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廣東公務員選拔再次擴招130名一線外來務工人員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2日 03: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雙 子繪

  【核心閱讀】

  2010年,廣東首開全國公務員選拔考錄製度的先河,在一線外來務工人員中招錄50名公務員。今年,再次擴大招錄規模至130名,這些年輕人將被充實到基層社會管理幹部隊伍。

  在外來工中招錄公務員,需要什麼條件?此舉是“作秀”還是為外來工開啟一扇“向上流動”的門?外來工公務員服務基層社會管理,會有哪些優勢劣勢?近日,記者走訪了已經入職一年的外來工公務員。

  為基層幹部輸血

  將公務員選拔範圍向本地生産一線的優秀工人和農民延伸

  由於在處置棘手事件上很有辦法,工作不到一年,林克存已經成為深圳市寶安區新安街道應急指揮中心信息組的組長,成為這裡的“二把手”。

  2003年從中南財經大學畢業後,林克存離開家鄉福建闖廣東,輾轉到深圳報業集團的發行部工作。他説,這份工作雖然不太滿意,但還是收穫了不少經驗。去年得知廣東首次招錄外來工公務員的消息後,他備感振奮,報名參加了考試,最後以深圳筆試、面試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被錄用。

  組織部門表示,今年,廣東將外來工中招錄公務員政策再次拓寬,探索將選拔範圍向在本地生産一線就業的優秀工人和農民延伸。“這些人熟悉本地生産建設和鄉土人情,熟悉基層群眾語言、了解基層群眾需求、會做基層群眾工作,選拔他們是對基層幹部隊伍的一種充實。”

  “林克存進入工作狀態比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學生快很多,尤其是解決勞動糾紛時,他曾經的外來工身份很容易理解外來工群體的境遇,這也會讓農民工有認同感。”新安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國雄介紹,不久前,30多個來自四川的少數民族外來工因為工廠老闆跑了,便來到街道靜坐,要求政府替老闆發工資。這種事一旦處理不好,很可能會釀成民族糾紛。林克存耐心地和他們坐到一起拉家常,聊起自己在深圳的“打工仔”經歷,慢慢地拉近距離,協同勞動部門幫助他們順利解決了糾紛。“和人打交道,關鍵不要讓人覺得跟你距離很遠,而且還要善於換位思考。”林克存説。

  平均年齡28.3歲

  “他們年輕有朝氣,做事踏實認真,心中有一份奉獻社會的激情和責任”

  今年的外來工公務員招錄中,有一位特殊的出題人,他就是首批招錄的外來工公務員李才輝。

  李才輝提出的考點裏,有扶貧、醫保和社保、外來工子女教育等。這是他平時思考最多的問題。“一年來的工作經歷讓我更加理解招錄外來工公務員的意義,這是一項受惠面廣、對錄取人員寄予厚望的政策。”他説。

  李才輝畢業于華東理工大學,未來的兩年裏他將在廣州北部的從化市駐村扶貧。在他駐點的呂田鎮五和村,有一戶低保戶一家4口,妻子癱瘓兩年欠下大筆醫藥費,女兒初中畢業後沒有固定工作,兒子剛上初中二年級,學校離家20多公里山路,需要住校,經濟負擔很重。李才輝幫助他們積極申請購買養老保險,又聯絡愛心企業捐資解決兒子的學雜費和生活費。現在這對夫妻每個月能拿到大約800元養老金,一家人再也沒有了後顧之憂。

  李才輝時常聯絡願意幫助貧困村民的企業捐助貧困戶,儘快把錢送到貧困戶手上,並及時準確向企業反饋捐資用途,他的細緻和責任心贏得了村民和企業的信任。現在,李才輝工作的廣州市荔灣區多寶街道,轄區內時常有企業和居民積極捐資捐物給貧困村,他們説:“有街道駐村幹部在,我們對捐助使用放心!”

  看粵語電視臺,拉本地同事聊天,27歲的煙臺女孩徐明惠每天都在抓緊機會學習廣東話。小徐是華南師範大學研究生,去年通過外來工公務員招考後,現在是佛山市順德區容桂街道的一名工作人員。一入職她就到居委會鍛鍊了半年,現在負責公務員考核、部門公文、宣傳等工作。上班第一天她就加緊突破自己的“短板”——語言。“在基層工作,除了聽得懂群眾的話,還要理解群眾所思所想,不能高高在上。”徐明惠説。

  據組織部門介紹,廣東2010年首批招錄的外來工公務員來自國內11個省區市,大學以上學歷的佔88%,平均28.3歲,“他們年輕有朝氣,做事踏實認真,心中有一份奉獻社會的激情和責任”。

  中山大學政務學院副院長倪星教授認為,吸納外來工到公務員隊伍中,讓政府能夠得到來自基層的聲音,從他們自己的角度去想問題,對解決基層的問題更有幫助。

  量身訂制招考條件

  在打破幹部選拔的體制性障礙的同時,為“南漂”的年輕人創造更多的機會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來自全國各地的外來工為廣東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但因受戶籍等身份限制,他們的職業發展機會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80、90後“新生代外來工”,對職業發展、體面勞動、文化生活、政治參與等更高層次的訴求越來越強烈,希望擁有歸屬感的願望也越來越迫切。“這一份工作,讓我流浪的心找到了歸宿,我會珍惜這個機會,全身心投入工作。”徐明惠説。

  考試特別要求報考者必須是一線工作人員,且戶籍不在職位所在市,學歷要求放寬,對專業沒有具體要求。這些“量身定做”的條件,為外來工提供了平等發展和公平競技的舞臺。  

  今年,廣東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從珠三角的優秀外來工中公開選拔130名到服務管理外來工的社保、公安部門和鄉鎮工作。為給外來工提供更多機會,組織部門將130個選拔職位打包成60個職位組,每個職位組有1人錄用為基層公務員、1人聘用為事業單位職員、3人可入戶職位所在市、5人可增加入戶積分30分,使這次選拔工作惠及600名外來工,大大超過去年。

  廣東省委組織部透露,廣東今後還將出臺一系列新舉措為“南漂”的年輕人創造更多的機會,包括從“體制外”選拔逾萬名基層團幹部。目的是在打破幹部選拔的體制性障礙的同時,為年輕的外來務工者開啟一個向上流動的通道。

熱詞:

  • 向上流動
  • 外來工子女
  • 考錄製度
  • 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