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入世十年悲喜:紡織強國夢的憧憬與失落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9日 14: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0億雙襪子換一架飛機”,這或許是關於中國紡織業最深入人心的隱喻。入世十年,從數量增長來看,中國紡織業無疑度過了一個“黃金期”。不過,若從增長的質量來看,含金量到底有多少也許還得打上一個問號。

  “再回首,雲遮斷歸途,再回首,荊棘密布。”回首入世十年,經過全球經濟危機的洗禮、貿易摩擦的衝擊、成本上升的推動,中國紡織業從“拼成本、拼價格”開始走上轉型升級的道路,懷揣著“紡織強國”的夢想。

  高增長的紡織業遭遇不景氣

  紡織行業是入世時被普遍看好的行業,當時很多人認為紡織業將是“最大的贏家”。

  2002年,中國入世元年,中國紡織工業總産值、利潤、出口三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創歷史新高。截至2010年底,全國紡織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共計完成工業總産值(現價)47611.7億元,與2000年相比較累計增長4.4倍,年均增長18.3%;利潤總額約達到2875億元,比2000年增長8 .7倍,年均增長25.6%。

  記者從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了解到,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統計數據,2001年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占全球出口份額為15.6%,2009年佔到全球出口的31.7%,預計2010年達到33%,成為全球第一大紡織服裝出口國。

  然而,在“高速增長”“第一大國”這些成績單的背後,紡織行業卻正在經歷陣痛。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説,從今年5月份開始,紡織業經營效益下滑。從10月份開始(部分産品從8月份開始),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通貨膨脹的影響,內需也開始下降。

  原料價格波動是出現陣痛的主要原因。作為紡織行業的重要原料,棉花的價格自去年以來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行情,棉價最高攀升至每噸3萬元,現在則跌至每噸19000多元。紡織企業由此陷入困境,今年被認為是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更為困難的年景。

  有分析稱,從成本佔收入的比重來看,紡織業成本負擔十年來變化不大。2001年入世之初,行業主營業務成本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為88%,到2010年,這個比重為87.79%。但企業成本風險控制能力沒有得到整體的、大幅度的提升,成為紡織行業面臨的“老問題”。

  另外,全球經濟復蘇緩慢且充滿變數,加劇了紡織業增長的不確定性。由於對行業未來發展和出口前景信心不足,一些企業不得不壓縮服裝貿易業務量或轉到其他行業。

  其實,早在2008年,類似的情景就曾經上演。當時紡織行業出現多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紡織品的出口需求大幅縮水,江浙紡織企業的開工率在當年10月底最低的時候只有四成多。

  “這些年紡織行業經歷了很多次市場波動,市場經濟中起起伏伏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一齣現風險就停産不幹了。”山東一家大型紡織企業的負責人對記者説,企業要有套匯保值等應對風險的措施,以相對減少損失,而不能等著“挨餓”。

  事實上,面對市場波動,高增長的紡織行業“大而不強”的特徵便顯露出來。據工信部提供給《經濟參考報》的材料,紡織行業在經歷近十年快速增長的同時,積累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特別是由於紡織行業規模大,集中度低,中小企業居多,相互間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一些矛盾和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貿易摩擦如影隨形

  2004年,為了應對中美貿易摩擦,中國政府和行業部門組團去和美國方面進行接觸。參與談判的高勇清楚地記得,當時從美國政府高層到行業協會、企業都異口同聲地説,美國紡織業的就業人口每個星期以4至6千人的速度減少,而就業是美國最大的政治。

  歐美發達國家或許不願正視的是,大洋彼岸的中國紡織業因為貿易保護措施正遭受著巨大的損失。朱鎔基在《朱鎔基講話實錄》中回憶説,由於美國歧視性的紡織品配額措施,中國“銷毀了1000萬紗錠,120萬人失業,給我們造成了很大困難,現在國有企業中最困難的就是紡織企業。”

  2001年中國加入W T O後,紡織服裝出口開始高速增長,像襪子等産品每年都是十幾倍的增幅,歐美發達國家將這看作是一場“襪子戰役”,開始對中國紡織品採取“特保措施”(在遇到某類産品進口激增的情況時,進口國家或經濟體可以採取一些緊急的貿易限制措施)。

  按照紡織品服裝協定規定,2005年起,延續了40多年的紡織品服裝配額制度被取消,紡織品服裝出口進入“無配額時代”。2005年,中國紡織品出口激增,紡織業各項指標再創新高。

  然而,紡織品服裝配額取消後,歐美並沒有放棄對中國産品設限。直到2008年1月1日,歐盟才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市場全面放開,但針對中國紡織品服裝實施的反傾銷、技術壁壘等措施一直沒有中斷。

  2006年7月,美國商務部對進口中國的聚酯短纖展開反傾銷調查,該案涉及出口金額約為6500萬美元,涉案中國企業近百家。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當時將此案定為“中美紡織品反傾銷第一大案”。

  入世十年,紡織品服裝是最早受到貿易保護限制的行業,也始終是貿易摩擦的重災區。近幾年,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共組織應對國外對我國紡織服裝反傾銷案件80余件,保障措施案件及特保案件20余起。除歐美外,土耳其、巴西、秘魯、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南非、墨西哥等眾多發展中國家也頻頻利用各種貿易救濟手段限制我國紡織服裝出口。

  商務部産業損害調查局的分析稱,配額制取消後,紡織品貿易並未真正實現市場自由化,取而代之的是勞工標準、特別保障措施、綠色壁壘、環境壁壘、技術壁壘等一系列新形式的貿易限制措施。

  紡織服裝的貿易摩擦一年又一年在發生,所不同的是,中國的應對多了幾分從容。高勇認為,貿易摩擦並沒有限制住中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增速,同時政府、行業部門和企業在這個過程中都增強了應對能力。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有關負責人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現在已經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應對流程和應對機制,在許多重點案件中取得了良好結果。其中,歐盟化纖布反傾銷案件獲得了史無前例的26個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裁決;美國聚酯短纖反傾銷案件得到了罕見的零稅率;印度綢緞反傾銷案件撤銷了一個類別産品的調查;土耳其和巴西案件均首次獲得部分分別稅率裁決。

  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經過規模快速增長的十年,中國紡織業“低成本、高成長”時代正在逝去,一些業內人士甚至感嘆紡織業的黃金期已經落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認為,“十二五”期間,紡織業面臨著日益加劇的勞動力和資源環境約束,繼續“拼成本、拼價格”的道路是走不通了。

  “經歷了三十年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開始面臨劉易斯拐點的困擾,紡織行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産業,勞動力成本提高給紡織企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東華大學教授顧慶良認為,過去依靠低勞動成本、高工作強度獲得競爭優勢的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繼續,企業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

  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不斷減弱,紡織服裝訂單加劇向東南亞等地區轉移。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1年1至8月,美國從孟加拉、越南、印尼累計進口棉製品量同比分別增加了3 .35%、0 .97%和2.45%,而從中國累計進口的棉製品數量同比縮減了16.61%。

  隨著國內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劇,國家對節能減排的要求將繼續提高,紡織行業必須將“低碳節能、綠色環保”擺放到更重要的位置。顧慶良認為,紡織企業面臨更大的“綠色”壓力。企業要參與全球紡織市場競爭,就要適應更高的國際環保和碳標識門檻,同時國內對紡織企業設立的環保標準也越來越高。因此,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紡織企業面臨的又一難題。

  與此同時,歐美國家通過技術創新來搶佔市場份額,中國紡織業面臨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的“兩頭夾擊”。商務部産業損害調查局的分析稱,發達國家可以通過利用其在技術上的優勢,逐漸把紡織業改造成為技術密集型産業,重新奪回在紡織品市場上的份額。在先進的專利技術和知名商標的支撐下,發達國家紡織業的對外輸出已經從産品輸出、資本輸出發展到品牌輸出的新階段,通過控製品牌來控制國際紡織服裝業的中高端市場。

  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紡織工業在科技和品牌建設方面差距明顯。據工信部提供的材料,國內紡織行業核心技術的自主原創能力仍然較為薄弱,部分高性能纖維、高性能産業用紡織品、高端紡機等關鍵技術自主研發進展相對緩慢,部分核心技術仍為發達國家壟斷。自主品牌建設仍是紡織行業的薄弱環節,缺少真正意義上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自主品牌出口比重仍然不高,國際營銷網絡仍掌握在進口採購商手中,我國紡織出口企業對國際市場的控制力仍然較低。

  生意社紡織分社社長江偉震此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隨著高成本時代的來臨,以及高成本時代的越來越常態化,利潤空間正在被不斷擠壓,一個企業要發展,不能靠低廉的加工要素來獲取微薄利潤。在技術上創新,使用更多的替代品來豐富紡織原料,緩解高棉價的壓力。從新産品的開發和品牌建設上,真正提高産品的附加值,是企業轉型升級得到長足發展的根本。

  入世十年,紡織行業一直在追尋“強國”之夢。未來十年“紡織強國”仍是行業發展的最大願景。據了解,紡織工業“十二五”規劃的定位是,堅持轉型升級、強化自主創新、品牌建設、人才培養和節能減排,為成為紡織強國奠定基礎。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相關官員透露,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將堅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主線,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注重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二是注重産業鏈完整向價值鏈升級轉變,三是注重東部為主導向東西中部協調發展轉變,四是注重國際市場開拓向擴大內需轉變,五是注重傳統産業提升向傳統産業與新的經濟增長點並重轉變。

  在入世十年之際,雖然紡織業被外需低迷、成本上升、訂單轉移等多重不利因素的陰雲籠罩,但其中所躁動著的“轉型升級”,讓不少業內人士對前景滿懷信心。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的相關負責人説,紡織服裝行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未來十年及至更遠的未來,紡織服裝出口依然具有光明的前景。儘管出口規模可能有所減少,但出口世界第一的位置難以撼動。而且更多的出口産品將從O E M(加工生産)轉向O D M(設計生産),産品結構、質量將提升,行業將加大産品設計、面輔料研發、生産工藝改進、配套物流、品牌發展和海外營銷渠道的拓展,推進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從大國走向強國。

熱詞:

  • 紡織行業
  • 強國
  • 紡織企業
  • 紡織服裝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