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厲以寧:提高農民收入是最大的改革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3日 08: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 厲以寧

  儘管歐債危機令中國出口訂單減少,出口下降,外資來華投資減少,中國資本走出去更困難,但整體來看,中國經濟還是可以保持8%左右的增長率。

  保持8%的增長也不是容易的。對國內來講,最主要就是調整結構問題。GDP的結構比總量更重要。1840年中英發生鴉片戰爭的時候,中國GDP比英國多得多,輸就輸在結構不如人家。1840年英國工業化已經70年了,製造業已經很有層次了,中國還是全手工生産。

  人力資源結構也是這樣。1840年的時候,英國小學普及了,還建立了多所大學,有很多研究人員、教授,還有經濟學家、金融管理專家,也培養了大量技工;中國1840年農民大多數是文盲,婦女大多數是文盲,少數讀書人也讀的是四書五經,有幾個人懂科學技術和經濟管理?

  回到今天,中國跟日本相比,經濟總量超過日本了,這是我們多年努力的結果,但是一説到結構,我們不如日本。

  企業要想進一步的發展,在産能過剩、部門缺乏投資的情況下,不調怎麼行?調結構關係到生死存亡,必須把握機會抓緊時間。

  結構調整同樣涉及所有制結構的調整。民營企業在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中是有優勢的。要切實幫助民營企業開拓國外市場。

  提高農民收入是最大的改革

  調結構,更重要的是要調得好。要調的最大結構是什麼?城鄉二元結構。

  國內消費能力之所以上不去,城鄉收入之所以有差別,原因何在?就是城鄉二元結構的存在。這是一個體制問題,提高農民收入是當前最大的改革方向。

  我們要擴大內需,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收入,隨著勞動素質的提高,用工成本當然就要上升,這還不夠,必須解決老百姓的後顧之憂。

  關於這個問題曾發生過一場經濟學界的爭論。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發生大蕭條,失業問題嚴重,當時的主流經濟學派是英國古典派,他們解決失業問題的思路是:一個人工作兩個人做,一個人工資兩個人分,他們覺得,這樣失業問題就解決了。

  當時還年輕的瑞典經濟學家尼爾達爾寫了一份報告,提出要解決失業問題必須解決民生問題,多建平價出售的房子,多建公租房,搞失業保險和養老基金。

  他的學説一被實施,消費馬上就擴大了。這説明人們之所以不敢消費,就是有後顧之憂,把後顧之憂解決了,消費就提高了。

  建平價出售的房子,這種任務是要由政府承擔的。政府要讓人有房子住,再提高了收入,人民生活狀況改善了,後顧之憂就消除了。

  西方國家是一次分配不足,二次分配補,中國城鄉二元結構情況下,一次分配不足,二次分配時城鄉保障又沒有一體化,進一步擴大了收入差別。所以不但要解決後顧之憂,而且要讓農民感到社會保障上有一樣的待遇,這樣整個內需就擴大了。

  貨幣投放要穩健

  有人問,這次國際金融風暴對我們最大的啟發或者教訓是什麼?我回答説是財政收支平衡。

  美國經濟學家曾經説:財政赤字不用擔心,經濟有週期,經濟困難、蕭條的時候赤字多一點沒關係,經濟繁榮時期來彌補,這樣下來,財政赤字、財政盈餘一抵消就可以了。

  經過幾十年時間的驗證,證明這完全是一個幻想。經濟蕭條的時候,國債可以大量放,但等到經濟繁榮的時候,就不是這一屆政府了,新政府也要彪炳自己的政績,給老百姓留下好名聲,就會同樣擴大財政支出。

  在財政收支平衡的問題,中國應該怎麼辦?貨幣量適度放鬆,要穩健。中國跟外國不一樣,中國是雙重轉型:一是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二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雙重轉型中,貨幣流動量更大,流通速度比正常要慢,很多流通渠道還不暢通,西方國家計算出來的貨幣流通水平對中國不適用,它的正常水平在中國就是緊縮。

  宏觀調控最重要就是找時機的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中求進,這很重要。

熱詞:

  • 農民收入
  • 大結構
  • 厲以寧
  • 收入差別
  • 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