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走中國特色發展道路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2日 06: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走中國特色發展道路 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各地各部門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綜述

 高舉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奮進號角。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閉幕以來,各地各部門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全面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重要性、緊迫性,進一步增強了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自覺性、堅定性。

  伴著全會吹響的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時代號角,各地各部門在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新征程上邁出堅實步伐。

  統一思想 凝聚力量

  ——學習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宣講活動推動全國興起學習全會精神熱潮

  10月2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首場報告會舉行,拉開了中央宣講團在全國各地宣講全會精神的帷幕。

  全會閉幕後,在中央部署下,中宣部及中央外宣辦、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人民日報、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新聞出版總署、新華社等中央部門和地方16位負責同志,組成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中央宣講團。

  10月底至11月初,中央宣講團成員奔赴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開展宣講,在全國掀起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熱潮,起到了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

  “中央宣講團的報告站得高、講得透,讓我們對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對文化強國戰略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也使我們更加珍惜難得的發展機遇。”吉視傳媒公司副總經理張守龍聽了中央宣講團報告後深有感觸。

  理論結合實踐、歷史觀照現實。中央宣講團成員深入淺出的宣講,在贏得聽眾掌聲的同時,也激發起人們對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熱情。

  甘肅省天水市委宣傳部副調研員趙彥玲説:“聽了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認識更加清醒,對發展文化事業及文化産業的迫切性有了更加清楚的理解。”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郭愛民説:“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河南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我們要在文化傳承和創新上狠下工夫,不斷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宣講——交流——深化——昇華。各地幹部群眾聽了宣講團報告後普遍反映得啟發、有收穫、受鼓舞,表示要在實際工作中把全會精神的落實體現在工作中,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大實踐共發展、同進步。

  堅持“二為”方向 貫徹“雙百”方針

  ——努力推動多出精品,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糧

  “推出一批深受群眾喜愛、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精品力作;把主要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項目、公益性文化活動納入公共財政經常性的支出預算;加強國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遺産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2012年上半年完成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任務……”

  全會召開後,文化部向全國文化系統發出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通知,從七個方面部署重點任務。

  “今後5年,中國文聯將更加自覺地服務群眾,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自覺地服務文藝創作,促進更好更多的優秀作品問世;更加自覺地服務文藝工作者,進一步凝聚智慧和力量、激發文化創造活力……”

  11月22日至25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九次全國文代會、第八次全國作代會上,來自各地的文藝工作者聚集一堂,總結過去5年文藝事業改革發展成就,共商未來5年文藝事業改革發展大計。

  中國作協提出,要繼續堅持“二為”方向、貫徹“雙百”方針,切實加強對文學創作的引導,體現社會責任與創作自由的統一,弘揚主旋律和提倡多樣化的統一;鼓勵原創,強化精品意識;建設一支德才兼備、門類齊全、結構合理、規模宏大的高素質文學人才隊伍……

  過去幾年,出版界改革步伐逐漸加大,傳統出版業煥發生機,數字出版業迅速壯大。全會結束後,新聞出版總署提出,繼續組織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出版工程;充分發揮國家出版基金的導向作用,繼續完善中國出版政府獎評選機制等;確保到2012年實現全國所有行政村農家書屋全覆蓋;繼續推動新聞出版企業兼併重組,大力發展數字、網絡、手機等新興出版業態;穩步推進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

  秋末冬初,紅葉飛舞。學習宣傳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重要節點,恰逢新聞戰線深入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之時。媒體負責人和廣大采編人員立足基層實際,反映百姓心聲,回答時代命題,采寫刊發了一批産生廣泛影響的精品佳作。

  11月初,中宣部、中國記協以及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中央新聞媒體和部分地方新聞媒體負責人、編輯記者代表來到河南省蘭考縣,以深入基層實地調研採訪、徵求基層幹部群眾對新聞宣傳工作意見建議的方式,表達深入開展“走轉改”活動的堅定決心,以實際行動學習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

  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廣大互聯網站和互聯網企業責任重大。11月3日至5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京舉辦互聯網站和互聯網企業負責人研討班。大家表示,互聯網業界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承擔著重要使命,必須以更加有力有效的舉措大力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推動互聯網在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11月21日,以“推動網絡媒體新跨越,促進網絡文化大繁榮”為主題的第十一屆中國網絡媒體論壇在武漢舉行,論壇通過了《武漢宣言》,呼籲網絡媒體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互聯網健康、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增加投入 強化服務

  ——財政金融領域完善促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政策保障機制,加強對發展文化産業的金融服務

  面對全會提出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財政部表示,今後將“進一步健全促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政策保障機制,更好地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服務”。

  財政部門將加大財政文化投入力度,確保中央與地方財政文化投入穩定增長;優化財政文化支出結構,進一步加強重點文化領域經費保障;加強和創新財政資金管理,努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落實完善各項扶持政策,加快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證監會提出,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對文化發展繁榮的支持服務功能,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發行上市,鼓勵文化類上市公司進行並購重組,穩步擴大文化企業債券市場融資水平,推動完善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的配套制度,促進文化企業和文化産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強大動力支持。

  文化産業是文化與金融的結合點。銀監會提出,積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推進適應文化産業大發展大繁榮的信貸管理制度創新,推動適應文化産業特點的金融産品創新,為文化産業的做強做大作出應有貢獻。同時,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特別是誠信文化培育,推進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建設,加大失信行為懲戒力度。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要求全系統深入研究金融支持文化産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繼續執行好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推動金融改革創新,全面做好金融支持和服務工作,為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應有貢獻。

  交通銀行提出,圍繞國家文化振興産業規劃,優化資源配置,加大信貸資源向文化産業發展的重點區域、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傾斜的力度;根據文化産業企業的經營特點、資産結構、業務收費模式等實際,強化各項保障措施,健全支持文化産業科學發展的長效機制。

  截至今年9月末,中國農業銀行投放文化及相關産業的貸款餘額已達472億元。農行廈門分行明確將動漫網遊業、影視業、創意設計業等八大文化産業領域發展作為服務重點。目前,該行已與廈門外圖集團、廈門三樂鋼琴公司、廈門大姆哥動漫公司等合作,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

  中國建設銀行推出的“文化悅民”活動,子品牌內容涉及“振興演藝”、“繁榮影視”、“支持出版”、“千年旅遊”、“特色會展”、“多彩動漫”等六方面。建行要求,要以營銷“文化悅民”品牌為契機,進一步加大對文化産業的金融服務力度。

  中國工商銀行將在“十二五”期間把文化産業作為信貸投放的重點方向之一,計劃年均新增投放不低於200億元,年均增幅15%以上,到“十二五”結束時,貸款餘額達到1500億元以上。

  方向明確 紮實推進

  ——各地以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文化惠民工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

  上海市提出,要按照全會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努力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範。為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結合上海的歷史文化積澱和現階段發展實際,重點倡導公正、包容、責任、誠信的價值取向。

  江蘇省印發《江蘇省省級文化企業重大事項管理實施辦法》,就省級文化企業重大事項的制定依據、管理範圍、管理方式、管理程序、管理要求等作出詳細規定。

  福建省積極支持演藝娛樂業、廣播影視業、文化旅遊業等十大文化産業發展規劃和茶文化産業發展規劃的編制,推進省屬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

  西藏自治區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文化惠民工程,經過2—3年努力,實現地(市)全部有圖書館、群藝館、數字電影院,縣縣有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電影院、新華書店、民間藝術團,鄉鎮(農林場)有綜合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電影放映。

  天津濱海新區大幅增加文化産業發展引導資金,專項支持文化産業大項目、好項目建設。“十二五”期間,濱海新區文化産業將佔新區GDP比重5%以上。

  “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

  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委提出,建設村文化活動中心,為村民們提供娛樂場地,同時成立鑼鼓隊、花鼓隊等,豐富農民的業餘生活,今後還將進一步保障百姓的基本文化權益。

  湖北省博物館2007年在中西部地區省級綜合博物館中率先對社會免費開放。目前,湖北全省已有79個博物館、紀念館實現免費開放。中央和省為此項目投入的保障資金累計達3.2億元。

  “發展文化産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

  文化部表示,進一步優化文化産業佈局,構建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優化文化産業的投融資環境,推動文化科技創新,大力促進文化産業與旅遊、通訊、會展、商貿、教育、培訓、休閒等産業的融合,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推動文化産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讓文化創造活力奔涌,讓文化建設姹紫嫣紅。

  向著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明的方向,迎著中華文化繁榮興盛的美好前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努力奮鬥!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熱詞: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 轉企改制
  • 文化企業
  • 科學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