項目,研究制定新週期項目實施方案。 (呂諾)

熱詞:

  • 醫改
  • 臨床路徑
  • 衛生服務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