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教育部澄清拆散高校自主招生聯考傳言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3日 03: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昨日,教育部官網發佈消息肯定了“自主招生聯考”方式,明確“試點高校繼續探索自主招生筆試聯考的方式”。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教育部醞釀拆散自主招生聯考”。

  澄清傳言

  自主招生聯考受肯定

    自2003年起,部分高校開始試點自主選拔錄取。2006年起,北京郵電大學等5所高校率先實行自主招生聯考。2010年,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也分別聯合名校組成“清華係”和“北大系”兩大高校聯盟。其中“清華係”是五校聯考,“北大系”是三校聯考。

    2011年,聯考“清華係”和“北大系”分別擴至七校和十三校。北京理工大學聯合7所以理工科見長的高校組建“卓越聯盟”實行自主招生聯考。這些高校除香港大學是港校,其餘共涉及33所高校,而目前共有76所高校擁有自主招生資格。

    雖然各大自主招生聯考聯盟均強調,考生一次考試,多校承認,以節省考生成本。但眾多聯考的出現,也使公眾擔心高校結盟“壟斷優秀生源”,自主招生聯考變為“小高考”。曾有媒體報道稱“教育部有意拆散自主招生聯考”。

    昨天,教育部下發通知部署2012年高校自主選拔錄取試點工作。教育部不僅沒有否定自主招生聯考,而且特別提出,“部分試點高校將繼續探索完善自主考核中的筆試部分聯考”。

    教育部在通知中表示,高校自主招生是高考制度的重要補充。自主招生試點高校繼續探索自主考核與高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人才多元化評價、多樣化選拔錄取模式,確保擇優和公平公正。

  招生原則

  適當向農村考生傾斜

    教育部提出,要在2012年自主招生試點中,向農村地區中學或考生等適當傾斜。目前有觀點認為,自主招生過程中客觀上使得農村生源處於不利地位,這也是教育部針對農村生源在自主招生予以的明確回應。

    教育部發言人續梅解釋説,教育部一貫重視高校對中西部省份和農村生源的適當傾斜,也會在招生計劃安排上有所考慮,這是教育部這一政策的體現。

    考核時間

    應在明年春節放假之後

    教育部要求,明年自主招生的報名、高校初試、入選資格確定、錄取等,要公開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為減少對中學正常教學秩序的影響,教育部提出,高校考核時間安排在2012年春節國家規定的全國放假日之後。

    依據去年經驗,預計各大自主招生“聯盟”的聯考政策將在12月初公佈。明年大年初一為2012年1月23日,而北京的中小學寒假將在2月13日結束。這樣的話,“清華係”、“北大系”、“卓越聯盟”以及“學院路係”聯考如果要彼此錯開時間,將很難在開學前完成考試。參加自主招生的北京考生新學期開始前的幾個週末,可能都要在自主招生筆試中度過。

  ■ 鏈結

  2006年 北京5校聯考

    北京交通大學、北科大、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和北京林業大學實行“自主招生筆試聯考”,一次考試,各校均採用此次考試成績。

  2010年 “北大系”

    包括北航、香港大學、北京大學(含醫學部)。2011年,北師大、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加入,擴至13所高校。

    2010年 “清華係”

    包括五所高校,分別是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西安交大、南京大學。2011年,浙江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加入,成為七校聯考。

    2011年 “卓越聯盟”

    包括北京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重慶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共9所工科見長的學校。

  ■ 回應

    清華 三高校加入“自強計劃”

    清華大學招辦主任于涵昨天表示,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已正式加入了清華大學發起的“自強計劃”,共同倡導教育公平、選拔優秀人才、服務基層考生。

    該計劃主要面向592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縣級及以下中學選才。

    北大 校長推薦傾斜農村中學

    北大沒有專門針對貧困地區或農村生源的自主招生方案,但北大招辦負責人此前表示,今年公佈的“校長實名推薦制”資質的中學名單中,加大了對農村地區中學的傾斜力度。獲得推薦並面試合格的學生在高考錄取時享受北大降至當地本科一批控制線錄取的優惠;面試未通過的學生,經進一步考核合格後可在高考錄取時享受北大在當地一批次錄取線下降30分錄取的優惠。

    人大 招生方案推“圓夢計劃”

    中國人民大學在自主招生方案中,專門推出了針對農村生源的“圓夢計劃”。每年擬選定50所縣及縣以下生源好、信譽好的中學推薦考生,但要求平時成績排名為所在中學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內無大學生的農村戶籍學生。通過面試取得預錄資格的考生,如高考成績達到生源省份一批錄取控制線,學校將予錄取。

   評論:教育部否認取消自主招生 政策須向農村考生傾斜

   名校指標向農村貧困生傾斜 能成就多少“寒門學子”?

    近年來,由於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競爭不公平以及經濟因素,農村子弟越來越難進入高校尤其是名校,“寒門難出貴子”現象不斷加劇。

    有調查顯示,中國重點大學農村學生比例自上世紀90年代起不斷滑落。北京大學農村學生所佔比例從三成落至一成,而中國農業大學2011年錄取的農村新生也已不足三成。

    在此背景下,部分名校制定的2012年自主招生政策都不約而同的向貧困地區及貧困考生傾斜。

    清華大學2012年自主招生新增“自強計劃”,規定592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縣級及以下中學,均可推薦1名學生參加選拔。入選學生參加高考後,最高可獲60分降分錄取優惠。

    中國人民大學則首次為農村考生推出“圓夢計劃”,主要招收在縣及縣以下地區學校就讀、學習成績優秀或具有某方面培養潛能的應屆農村生源高中畢業生。人大還特別規定,進入“圓夢計劃”推薦序列的考生,原則上要求平時成績排名為所在中學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內無大學生”。

    這些招生新政策經媒體報道後立刻引發各界熱議。贊成者認為,這是對以往招生制度設計的糾偏。在如今“寒門難出貴子”的尷尬現實下,這些名校的做法讓農村貧困學生看到了希望。

    但是也有不少網友提出質疑,認為招生政策的傾斜並非治本之策,而且“以出身論英雄”還會影響高考錄取的公平公正。人大“家庭中三代之內無大學生”的要求更是被指“雷人”。

    有媒體指出,中國高校農村生源逐漸減少的原因很多,但最容易引起共鳴的原因,是教育不均衡而製造出的教育不公,導致農村生源從起步就開始落後。

    因此,如果真想給農村生源機會,最徹底的辦法是打破這些不公,加大農村基礎教育的財政投入,平衡城鄉教育資源,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公平與公開地去競爭有限的重點大學的入學資格,而不是搞行政劃撥指標。

  自主招生政策被指“掐尖” 進大學也要“門當戶對”?

    高校實行自主招生的初衷,本是拓寬多元化選才渠道,“不拘一格降人才”。但從各名校制定的招生政策來看,“成績優秀”卻仍是無法繞開的先決條件。被確認有推薦資格的學校,也多為各地的中學名校。

    北京大學2012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生新標準明確要求“基礎學業成績位居(評估)全年級前5%以內”,這引發部分中學名校校長的爭議,被認為帶有明顯“掐尖”的傾向。認為長此以往,將導致自主招生全方位選才的成效大打折扣。

    在清華大學2012年的自主招生政策中,明確列出221所中學名校具有“領軍計劃”推薦資格。這種做法與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名大學對名中學, 具有明顯的“門當戶對”的意味。

    對此,全國人大常委、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表示,大學把自己的選拔人才限定在名牌中學,也是一種歧視,對於絕大多數中學是不公平的。這種“門當戶對”的做法,失去了選拔人才的更大空間。他建議大學敞開大門和胸懷,允許所有中學校長、教師和學生本人推薦人才。

    有評論指出,當下高校自主招生最需要解決的不是“掐尖”,而是給天才、偏才開闢通道。對此,部分名校業已付諸行動。


  清華大學的“拔尖計劃”即定位於此。據介紹,清華大學“新百年計劃”中的“拔尖計劃”,旨在為天才、偏才開闢通道,面向具有學術理想和創新潛質,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華並取得一定成果的應屆高中畢業生。

    而北大則著眼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量。北大招辦近日發佈的《優秀中學生素質養成手冊》詳細記錄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發展過程,讓綜合素質成為可被考量的指標,將在2013年的校長推薦制中試點使用。

    有媒體對此評論稱,這一舉措體現了北大的選拔思路,企圖打破唯分數論,在倡導中學素質教育包括過程評價方面,的確起到引領作用,但實際操作性仍有待加強。

  熱點事件拷問社會道德 公民教育從“舉孝廉”開始?

    不久前發生的佛山女童小悅悅被碾壓事件引發各界反思。有學者將悲劇事件的根源歸結為公民教育的缺失,認為學校應增加公民道德教育的內容。

    事實上,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理念已寫到《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但在具體實施層面,卻沒有政策和配套措施的支持,很難落到實處。

    北大成為第一所對學生道德品質提出明確要求的名校。該校在2012年自主招生遴選條件中,明確規定“不孝敬父母,不關心他人,從未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有不良誠信記錄,考試作弊、受到處分或有其他違法違紀違規行為”的學生不得被推薦。

    這種類似于古代“舉孝廉”的招生政策受到各界密切關注,其中,第一項“不孝敬父母”更是引發諸多爭議。網上形成了兩股針鋒相對的意見。有網友為新規叫好,認為百善孝為先,此舉應該大力推廣。也有網友對此質疑,認為對學生道德品質的考核缺乏實際可操作性,最終會流於形式,達不到什麼實際效果。

    事實上,在當前公民教育存在欠缺的情況下,高校招生“重德行”,其指向性意義尤為重要。成千上萬的中學生可以在這些看似生硬的標準面前躬身自省、不斷提高道德修養。從長遠來看,亦有助於社會道德水準的提升。

  高校自主招生漸呈“抱團”之勢 能否改變“一考定終身”?

    高考制度曾長期最大限度地保障著人才的公平選拔,但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其弊端業已不斷凸顯。“一考定終身”的機制和“大一統”的模式廣受詬病。

    自主招生則成為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擴大高校自主權的重要措施。自2003年開始,中國就通過實施高校自主招生探索人才選拔制度改革,允許部分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額,以選拔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發現的有特殊才能的學生。

    八年來,高校自主招生考試亦逐漸由各校分別舉行演變成“抱團”進行,實行“聯考”,形成四大聯盟,即“華約”派、“北約”派、“工科”派和“京都”派。這四大聯盟一共有34所高校,其中大部分都是“985”高校。

    針對自主招生聯考的幾大門派,輿論反映不一。支持者認為,自主招生聯盟為探索一年多次高考作了有益嘗試,是今後多層次、多批次高考的雛形。反對者則認為,現在的自主招生聯考,只是為了搶奪“尖子生”的競爭手段,沒有什麼意義,並且還變成了大面積的“小高考”。

    更有傳聞稱,教育部對自主招生聯盟的方式並不太認可,可能有意取消。有評論指出,高校自主招生聯盟目前雖然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但代表著未來招生改革的方向,若輕言取消,則難免有因噎廢食之嫌。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已明確提出,要“以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探索招生與考試相對分離的辦法”,“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

    因此,自主招生聯盟不啻為高校招生改革的有益嘗試。對於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自身而言,未來應致力於促進這一招生新模式的發展完善,不斷優化人才選拔機制,促進中國高等教育的公平合理髮展。(文字來源:中新網)

編輯:陳琰

熱詞:

  • 自主招生
  • 高校
  • 教育部
  • 招生計劃
  • 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