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視頻 >

[新聞1+1]扶貧,不要面子要裏子!(20111130)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1日 06: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02aeb0e8aa80440695f0b0ad83fa1d69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主持人 白岩松: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中國常説一句話,叫“水漲船高”,可能這句話我們説的太多了,因此便很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水繼續漲,但是船還在原來的位置的話,後果會是什麼樣的呢?其實答案可能很簡單,水既然繼續在漲的話,船還在原來那個位置的話,那就會沉入水裏,甚至沉沒。我們如果拿這個來做一個比喻的話,不妨去想象,中國的經濟快速的發展,我們是越來越富了,GDP已經世界第二了,也就是説這個水不斷的在增高。但是我們的貧困線如果一直還在很低的位置,沒有變過的話,在貧困線下人們的生活會不會像船一樣慢慢地沉沒呢?但是從昨天晚上一直到今天,我相信媒體以及很多社會公眾都在關注這樣一個數字的變化,我們的貧困線從2009年的標準一下子增長了92%,達到了2300塊錢。這意味著什麼呢?將來的船是不是更好開了呢?

 

解説:

   

    “我採訪的地方都這樣貧窮”,“我拍攝的影像都這樣平凡”,于全興,紀實攝影師,職業身份:天津師範大學教授。每年的寒暑假他都要到中國西部最窮的地方去,用鏡頭記錄當地貧困母親的生存狀態。

   

    十年時間,走訪64個貧困縣、267個村寨,拍攝820多位貧困母親。于全興所參與的“幸福工程”,關注和救助的正是中國貧困人口中的這個特殊群體。從2000年到2010年,在我國經濟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之時,全國還有592個劃定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在和貧困作戰。

 

新聞片中聲音:

   

    記者昨天從國務院扶貧辦獲悉,今年我國扶貧資金投入力度是明顯加大,由上年的222.68億元,增加到270億元,增幅達到21.25%,增量和增幅都達到歷史最高。

 

解説:

   

    新世紀10年,我國貧困人口數量從2000年底的9422萬人,減少到2010年底的2688萬人,貧困人口平均每年減少670萬人。而與此同時,貧困的含義也在不斷的調整之中。2010年底的2688萬貧困人口的數據,按照收入標準1274元而設定,就在昨天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透露出的相關數據和具體扶貧措施也迅速成為今天媒體版面的報道重點。

 

新聞片中聲音:

   

    中央決定講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這個標準比2009年提高了92%

 

解説:

   

    貧困線提高到2300元,今天面對這樣一個數字,很多專家、學者恐怕也會感到出乎意料。因為根據媒體報道,此前各方較為一致的預判認為,新扶貧線就會從20091196元上調到1500元。扶貧線提高了,也就意味著將會有更多的低收入人口被納入到扶貧範圍。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農村扶貧標準為1274元,以此衡量的農村貧困人口為2688萬人,而現在新標準提高到2300元以後,對應的扶貧對象規模到今年年底將會是1.28億人。貧困人口的再次增加意味著什麼?多年的數字變化又反映出什麼?消除貧困我們究竟又該從哪出發?一系列的問題需要個個擊破。

 

白岩松:

   

    今年有兩個跟老百姓的生活緊密相關的數字的變化背後的玄機特別值得關注。一個是今年在個稅起徵點的時候,在即將出臺的時候,大家還會認為可能會是3000塊錢,但是就在幾天的時間,突然發生了大逆轉,最後出臺的時候,個稅的起徵點是3500,當時出乎很多專家的意料。這一次關於貧困線的劃線的標準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開始很多人認為可能會達到1500或者1600,沒想到最後出來的是一下子2300,從2009年下調了92%,這個背後的決策是需要勇氣的。因為的確在過去很多年裏頭,對於中國來説很大的一個挑戰是掙錢、掙錢,玩命地掙錢,這樣的話我們才可以慢慢地富起來。但是這幾年一個更大的挑戰出現了,那就是怎麼花錢?有沒有勇氣花錢?我想個稅起徵點的這種調高,尤其在最後幾天逆轉,又增加了幾百塊錢,讓中國太多的工薪階層成為受益者。那麼這次貧困線出乎大家預料,一下上調到了這麼高,也會讓很多在新的貧困線以下的人口大大受益。

   

    為什麼會有點出乎預料呢?我們來看這樣一個PPT就能感覺到。1986年到2007年,用了21年的時間,206漲到785,不算慢,但是當然也算不上快。從2007年之後就開始慢慢的增長,但是大家看這樣一個曲線還是相對比較平滑的,但是這一次就是一下子跳空高開,到了2300,所以對於整個的思路來説我覺得背後有一個決策的勇氣。

   

    那麼我們接下來看,它直接帶來的變化會是什麼呢?到2000年底的時候,當時我們的貧困人口是9422萬,佔農村人口比重是10.2%,但是到了2010年的時候,我們經過連續的攻堅,去扶貧,這個人數已經急劇地降到了2688萬人,佔農村人口比重才2.8%。好了,這是一個挺讓人歡欣鼓舞的數字,我們社會主義中國,現在我們的貧困人口只剩下2688人了。但是這一次一下子上調貧困線到了2300,我們的貧困人口一下子超過了1億。很多人會覺得,這有點預料,我們過去認為一個國家特富強的話,不就是貧困人口變少嗎?從今天開始,我們可能要更正一個國家富強的概念,那就是絕不是貧困人口在很低的貧困線下很少的時候證明了我們很富,而是我們敢調高貧困線,這個人口雖然快速增加了,但是我們有信心、有勇氣去面對它,慢慢讓他的生活變好,這不就是水漲船高嗎?這是新的面子。難怪很多人的評論,今天都用的“面子”和“裏子”。也就是説表面上好像很沒面子,我們的貧困人口變成了1億多人,但是這是更大的一個面子,因為我們有勇氣面對它。關注裏子,才真正的有面子。

   

    説到這樣一個2300,是不是已經高得不得了了,怎麼樣了,我們來算一下就知道了,其實依然還比較艱難。你看一年是2300,一個月平均下來多少錢,190,一天才多少錢,6塊多錢,以現在的物價水平來説,6塊錢究竟能幹成什麼樣,過什麼樣的日子,您心裏是有一個秤的,對吧?其實這還是一個目標,我們還要到2020年的時候,確立了扶貧的目標。我們不妨來聽聽總書記在昨天的會裏頭是怎麼説的,叫“不愁吃,不愁穿”,溫飽解決,而且不愁意味著不是説特別費勁才能吃和穿,而是不愁。然後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如果2020年能達到這樣一個標準的話,我覺得又可以繼續調高好幾級別的貧困線,因為畢竟要水漲船高。接下來我們聽聽專家怎麼説。

 

盧邁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

   

    這個標準應該説很好,我沒有想到,我們原來藝委會提高到1500塊錢,現在提高到2300塊錢,我覺得是很合適的。以前我們大概比世界銀行人均收入或者是消費支出1.25美元/每天,我們應該説比他的數字要低很多,現在如果根據PPP(購買力平價)的標準來計算的話,我們現在比世行的標準應該高。我覺得這個事情反映了很大的一個變化,就是扶貧的成績,一方面體現在絕對貧困人口人數的下降,但是更重要的,這一次所體現的是對低收入人口,政府對他們要負起責任來,要幫助這些人改善生活,他在國際上説明了中國的實際情況,國際上現在有一種輿論,就認為中國現在已經是非常發達了,很多發展中國家指著中國大幅度的增加給他們支持、援助,我覺得實事求是的説明中國的情況,對這一點是非常有好處的,説明我們中國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解決。

 

白岩松:

   

    其實23002009年一下子跳出了92%這樣一個增幅,當然達到了我們現在看出乎很多人預料的一個高標準,但是如果放到全世界的標準去看的話,還不能算高,只不過開始慢慢地去追趕並且靠近世界平均值。因為聯合國説1美元/每天,我們現在快靠近它了,但是新的標準又説1.25美元,更重要的是太多的國家基本上用的都是2美元這樣一個標準。不過人民幣由於購買力比較強,如果平價去計算的話,我們應該是超過世界的平均線的。但是我們幹嘛不給自己設立一個更高的目標呢?面對這樣一個決策,尤其昨天的會議是9個常委都參加,是關於扶貧的,可見力度還是相當不一般的。財經評論員余豐慧就説,如此大幅度提高扶貧線,是國家面對現實,也就是務實,我們説務實才是最大的面子。承認差距,自我加壓的決策和選擇,説明我們有勇氣面對和不懼怕貧困人口數據大幅增加,有底氣在相對較高的標準上解決好貧困人口的問題。我覺得綜合下來是一個比較自信的標誌,我們敢去暴露我們的貧困人口超過1億。另外也讓國際知道,中國的確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而不是你的貧困人口都已經那麼少了,用符合國際的標準一看,我們還真的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

   

    來,我們接著往下看,工作還得慢慢做。

 

解説: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同時,它也是我國範圍最大的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

米色爾拉 涼山州普格縣五道箐鄉沙合莫村村民:

   

    以前任人畜在一個房子裏面,這邊是人住,這邊就是豬(牛)住,有時候牛糞沒有擦乾凈,牛尾巴一甩就把牛糞甩到你嘴巴上來了。

解説:

   

    木板房、茅草房、石板房,破舊低矮潮濕“三房”一度被看作涼山極度貧困的典型特徵。安居工程也成為涼山扶貧的重點。按照之前的計劃設定,設計是每年改造5000戶,但之後的調查發現,全州每7個人就有一個人住在三房之中,總數多達14.1萬戶,按照這個進度要30年才能完成。

吉古優惹 涼山州普格縣扶貧辦副主任:

   

    不搞一刀切,就按農戶的實際情況和他經濟承受能力來進行劃分。

 

解説:

   

    改建和自建結合的辦法,大大加快了改造進度,涼山的這項安居工程在實施的近8年中,基本完成了改造14.1萬戶“三房”的任務,60.25萬居民住上了新房,住進新房但扶貧的任務卻依然艱巨,農民對未來有了更多的盤算。他們有的在新房之中開辦了彝家樂。

記者:

   

    雖然村民的生活好了很多,但是我們在採訪中依然看到受地理條件還有交通等基礎設施的限制,村民現在種的非常棒的農産品,像這樣的大蘿蔔,也只能是堆在路邊叫賣,同時他們所開辦的農家樂還是被動的等客上門,看來未來的扶貧之路還要走很久。

解説:

   

    新的契機是《大小涼山綜合扶貧開發規劃》目前已經啟動,三房改造將升級為彝家新寨建設,預計將用5年時間建成1190個設施齊全、美麗別致的彝家新寨。目前這項總投資達85億元的民生工程已經全面推進。到今年底,首批10萬名貧困戶將搬到334個彝家新寨,開始新生活。

   

    涼山彝族的生活改變只是全國扶貧開發的縮影,時至今日,貧困人口多、貧困面積大、貧困長度深,依然被總結為涼山最大的州情。在下一個十年,我國確定的14個重點扶貧連片特困區中有一半都是多民族聚集區,扶貧任務的艱巨,扶貧投入的增加,扶貧效率的提高都已經急切地擺放在了人們的面前。

字幕提示:

 

主持人:

   

    為了加強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和國務院扶貧辦今天印發了《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規定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主要投向是國家確定的連片特困地區和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村,各地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從中央財政補助地方財政的專項扶貧資金當中提取任何費用。

 

白岩松:

   

    剛才的這個短片裏頭正好説到了涼山彝族這樣一個區域,巧了,就在做這個節目之前的時候,我正好在全國工商聯紅絲帶基金,因為明天是第24個艾滋病日,參加他的一個晚會,在這個晚會的現場恰恰用了三四十分鐘的時間來關注涼山彝族自治州。因為那塊除了貧困之外還産生了一種新的問題,那就是艾滋病的防治是非常非常艱難的。去年溫家寶總理也在關注這樣一個地方,因此包括工商聯在內的很多紅絲帶基金、民間組織都在那做相關的工作,你看貧困是一個綜合的立體,它不僅僅是一個吃飽了,穿暖了,而且還非常脆弱。富起來之後,如果其它方面的扶貧工作沒跟上,包括精神扶貧、文化扶貧、教育扶貧等等,如果沒有跟上的話,它非常脆弱,甚至可能逆轉,因為那很多艾滋病的家庭父母離開了這個世界,留下了孤單的孩子,還成為艾滋病的感染者,非常讓人觸目驚心。所以針對這一點,《中國青年報》評論員曹林也在今天特別説,政府從注重面子到重視貧困人口狀況的裏子是進步,但是他覺得不能滿足於表象上的進步,而要追求更深層次的裏子。這段話很重要,扶貧不僅僅是物質貧困,還有精神貧困,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們就有這種精神的貧困。不僅要扶貧,更要以尊重貧困者尊嚴和權力的方式去扶貧,而不是説我讓你富,不徵求你的意見,也就是那種粗暴的慈善,我覺得都是在未來的扶貧工作當中慢慢需要改正。

   

    好,接下來我們聽聽專家給我們提供什麼樣的意見?確立了這麼大的一個目標之後,扶貧工作該怎麼去做?

 

盧邁:

   

    現在我們扶貧是兩條腿,一條腿是開髮式扶貧,主要是基礎設施建設,各方面生産、生活條件的改善。另外一方面是保障性扶貧,就是對他們實行救濟。我們還要加第三條,就是人力資本開發的扶貧,從小孩做起,從兒童早期發展做起,對他們的早期營養干預和學前教育更多的投資,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源上、從根本上來消除貧困,所以應該要由兩條腿變成三條腿。

 

白岩松:

   

    從昨天晚上一直到今天,很多人在面對貧困線提高到了2300的時候,最初的時候,一下子會産生一種錯覺,這種錯覺以為是國家就會從1100多或者1200多,一下子每人補上這1000多塊錢,直接補現金的扶貧。不是,而是劃這麼一個線,2300,以後要以2300不到的1億多的人群作為我們扶貧攻堅的對象。當然最重要的是不排除這中間有要輸血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的造血能力,而有一種再生能夠富起來的能力,是一個攻堅的工作,所以這一點恐怕我們不能産生誤解,不是直接拿錢去補,那樣的話,可能問題也會非常多。

   

    面對扶貧,很多的地方也在琢磨新的方法,甚至包括移民,來我們看看這個點。

 

解説:

   

    穿越崎嶇的山路,肖明堯的家就在山上,42歲的他,一家六口住在山上幾十年,祖祖輩輩靠著幾畝山林,生活貧瘠。

 

記者:

   

    一年的收入有多少呢?

 

肖明堯 陜西省漢中市中市西鄉縣農民:

   

    五六個人有五六千塊錢。

 

記者:

   

    人均一千塊錢左右。

 

解説:

   

    收入微薄,交通不變,自然災害更是發生頻繁,每年都會發生大大小小幾十次泥石流。而這樣的生活即將改變,在今年5月啟動的陜南移民搬遷工程中,這個村就是搬遷對象之一。這次陜南移民搬遷持續10年,涉及240萬人,遠遠超過三峽移民150萬的規模。

李永平 陜南移民搬遷工作指揮部副指會長:

   

    根據規劃計算應該是總的投資在1100億(元),那麼負擔比例政府的安排是政府負擔70%多,農民負擔20%多。

 

解説:

   

    對搬下山的新生活,肖明堯在心中也勾畫了理想藍圖。

 

肖明堯:

   

    交通好得多。

 

記者:

   

    交通,還有呢?

 

肖明堯:

   

    所以你想買個什麼(都有),學校(都有),現在小孩上學也不用上山了,所以現在醫院也修在這兒。

解説:

   

    根據介紹,陜南大部分縣區都是國家級貧困縣,經濟發展緩慢。如今農民扶貧標準提升是新的挑戰,也是新的機遇。

李永平:

   

    我們現在搬遷對象就比較貧困,如果提高這個標準的話,我考慮可能要擴大我們的工作範圍,可能工作量要增加。中央提高這個扶貧的標準,那就預示著中央會支持移民搬遷,會出臺更多的政策,也會相應地減輕我們基層政府和搬遷群眾的壓力。

解説:

   

    而眼下如何為搬遷群眾提供畢業的就業崗位是讓李永平總操心的事情。今年6月,陜西紫陽縣鄢忠才家的房子被泥石流吞沒,隨後他搬遷到了政府幫助蓋的新樓房。100多平米的房子,自己籌集幾萬塊錢,國家補貼3萬塊錢,他把五畝油茶林承包給農業公司,收取承包費的同時,也為農業公司打工。

 

鄢忠才 陜西省紫陽縣農民:

   

    一天就是五、六十塊錢,成天做,成天有錢。

 

記者:

   

    今年能收入多少?

 

鄢忠才:

   

    一年就是一萬多塊錢。

 

解説:

   

    根據陜西的移民搬遷規劃,今年年底陜南將有24萬農民搬遷下山,他們將在一個多月後在新居迎來春節。在陜西全省計劃在未來10年內創造160萬個就業崗位,幫助移民解決生活就業問題。

 

李永平:

   

    每年大致安置下來,(需)要800個安置點左右。這800個安置點基礎設施的配套和公共設施的配套我們還是有一定的困難。

 

解説:

   

    扶貧移民、生態移民,不只在陜西。上世紀70年代,寧夏開始對連片貧困地區西海固進行移民,今年寧夏又啟動了新一輪的移民,計劃在“十二五”期間,把最困難的35萬人搬出來,整個移民工程跨度40多年,涉及百萬人。

 

白岩松:

   

    貧困線提高了,今天應該是一個非常開心的日子,不過在這個開心的日子裏頭,可能也要説幾句不那麼開心的話。因為當我們的貧困線提高了,扶貧的力度要加大了,恐怕就有一些人打算鑽一下扶貧的空子,然後來厚自己的腰包。過去這樣的事不是沒有,有的國家級貧困縣其實它早已經脫貧了,但是欺上瞞下,最後要守住這個貧困縣的帽子。為什麼呢?它可以在政策上得到傾斜,然後在轉移支付方面得到一些便宜。包括新華社也曾經載文分析,由於缺乏剛性制度的制約,中央下撥的扶貧專用款項在許多地區遭到不同程度的劫持,有的被基層各級政府“提留”用於彌補辦公經費的不足,甚至直接用於揮霍;有的被吃“回扣”,變成自己撈到的一部分等等。

   

    其實説這些不是特別説這種情況一定會出現,而是提前去把它説到了,我們可以想盡辦法不讓這樣的事情出現。既然已經加大力度扶貧,幹嘛不一切都變得更好呢?

   

   【相關新聞】

   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胡錦濤、溫家寶發表重要講話

   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11月29日上午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出席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扶貧開發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任務,是一項崇高而偉大的事業。 >>>全文

   扶貧標準提高92% 扶貧對象增至1.28億

    中央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這個標準比2009年提高了92%。中國大幅上調國家扶貧標準線,全國貧困人口數量和覆蓋面也由2010年的2688萬人擴大至1.28億人,佔農村總人口的13.4%,佔全國總人口(除港澳臺地區外)的近1/10。  

   【扶貧辦解讀新政】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最新解讀扶貧新標準

   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宣佈,根據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要求,適應我國扶貧開發轉入新階段的形勢,中央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這個標準比2009年1196元的標準提高了92%,對應的扶貧對象規模到今年年底約為1.28億人,佔農村戶籍人口比例約為13.4%。

    十年扶貧亮點解讀

    2001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正式公佈。十年來,我國認真貫徹實施《綱要》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使數千萬農村貧困人口走上脫貧致富的幸福大道。

   【落實成果】

    新扶貧標準: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

    中央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這一標準比2009年提高了92%,更多低收入人口將納入扶貧範圍。

    今年我國扶貧資金投入達270億元

    記者28日從國務院扶貧辦獲悉,今年我國扶貧資金投入力度明顯加大,由上年的222.68億元增加到270億元,增幅達到21.25%,增量和增幅都達到歷史最高。2011年是新十年扶貧開發綱要和“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今年以來,扶貧部門深入推進開髮式扶貧,鞏固發展大扶貧工作格局,加大扶貧投入,加快解決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貧困問題,推進農村貧困地區發展。 

    貧困人口減至2688萬人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農村有2.5億人尚未解決溫飽問題。隨著《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和《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以下簡稱《綱要》)的實施,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到2010年,全國貧困人口已減至2688萬人。

   【地方扶貧】

    山東互助資金扶貧項目惠及6.4萬農戶

    山東省從2007年開始發展資金互助項目,每個試點村由財政投入扶貧資金為引導(一般為每村15萬元),成立互助資金組織。村民自願入社,按一定比例繳納互助金。目前,山東省共有省級以上試點村603個,試點資金總規模達到1.5億元,其中省以上財政資金9800萬元,農戶自願出資5200萬元,社會捐贈等20萬元。

    雲南將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開展扶貧攻堅

    據雲南省扶貧辦發佈的數字,最近10年來,雲南累計投入省級以上財政扶貧資金168億元,全面實施整村推進、轉移培訓、易地搬遷、以工代賑、産業扶貧、連片開發等扶貧工程,扶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貧困發生率從29.6%降至14%。

    貴州16個縣市區納入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試點範圍

    "十二五"期間,貴州省將在基礎設施建設、旅遊産業、茶産業、油茶産業、中藥材産業、扶貧攻堅、民生改善、生態建設等方面獲得一系列國家重大政策扶持和項目資金支持,解決投資不足的問題,這將為這些縣市區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納入試點範圍,對於這些縣加快建設經濟強縣,推進各縣市區的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熱詞:

  • 新聞1+1
  • 扶貧
  • 不要面子
  • 要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