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廣元人賺錢先還重建貸款 “這是誠實守信,也是感恩奮進”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31日 16: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政府和銀行向我伸出了手,現在賺到錢了,肯定要想到先把貸款還上,這是一個誠信的問題”。

  ●“房子修起七八間,人平欠賬萬多元。由於自己努了力,去年欠賬已還完。”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借貸問題,也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一種誠信體系、道德價值體系建立的問題。”

  “地震後一年新房子蓋好了,農戶卻依然滿臉愁容,這是為什麼?”因為每家農戶的背上都背著好幾萬的住房貸款。實際上,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後,這是所有災區面臨的現狀。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成了災區各級黨委政府面臨的課題。

  2009年9月,廣元市在全省率先提出並及時啟動了“助農增收、致富還貸”行動,甩掉了背負在農戶背上的貸款包袱,讓農戶臉色的愁雲變成了笑容。截至今年10月底,農戶已歸還農房重建到期貸款27.02億元,到期還款率達到了90.26%,位居全省6個重災市州之首。

  收了廢品賺了“金”“肯定先還貸款”

  張新岷參加了朝天區就業局組織的創業培訓班,當月,他還拿到了5萬元的創業貸款

  11月中旬,地處川北的廣元市朝天區中子鎮已經是寒意料峭,這裡緊挨著108國道,也是出陜入川的第一重鎮,屬於“512”地震的極重災區。

  37歲的張新岷在自家的廢舊金屬回收站前忙碌著,這是一棟有300平米的小洋樓,是張新岷在地震後花了40多萬元重新修建的。地震後,張新岷不在外打工而是回到家鄉,幹起了廢品回收,“但是那時是小打小鬧,賺不了什麼錢”。

  2009年9月,廣元市實施“小額擔保貸款”扶持政策,扶持受災群眾實現自主創業,然後帶動其他受災群眾就業。

  張新岷參加了朝天區就業局組織的創業培訓班,當月,他還拿到了5萬元的創業貸款,這對於當時資金緊缺的張新岷來説真是一場“及時雨”。他很快在中子鎮上開了一家廢舊金屬回收站。目前,張新岷的年收入大概10多萬,日子越過越好。

  今年9月,張新岷償還了銀行的所有貸款,他説,“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政府和銀行向我伸出了手,現在賺到錢了,肯定要想到先把貸款還上,這是一個誠信的問題”。張新岷説,今年年底,他就可以償還外面所有的債務了。

  辦幼兒園開鞋店“老闆們”帶動大家致富

  廣元市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64億元,直接扶持1.1萬人當起了老闆,帶動了4萬多人就業

  同為廣元市朝天區中子鎮人的楊富生,現在是中子藝術幼兒園園長。2003年,他回到家鄉,辦起了中子藝術幼兒園。

  和張新岷一樣,他也參加了創業培訓班,並獲得了5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的扶持。現在,楊富生不僅還清了農村信用社的貸款,還擴大了辦學規模。今年的9月,楊富生兼併了當地的

  中子育英學校,師資隊伍也擴大

  到了32人。

  實際上,像張新岷、楊富生一樣通過

  國家扶持貸款當起了老闆的在廣元市舉不勝舉。

  李繼軍,在青川縣喬莊鎮明欣廣場旁開了一家皮鞋店。地震後,在青川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幫助下,貸款5萬元,讓生意挺過了困難期,如今不但把貸款全部還了,收入也大幅增加。

  孫小明,朝天區宣河鄉人,2009年底他也參加了創業培訓班,獲得了5萬的小額擔保貸款,自籌資金300萬,又向銀行貸款80多萬元,辦起了明蘭養豬場。目前存欄約2000頭。通過一年多的發展,今年出售肥豬收入約200萬,已經償還貸款60多萬元。他現在正在建立養殖小區,將帶動80余農戶致富。

  種烤煙還貸款“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劍閣是烤煙大縣,他們以此為增收還貸突破口,村民們基本都通過種植烤煙積極還清了貸款

  在廣元市劍閣縣,發起了“種煙還貸”的活動。“種煙還貸,劍閣人要學會自己拉扯自己!”劍閣前縣委書記馮安富在全縣烤煙工作動員大會上曾這樣説。

  在劍閣縣劍門關鎮青樹林二組,一排排樓房嶄新而立,組長徐紹清熱情地給客人散煙。據了解,這個組在地震時,很多農戶的房子都受損,劍門關信用社向他們每戶發放了2萬的農房重建貸款,同時又資助他們發展烤煙。“我們這個隊(組)每家每戶光種植烤煙,一年就要多收入1萬多元,有的種植大戶一年還有上10萬的收入,”徐紹清説。村民們基本都通過種植烤煙積極還清了貸款,徐紹清笑著説,“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嘛”。

  據劍閣信用聯社介紹,到今年的10月底,他們就給劍門關鎮農房1014戶發放了重建貸款2800多萬元,收回的貸款已達2200多萬元。

  打工種地養豬全家齊動員掙錢還債

  谷宗富全家住進新房的第一件事就是商量如何掙錢還債,他給全家人都分好了“工”

  “房子修起七八間,人平欠賬萬多元。由於自己努了力,去年欠賬已還完。”在旺蒼縣正源鄉竹園村九社,特困戶、殘疾人谷宗富説的順口溜把在場的人一下子逗得開心極了。

  原來,谷宗富家有4口人,由於他從小就患有大骨節病,勞動能力基本喪失,加上妻子又多病,他家一直是當地有名的特困戶。“512”地震後,他家原有土墻房又轉眼成了嚴重危房。通過政府和親友的多方幫助,谷宗富一家于2009年6月底終於住進嶄新的百多平方米的磚混結構樓。

  谷宗富説,“全家住進新房的第一件事就是商量如何掙錢還債的事。我們兩口子對家裏的分工是,兩個兒子去縣城打工。我和老婆在家種好承包地,再增種幾畝花生和蔬菜,養些雞和豬。”

  2009年,谷宗富養的豬出欄後,年底就賣了就還清了貸款。

  現象解讀

  積極還貸彰顯誠信

  雖然地處欠發達地區,雖然廣元市受災群眾在地震後背負了40億元的農房重建貸款,而廣元市卻創造了到期還款率90.26%,居全省重災市州之首的奇跡。

  是什麼讓廣元市的受災群眾將還貸變成了自覺行為?

  張新岷説,“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政府和銀行向我伸出了手,現在賺到錢了,肯定要想到先把貸款還上,這是一個誠信的問題,也是一種感恩。”

  徐紹清説,“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廣元市委書記羅強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時也稱,“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借貸問題,也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一種誠信體系、道德價值體系建立的問題。”

  羅強説,(地震後)青川縣棗樹村村民自發打

  出的兩條標語“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和“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集中反映出廣元乃至整個地震災區群眾自強不息、感恩奮進的精神與豪邁氣概。正是在這種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災區人民亮劍拼搏,負重前行,共同創造了今天美好新家園。農村老百姓在“致富還貸”中更加體現了自強不息的精神。

  據介紹,廣元市在“助農增收,致富還貸”行動中,也大力開展感恩教育活動、“誠信廣元”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廣元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覆蓋到所有區縣,構建起“政府領導,人行推動,多方聯動”的工作機制。截至目前,已為75168農村用戶建立信用檔案,2178戶農戶被評為信用農戶。

  熱點直擊

  廣元還貸率居重災市州首位

  廣元市為什麼會走“助農增收,致富還貸”的路?廣元市委書記羅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了心聲。

  “新房子蓋好了,農戶卻依然滿臉愁容,這是為什麼?”羅強介紹説,廣元市在2008年和2009年的調研中發現,雖然有政府發放的農房重建資金和社會捐款,但大部分農民仍然得靠借款或貸款才能完成房屋重建,有的家庭貸款高達八九萬。

  針對這一嚴峻形勢,從2009年9月,廣元市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助農增收,致富還貸”行動。與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以工代賑、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等緊密結合,協調統籌推進。

  具體來説,共有三個方面,一是積極發展特色優勢産業。全市建成現代農業示範園區41

  個,園區年産值達到32億元,園區農戶年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以上。建成畜牧業、核桃、蔬菜、蠶桑、食用菌等特色農産品基地1337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累計增加2800元。

  第二,抓就業促增收。共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36.16萬人次、創業培訓近萬人次,直接扶持1.12萬人實現自主創業,帶動4.01萬人就業。

  第三,改善群眾生産生活條件。三年累計投入扶貧資金2.98億元、農業發展資金3.5億元,建設生態小康新村170個。

  據廣元市政府財貿辦科長葉東升介紹,廣元市通過“助農增收,致富還貸”活動,截至2011年10月底,廣元市累計發放農房重建貸款40.71億元,佔全省的27.1%,償還27.02億元,均名列全省6個重災市州前茅。

熱詞:

  • 誠實守信
  • 感恩奮進
  • 中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