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長春市錦程街道堅持20年做好徵兵工作紀實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9日 04: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年前,“兵媽媽”張敏的故事通過媒體傳遍全國,她所工作的吉林省長春市錦程街道武裝部在徵兵工作中,探索出“選拔好入伍的、服務好在伍的、安置好退伍的”等一整套工作經驗,也得到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20年來,錦程街道雖然歷經3次變更隸屬關係、6屆黨工委班子、3任武裝部長,但徵兵工作長抓不懈,而且在新形勢下還有新對策、新發展。20年來,在該街道送走的668名戰士中,有335人立功受獎,215人入黨,82人考入軍校和士官學校。

役前教育 先負責任

  “兵媽媽”張敏今年已經65歲了,但説起當年那些她和她那些兵兒子的事兒,還是忍不住哽咽流淚。當然,更多的是欣慰和自豪。

  1989年的一天,街道武裝部剛成立不久,一名青年闖進張敏部長的辦公室,一屁股坐在辦公桌上:“哪位是部長,能不能讓我當兵啊?”

  這名青年叫張成林。他3歲喪母,缺少家庭管教。張敏在做武裝部工作前是一位老師,現在,她把張成林當成了學生。她讓張成林從《雷鋒的故事》學起,教他記日記、談感想。還給了他一把笤帚,一塊抹布,一個水壺,讓他堅持每天做一件好事。張成林愛畫畫,她就買來各類圖書資料,讓他給武裝部出板報。小張病了,她像母親一樣照顧他。

  功夫不負有心人。張成林由“討人嫌”變成了“招人愛”,街道的同志説:“現在送他去當兵就放心啦。”新兵啟程那天,張成林眼含淚水對張敏説:“我3歲沒媽,不知啥叫母愛,現在從您這裡得到了,今天我要走了,就讓我叫您一聲媽媽行嗎?”張敏為他擦去淚水:“兒子,放心走吧,媽媽等你的好消息。”張成林沒有讓張敏失望,他在所在團同年兵裏,第一個入黨,兩次榮立三等功。

  張成林的變化讓錦程街道的領導充分認識到了役前教育與合格兵員之間的重要聯絡,役前教育成為該街道徵兵工作中的重要一環。每到徵兵時節,武裝部就把應徵青年組織在一起,開展為期1到3個月的役前教育,組織應徵青年到革命遺址和紀念場館參觀、為孤寡老人、軍烈屬做好事等活動。

  武裝部還把預徵青年編成排、分成班,組織他們出早操、練隊列,讓他們鍛鍊身體,並帶領他們到街道的共建部隊去開展“軍營一日”活動,讓他們提前了解部隊生活。同時,街道還邀請退伍兵來給他們講述自己的軍營生涯,告訴他們部隊生活常識。在部隊屢獲嘉獎的退伍兵代讚琪是從錦程街道走出去的。“從2005年起,我每年都來跟即將入伍的新兵做交流,我從自己的實際體會中,感到這樣的交流太有必要了,它讓新兵對今後的部隊生活有了思想準備。”代讚琪告訴記者。

  12月9日,記者在錦程街道採訪時,看到街道大食堂裏熱鬧非凡。原來,今年應徵入伍、第二天就要告別家鄉的小夥子們正在和他們的父母以及街道的老軍人一起包餃子。學會洗衣服、包餃子和簡單的針線活,都是錦程街道役前教育的必修課。

  近年來,網絡成為青年的主要交流平臺,錦程街道黨工委隨之探索出“網上聊天教育法”。

  去年徵兵開始後,新任武裝部長趙揚了解到,一位家長想讓兒子當兵,可兒子小張遠在大連打工就是不回來。趙揚部長從他家裏要來了小張的QQ號,用“國防綠花”的網名加了小張好友,並與之聊了起來。

  經過一週的網上交流,趙揚覺得時機成熟了,就坦誠地介紹了自己的身份,請小張回家當兵。當得知小張家裏困難,打工是為了貼補家用時,趙陽回復説:“你是個孝順兒子,知道疼爸媽,但掙錢的機會很多,當兵的機會只有一次。家鄉還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比如當義務兵兩年給4萬元就業資金支持,還有其他優惠政策。”第二天,小張在網上回復了個“OK”的表情,同意回家當兵。

  街道黨工委從中受到啟發,對適齡青年和戰士家長的QQ號進行登記,建立了“錦程國防大家談”QQ群,定期發送國防信息,了解應徵青年的思想變化情況和戰士在部隊的表現。暑假期間,街道還特意在QQ群裏發佈了大學生入伍的有關政策,有15名大學生到街道報名應徵。

兵送走了 責任還在

  按理説,兵送走了,武裝部的工作就算完成了。但錦程街道不這麼認為,他們的做法是:錦程的兵在哪,街道的“跟蹤教育”就到哪。

  1992年年初,13名在內蒙古集寧服役的錦程籍新兵,給街道武裝部寫來一封信:“我們住的是舊房子,喝的是渾水……我們想家啊!”

  得知這一情況,錦程街道迅速組織召開新兵家長會,讓每個家長通過錄音機,對自己的孩子説幾句鼓勵的話。並組織由武裝部、民政科和家長代表組成的回訪團,奔波1500公里來到這13個戰士所在的軍營。該部隊專門組織了“長春市錦程街道看望子弟兵報告會”,當錄音機裏播放出家長的囑託時,會場裏出現了抽泣聲。

  街道領導拿出為戰士準備的禮物:“家鄉人給你們每人帶來一支鋼筆和一個日記本,希望你們用行動,寫好自己的軍旅人生!”回訪團的同志拿著錄音機,把戰士們的決心錄下來,帶給他們的家人聽。於是,戰士們發出了錚錚誓言:“放心吧媽媽,我會在部隊好好幹的!”“爸爸,我要在艱苦中摔打自己,守好祖國邊防,為家鄉爭光!”……

  一次“跟蹤教育”,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穫。當年,這13名戰士中有8人被評為優秀士兵。

  通過這件事,錦程街道黨工委堅定了繼續做好“跟蹤教育”工作的信心,並將回訪作為一項制度固定下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20年來從未間斷。

  1600多封通信,740多次“連心專線”通話,“跟蹤教育”回訪戰士470多名,錦程街道的回訪活動,讓“錦程兵在部隊成為大家羨慕的對象”。

  其實,更令這些錦程兵感動的是當兵離家之後,街道為他們的家庭所做的那些事兒。“就是我們兒子在家,也就做到這樣了。”代讚琪説。

  “你為國盡忠,我替你盡孝”,這是錦程街道對入伍戰士的承諾,更是他們的行動。

  錦程街道有本《兵情記錄》,上面記錄著所有錦程籍戰士的家庭情況,誰家有困難都瞞不過街道。預徵青年小王,當兵的志向十分強烈,但他的父親患肝癌已到晚期,兩個妹妹一個先天性智障,一個剛上小學。就在入伍前3天,他父親猝然去世,家裏一下沒有了頂梁柱,他父親單位考慮其家庭的特殊情況,同意他接班參加工作。但小王要去當兵的態度很堅決。街道辦公室林副主任當場表態:“孩子,你放心去當兵,家裏的事兒我們管。”

  小王走後,街道承擔起幫扶小王家的責任,每逢節假日都去慰問,送些衣物和零花錢,還幫小王媽媽找到了工作,把他智障的妹妹安排到一汽四環殘疾人福利廠上班,徹底改變了小王家的經濟條件。小王得知這些事後工作勁頭倍增,年年被評為優秀士兵。

  近年來,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許多青年入伍後,家裏出現了“空巢”現象。為了解決好家長想孩子精神空虛、孩子惦記父母工作分心的問題,錦程街道定期與戰士所在部隊聯絡,把了解到的戰士成長進步情況及時向其父母通報。利用到部隊回訪的時機,把戰士在部隊的表現攝錄下來,刻成光碟送給戰士家長。每逢重大節日,街道領導都到戰士家中慰問,陪他們包餃子、嘮家常。

  一位錦程街道的軍屬説:“在這裡,我真正體會到了一人當兵,全家光榮。”

沒有權限 但有責任

  記者在採訪中問趙揚,在“選拔好入伍的、服務好在伍的、安置好退伍的”這三個環節中,哪一個環節最難?“安置。”她脫口而出。

  “因為退伍兵的安置權限不在街道,所以我們只能向各個單位積極推薦,並舉辦就業形勢介紹會等。”趙部長説。

  “戰士當兵走了就像我們的孩子出遠門一樣,在部隊我們惦記著,復員回來還是自己的孩子,我們還要負責到底。”錦程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影這樣描述街道與戰士的關係。

  于鵬程家庭困難,去年退伍後對安排工作也沒抱多大希望,到建築工地打起了工。錦程街道主任高學東依據特困家庭優惠政策,馬上派民政科的同志以街道黨工委名義出具家庭特困證明,3次到市退役安置辦公室和一汽集團人事部門推薦協調,終於使小于進入了一汽集團分公司。

  隨著就業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安置的崗位越來越少,錦程街道黨工委就把工作重點放在積極鼓勵、幫助退伍戰士自主創業上。

  當兵只一次,街道幫一生。戰士孫佳鵬在部隊學的是汽車修理專業,退伍後因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萌生了開汽車修理部的想法。由於對市場了解不夠,怕風險大,猶豫不決。時任街道黨工委書記的溫永學鼓勵他堅定信心,自主創業。並請專業人員幫他分析市場行情,為他爭取了3萬元無息貸款,優先辦理了註冊、免稅等相關手續。

  在街道的支持下,小孫的修理部逐漸發展壯大,如今已發展成年利潤10余萬元的汽車修配中心。小孫致富不忘回報社會,聘用的10余名員工都是退伍軍人或下崗職工,成為錦程籍退伍戰士的免費培訓基地。

  記者了解到,從今年起,國家的徵兵政策發生變化,城鎮兵不再發放安置卡,對“今後的退伍兵就業問題怎麼解決”,錦程街道也正在積極探索中。

熱詞:

  • 部隊
  • 跟蹤教育
  • 兵媽媽
  •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