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城市細顆粒物污染嚴重 長期危害引關注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2日 11: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工人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照片為資料圖

  據環保部稱,目前,我國城市大氣環境質量較差,與世界衛生組織環境空氣質量指導值有一定差距。

  還有專家稱,已經有科學數據證明,PM2.5與肺癌、哮喘等疾病發生密切相關。而PM2.5正是形成灰霾天氣的元兇。

  大氣污染最嚴重國家之一

  我國現行的空氣質量標準編制于1982年,後又分別在1996年和2000年進行了修訂。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PM2.5濃度超過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第一階段的排放標準。

  按照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規定,每天監測和發佈的主要有三項空氣污染物指標: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

  這些指標的指數在0~50時為優,51~100時為良,100以上為污染。標準規定監測的“可吸入顆粒物”是指直徑小于10微米的顆粒物,但不包括“個頭更小”的、小于2 .5微米的顆粒物(簡稱“細顆粒物”,又稱PM2.5)。在上述三項污染指標中,可吸入顆粒物在空氣污染中的比率最大,而細顆粒物又在可吸入顆粒物中佔70%~80%。

  當大量細顆粒物浮游在空中,大氣能見度就會變小,天空看起來灰濛濛的,氣象學把這一現象叫做“灰霾天”。而造成這種灰霾天的罪魁禍首就是細顆粒物。

  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公佈的一張世界空氣質量地圖顯示,全球細顆粒物污染最高的地區是北非以及中國的華北、華東和華中全部,中國大部分地區細顆粒物平均濃度接近80微克/立方米,超出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有關污染指標的8倍。

  當前我國的空氣污染防治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特別是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城市的空氣環境質量仍不盡如人意,以臭氧、灰霾污染為特徵的複合型污染日益顯現。

  中國環境科學院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説:“珠三角、長三江、京津冀、四川盆地和瀋陽等地城市群,大氣細顆粒物污染日益嚴重。”還有資料稱,上海、廣州、天津、深圳等城市灰霾天數佔到了全年天數的30%~50%。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國際通行的衡量空氣污染的標準是測量每立方米空氣中所含的懸浮微細粒子,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是20微克。但中國只有1%的城市居民生活在40微克的標準以下,而有58%的城市居民生活在100微克標準以上的空氣中。

  灰霾帶來的傷害有多大

  按照世界氣象組織的規定,當大氣水平能見度小于10公里、相對濕度小于90%時,這樣的天氣情況為灰霾。

  在環境空氣質量(API指數)體系上,國際上的標準是監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粒子顆粒物(PM2.5、PM1)、能見度,而目前我國只是監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

  PM2.5,是指直徑小于、等於2.5微米(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0)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吸入肺顆粒物。

  在中國,可吸入顆粒物國家標準是年平均濃度每立方米空氣100微克,是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5倍。

  醫學研究表明,顆粒越小,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越大。細粒子顆粒物十分微小,可以穿透呼吸道的防護結構,深入到支氣管和肺部,直接影響肺的通氣功能,誘發肺部硬化、哮喘和支氣管炎,甚至導致心血管疾病。

  細粒子顆粒物吸附在肺泡上很難脫落。而且,細粒子顆粒物還能攜帶空氣中的病毒、細菌、放射性塵埃和重金屬等物質,對呼吸系統、心血管、免疫系統、生育能力、神經系統和遺傳等都有影響。

  有專家發出警告,“灰霾的形成將會對各種傳染疾病的流行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長期生活在這樣的大氣環境中,人的機體抵抗力也會大為減弱。”

  還有專家警告説,一些毒性物質能滲入肺泡裏溶解,一些不能吸收的毒性物質則粘在肺細胞的表面,而那些被溶解的毒性物質又將隨著人的血液對人的器官包括心臟造成損害。如果同一部位反復發炎,就會有癌變的可能性。

  人體每天需要呼吸15立方米的空氣,住在城市裏的人就相當於一個“吸塵器”和“過濾器”。長期下去,細粒子污染對身體的危害要比切爾諾貝利核輻射嚴重。

  有研究表明,對整體人群的肺癌死亡率資料與大氣總懸浮顆粒物年均濃度資料進行測算,結果顯示,肺癌死亡率與9年前總懸浮顆粒物的灰色關聯度最大,這意味著總懸浮顆粒物致肺癌的潛伏期為8年左右。

  影響最大的是人類生理年齡的兩端——孩子和老人,在美國完成的一項歷時8年的前瞻性研究發現,交通污染可顯著阻礙兒童肺功能的發育。灰霾,對於體質較弱的老人來説,則意味著死亡。

  在中國的許多大中型城市,幾億人口面臨著與空氣中的隱形殺手的親密接觸。

  有資料稱,我國呼吸系統和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總平均損失壽命為18年,重度污染出現後的第六天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達到最高,而心血管系統疾病死亡則是滯後兩天。

  2004年,中國城市由於空氣污染共造成近35.8萬人死亡,約64萬呼吸和循環系統病人住院,約25.6萬新發慢性支氣管炎病人,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527.4億元。

  專家因此發出告誡,晨練的人們最好待在家裏,灰霾天裏鍛鍊和運動無疑是“揮刀自戕”,若要外出必須戴好口罩。

  形成灰霾天的罪魁禍首

  環境監測顯示,2009年,全國113個環保重點城市中三分之一空氣質量不達標,很多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空氣污染已經呈現出煤煙型和汽車尾氣複合型污染的特點,加劇大氣污染治理難度。

  同時,全國一些地區酸雨、灰霾和光化學煙霧等區域性大氣污染問題頻發,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每年200多天的灰霾天氣,這些都與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細顆粒物等污染物直接相關。

  據稱,截至2011年6月底,全國機動車總保有量達2.17億輛,其中汽車9846萬輛,摩托車1.02億輛。數據顯示,北京、深圳、上海、成都、天津等11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其中,北京達到464萬輛。

  目前全國約五分之一的城市大氣污染嚴重,113個重點城市中三分之一以上空氣質量達不到國家二級標準,機動車排放成為部分大中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當然,一些污染企業增加也是造成空氣質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據資料,中國已經徹底成為一個世界工廠,大量綠地和農田被工廠和道路所佔用,城市失去喘息空間,一些地區的環境承載能力因此下降。

  僅珠三角地區的汽車尾氣排放的細粒子顆粒物已經佔到污染物比例的20%~40%,和工業排放一起成為污染源的前兩位。

  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大氣環境專家説,“工業發展超過環境負荷,珠三角從機械污染、化學污染過渡到多種污染並存局面。國外發達國家完成這一污染過程花了200年,而我們只花了30年,就完成了三個污染階段的演變。”

  在珠三角、長三角以及更多的地方,近20年來城市發展很快,現在基本上隔幾十公里就會有一座城市。城市密集成群,減少了以前存在於城鄉結合部的空氣污染緩衝區,一方面造成污染物不易擴散,另一方面也把很多城市連成污染關聯度越來越密切的整體。

  據介紹,在工業集中的華北地區,PM2.5就佔了整個空氣懸浮顆粒物重量的大半。

  重現藍天任重而道遠

  目前,隨著我國對大氣環境的治理,天氣質量有了很大改變。但是,各項數據顯示,中國治污形勢依然嚴峻。

  比較典型的是,酸雨污染較重。酸雨區已經由上世紀80年代的西南局部地區,發展到現在的西南、華南、華中和華東4個大面積酸雨區。酸雨覆蓋面積已佔全國土地面積的3%以上,我國已成為繼歐洲、北美洲之後世界第三重酸雨區。

  從根本上説,這些都是人為惹的“禍”。大量的化工企業建在中國,在為當地帶來經濟發展和就業機會的同時,帶走了廉價的産品和豐厚的利潤,留下的是被污染的環境。

  對此,在未來20年,中國將採取一系列措施治理大氣污染。

  首先是優化能源結構,加大潔凈煤技術開發力度,提高使用天然氣等清潔燃料的比例,同時積極發展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地熱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其次是加快火電廠脫硫步伐,大中城市建成區和規劃區原則上不得新建、擴建燃煤電廠,對不符合城市規劃和環保要求的市內現有燃煤電廠,要通過建設脫硫設施、機組退役或搬遷等措施,逐步達到環保要求;還有嚴格控制機動車排放污染,嚴格機動車新車準入制度,不斷提高新車尾氣排放標準;再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勵節約能源。

  在過去5年中,中國的污染減排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比2005年下降了14.29%。但中國大氣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大氣污染物排放負荷巨大,城市大氣環境質量仍不盡人意。

  環保部人士説,未來5年還將加大火電、鋼鐵、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落後産能的淘汰率,嚴格控制重點區域煤炭消費總量,嚴格控制機動車尾氣污染,全面加強建築揚塵、道路揚塵的監督管理,著力解決酸雨、灰霾和光化學煙霧的污染等問題,實現到2015年,全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0年分別降低8%和10%的目標。

  目前,我國也首次將“PM2.5”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標準,《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已向全社會第二次公開徵求意見。-陶化彥

熱詞:

  • 細粒子
  • 細顆粒物
  • 污染過程
  • 灰霾
  • 中國大氣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