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河北為農村實用人才搭建創業發展平臺 帶農民致富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1日 04: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遠看像瀑布,近看塑料布,掀開塑料布,裏面藏著高技術。”河北定興縣北莊頭村李海濤,指著他經營的60畝蔬菜大棚,告訴筆者,“上茬種青椒,下茬種黃瓜,一年下來,一畝能掙3萬多元”。據了解,像李海濤這樣的農村實用人才創業型示範戶,保定市有24萬農戶,佔全市總農戶數的10%。

  河北保定是傳統的農業大市,農村人口約佔全市總人口的80%。如何破解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的瓶頸?近年來,保定市以農村“實用人才創業示範”活動為載體,努力為農村實用人才搭建創業發展平臺,在他們示範引領和結對幫扶下,讓更多的農民走上了致富路。

  從“泥腿子”到頂尖人才

  “全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李滿常,是高陽縣邊家務村農民。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承包土地種棉花,到今年,棉花種植面積已達到3萬餘畝。他還創建了滿常農業技術協會、碩豐農産公司、棉花研究所、軋花廠和種子公司。棉花種到哪,他就把會員發展到哪。僅去年就安置農村剩餘勞動力和企業下崗職工3000多人。為表彰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領軍示範作用,今年4月,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他“省管優秀專家”稱號。保定市各級各部門緊貼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實際,採取科技扶農、項目助農、專家幫農、資金惠農等措施,為農村實用人才創業發展搭建平臺。今年,保定市用於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經費達1100萬元。市科協主席張懷明説:“建設新農村,需要培養造就成千上萬個像李滿常式的‘泥腿子’專家。”

  從土裏刨食到土裏刨“金”

  走進安國市霍莊村,整齊劃一的方田裏,正忙著收穫麻山藥的村黨支部書記霍志軍説:“一畝地能賺兩萬多塊,是大田作物的10多倍,從土裏刨出來的麻山藥快趕上‘金條’了”。多年來,霍莊村在河北農業大學、河北農科院的科技支撐下,統一按照綠色無公害標準種植管理,大幅提升了小白嘴麻山藥的品質和産量。截至目前,霍莊村已與藥都集團、昌達飲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合作建立了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通過興辦農業科技示範園區、農村科普示範基地、開設農業技術培訓班、送技術上門等多種形式,幫助農民轉變觀念,引導他們從常見的“大路貨”向“名、優、特、稀”種植養殖和農産品深加工發展,提升科技對保定農業發展的貢獻力。

  從“單打獨幹”到産業興村

  位於世界文化遺産、國家4A級景區——清西陵腹地的易縣鳳凰臺村,歷史上肩負著修繕清西陵的重任,造就了不少能工巧匠。為把古建維修做成村裏的特色産業,在老支書盧振林帶領下,組建了3個古建專業維修隊,先後承攬了故宮、頤和園、岳陽樓等多項維修工程。現在故宮博物院5個古建隊,有3個隊是鳳凰臺村人參與組建的。目前,全村136戶,差不多每戶都有一名古建維修師傅,年收入都在4萬元以上,有五六戶年收入達百萬元。據了解,全市農民合作社共1985家,農民專業合作協會136家,已輻射到3100個農村、90多萬農戶。

  今年上半年,保定市對全市100個影響力較大、帶動能力強的種植養殖、農産品加工、紡織服裝等各種類型的“實用人才創業示範村”進行命名錶彰。近年來,保定市緊緊圍繞“三農”實際,探索了一條推動農業生産經營方式變革的新途徑。

  保定市委常委、組織部長蘭保良説,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是新農村建設希望所在。保定市力爭到2012年底20%的行政村達到創業示範村標準。

熱詞:

  • 農民專業合作
  • 農戶
  • 農村實用人才
  • 泥腿子
  • 三農
  • 麻山藥
  • 種植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