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張平: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積極進展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9日 05: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8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2009年以來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工作進展情況。

  張平在介紹主要工作和成效時表示,近幾年,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關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大力推進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和自主創新,取得了積極進展。

  內需外需協調性增強

  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需求,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張平説,這幾年,我國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加快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預期進一步改善;積極實施家電、汽車下鄉等鼓勵消費政策,紮實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努力釋放農村消費潛力,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大力加強市場價格和産品質量監管,市場秩序得到規範。2009年、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15.5%和18.3%,今年以來,市場銷售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前11個月增幅為17%。通過不斷擴大國內需求,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增強了經濟的內生動力和抗衝擊能力。據測算,今年前三季度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101%。

  在着力擴大內需的同時,我國堅持把擴大進口與穩定出口結合起來,促進外貿進出口趨向均衡。張平表示,我國進出口不平衡狀況逐步改善,2009年貿易順差比上年減少1024億美元,2010年比上年減少130億美元,今年前11個月同比又減少305億美元。同時,出口結構繼續調整,貿易方式不斷優化。

  三次産業趨向協同發展

  圍繞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我國制定實施了一系列強農惠農的政策措施。中央財政對“三農”的投入在前兩年大幅增加的基礎上,今年將首次超過1萬億元。各項政策措施促進了農業生産持續穩定發展,糧食産量實現連續8年增産,今年達到11424億斤,再創歷史新高。2010年水稻、小麥、玉米優質化率分別達到80%、73%和62%。農業機械化持續快速發展,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2.3%。

  以調整改造傳統産業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為突破口,我國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據張平介紹,我國出臺並落實重點産業調整振興規劃,在汽車、船舶、裝備製造等行業實施了上萬個技術改造項目,使一大批企業生産工藝技術水平得以提高。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政策陸續出臺,一批重大産業創新發展工程啟動實施,新能源發展步伐加快。2010年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行業産值超過2萬億元。

  不斷完善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我國陸續出臺支持現代物流業、高技術服務業、節能服務業、家庭服務業、文化産業、體育産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服務業綜合改革工作在試點區域全面推開,部分地區和行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改革試點將於明年1月1日開始實行。張平介紹,“十一五”期間,我國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穩步提高,2010年達到43.1%,比2008年提高1.3個百分點。

  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面對全球科技競爭的嚴峻挑戰和國內經濟發展越來越依靠創新驅動的新形勢,國家大力實施科技、教育、人才三項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張平介紹,我國研發投入持續增加,2010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達到7063億元,是2008年的1.53倍,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達到1.76%。上海光源、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等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新建或改造完成,大型飛機、重大新藥創制等重大科技專項加快推進,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2010年研發人員全時當量達到255萬人年,居世界首位。

  同時,我國科技創新在一些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具有世界影響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深海載人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超過5000米,水稻基因育種技術再獲突破性進展,“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成功實現交會對接,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對接技術的國家。

  節能減排取得明顯成效

  我國2009年以來六大高耗能行業增速始終低於全部工業增速,循環經濟試點深入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加快推進,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共伴生礦約70%得到了綜合利用,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也達到60%。節能燈具等一大批高效節能産品得到推廣使用,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力度不斷加大。

  張平説,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節能減排取得了明顯成效。重點行業單位産品能耗繼續下降,2010年火電供電煤耗比2008年下降3.5%,噸鋼綜合能耗、噸鋁綜合電耗分別下降4%和2.2%。“十一五”期間全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19.1%,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2.4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4.29%。

  區域協調發展邁出新步伐

  發揮比較優勢、縮小發展差距、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調整區域經濟結構的重要內容。圍繞這些方面,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重大規劃和政策措施。

  張平介紹,在各項政策支持和各地區努力下,區域協調發展邁出新步伐。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中部地區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2009年、2010年中西部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快於東部地區,今年前11個月,中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消費、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8.3%、17.8%和28.9%,西部地區分別增長16.9%、18%和29.2%,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區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增幅為42.5%、20.6%,分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8.9個和7.4個百分點。

  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得到提升

  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和社會保障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必然要求。國家通過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健全制度,使廣大農民得到了更多實惠。張平介紹,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進展順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建立,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200元,超過85%的統籌地區開展了門診統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加快推進,目前已實現60%的覆蓋目標;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受益人數約5300萬人,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國家大幅度提高扶貧標準,將更多的農村人口納入扶貧範圍。

  與此同時,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一大批“水電路氣房”項目建成,2009—2010年解決了1.23億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新增農村沼氣用戶1000萬戶,改造農村危房200萬戶,農村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基本解決。農民收入增幅逐年提高,今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速達到13.6%,比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幅高5.8個百分點。

  堅定不移調結構促轉變

  談到矛盾和問題,張平表示,在三大需求中,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還不強;在三次産業中,一産不穩、二産不強、三産不足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在可持續發展上,資源環境約束還在強化;在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上,縮小差距的任務還很繁重。

  “如果不能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今後發展的代價就會越來越大,空間就會越來越小,道路就會越走越艱難。”張平説,必須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變,力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取得新的成效。

  張平還彙報了下一步工作的重點:進一步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大力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進一步統籌區域城鄉協調發展;不斷增強轉變發展方式的動力。

熱詞:

  • 2010年
  • 農村公共服務
  • 循環經濟試點
  • 上海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