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陜西貧困縣實行15年免費教育 據稱地方財力不差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0日 09: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瀟湘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4萬人口,地方財政收入3075萬元(2010年數據),這是陜西安康市寧陜縣的家底。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寧陜“動用四成地方性財政收入”,率先實現15年免費教育,即學前3年、義務教育9年、高中3年學費全免。

  “貧困縣15年免費教育”消息傳出,引發好評如潮,有評論認為:“教育問題已不是財政問題,而是當地領導幹部的觀念、決心問題。”

  事情果真如此?拿2010年來説,寧陜縣教職工878人,財政收入3075萬元,這筆錢連支付教職工工資都不夠,如何實現免費教育?

  其實,這項轟動政策的背後,暗含一個“文字遊戲”,同時也引出一個問題:在各種引人矚目的“民生工程”背後,政府該如何理財?

  本報記者 譚君 陜西報道

  A 免費教育引發熱捧

  寧陜縣位於西安以南,從西安出發走高速公路需要3小時。

  這是個小縣城,走在城區任何角落,幾乎都可以聽到汽車站那口大鐘的整點報時。城區只有一兩萬人,所以直到今年才開通公交車。全縣也只有一所高中。

  就是這樣一個縣,因為實行從幼兒園到高中教育學費全免政策,被認為是一個非常具有幸福感的地方。

  10月19日下午,在離城區18公里的筒車灣鎮幼兒園,記者見到了多位來接孩子的家長。

  他們介紹,每個學期只要給孩子交60.2元生活費,孩子就可以每天吃一個雞蛋、一袋牛奶;另外,今年起,孩子的保育費也不用交了。這些減免費項目對於他們來説,負擔確實小了很多。2010年度統計數據顯示,寧陜縣年人均收入只有3812元。

  實際上,免除保育費並非寧陜縣的創舉,這是陜西今年在全省推行的舉措,只不過,陜西省的優惠面是“學前一年”,而寧陜縣將優惠推廣到了“學前三年”。“蛋奶工程”也是陜西全省推行的舉措,只不過,陜西省的優惠面是“義務教育階段”,而寧陜縣將優惠推廣到了幼兒園和高中教育階段。2010年,寧陜縣財政為“蛋奶工程”開支281萬元。

  不只是幼兒園學童可享受優惠,寧陜的職高和高中也分別從2008年、2009年起免學費。2010年,寧陜縣財政為此開支365萬元。寧陜縣縣委宣傳部提供的材料顯示,學生上普高的平均費用為每年7000元,學費免除後,每年能省2000元。

  另外,寧陜是山區,部分學校條件不好,縣財政還撥專款給學校,為學生提供熱水、熱飯、熱湯、熱菜。“四熱”舉措在2010年縣財政清單上,花費83.59萬元。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使孩子們能安心在本地而不是遠赴安康、西安上學,2010年,寧陜縣又拿出500萬元給全縣各學校購買儀器設備等教學設施。

  除此之外,寧陜縣還特別重視對教師的培訓、獎勵,每年有100萬元固定開支。

  綜合以上開支,再加上一些零碎支出,2010年,寧陜縣為教育共投入1329.59萬元,其中不包括教師工資開支。

  而寧陜縣2010年地方財政收入僅為3075萬元。

  在相關媒體的報道中,這兩個數據被組合,得出了寧陜縣“教育花費佔財政收入43%”這一結論。寧陜縣提供的材料介紹,國家公共財政教育支出佔總支出比重為12.5%。這兩個百分比一對照,毫無疑問,寧陜遠高於國家水平。

  財力充裕的貧困縣

  寧陜縣共有878名教職工。縣財政局副局長周康禮介紹,“一個教師一年要4.5萬元,這就是4000多萬元”,加上這筆教師工資,2010年,該縣用於教育的開支達6781萬元。

  但是,寧陜縣2010年地方財政收入僅3075萬元。也就是説,憑該縣的財政收入,連支付教師工資都不夠,怎麼有錢辦免費教育?相關媒體怎麼會得出寧陜縣“教育花費佔財政收入43%”這一結論呢?

  中國教育支出績效評價中心研究員、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馬國賢教授説,“教育花費佔財政收入43%”這樣的計算方式是不科學的,“不同口徑來源的數據不能這樣比較,否則,按照其3075萬財政收入、6781萬教育支出算,是不是200%的錢用在教育上?”

  一個容易被“免費教育”擁躉者忽視的常識是:一個地方的財政收入並不等於其地方財力。具體到寧陜縣,2010年,該縣財政收入僅3075萬元,但其財政支出達4.6332億元。也就是説,如果按該縣財政支出計算,教育支出只佔了極小一部分。

  寧陜縣的財政收入這麼少,怎麼會有10倍於此的錢支出?原因在於上級轉移支付。

  上級轉移支付是指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目的在於彌補財政實力薄弱地區的財力缺口,均衡地區間財力差距,實現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的均等化。上級轉移支付主要分為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兩類。

  “地方財政收入與地方財力是兩個概念,後者除了本級財政收入,還包括上級轉移支付的財力。”馬國賢説。

  記者查閱寧陜縣2008年—2010年財政收支預算執行情況發現,該縣每年獲得的上級轉移支付收入是其地方財政收入的10倍以上。

  以2010年為例,該縣一般預算收入(即本級財政收入)3075萬元,稅收返還收入335萬元,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收入1.9859億元,專項轉移支付補助收入2.1571億元,再加上債券、上年結余等收入,該縣2010年的可用財力達4.8233億元。

  從數據中還可看出,2008年開始,寧陜縣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收入每年遞增2200萬元。

  也就是説,寧陜縣雖然地方財政收入低,但其地方財力並不差,單從賬目上看,寧陜縣並非“貧困縣”,儘管它2004年就被定義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C 可持續性打問號

  寧陜縣財力不薄,但是,仔細分析該縣的財政狀況,其免費教育的可持續性問題,令人生疑。

  馬國賢表示,在免費制度問題上,國家根據財力的可能,採用“最低公平”的供給標準,如果地方政府提高免費標準(如“蛋奶工程”)和擴大範圍(如擴大到高中階段和學前教育階段),則應按“誰出政策,誰出錢”的等價性原則,由各級地方政府根據財力狀況自行決定,“寧陜縣有可靠資金來源嗎?”

  作為貧困縣,寧陜縣的財力構成主要是三部分:按財政體制本級政府分得的財政收入,上級政府下撥的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上級政府下撥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

  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主要採用固定項目額度方式,如體制補助,均衡性轉移支付,調整工資轉移支付,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等,2011年,該縣預算以上固定項目分別為128萬元、7915萬元、3252萬元、1297萬元。專項轉移支付包括義務教育各專項資金、農村衛生院建設和農村社會資金、農業、林業、水利專項、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專項等,2011年,該縣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補助1296萬元,漢丹江流域生態補償轉移支付3036萬元。

  上述提及的數項轉移支付的款項就達到了1.7億元,佔寧陜縣當年預算可用財力60%。

  “但是,由於專項轉移支付的錢必須專款專用,因此,理論上是不可能成為該縣擴大教育支出的資金來源的。”馬國賢分析,寧陜縣支撐免費教育政策的資金,只能有三個來源:一是從農村義務教育轉移支付中因近年來學生數減少而節省的資金;二是新增的財政收入;三是挪用其他專項的資金。“看來,該縣擴大教育免費範圍的資金,至少一部分來自第三種情況。”

  馬國賢認為,儘管我國的轉移支付制度不盡合理,但應當明確的是,“挪用上級的專項資金是違反財政紀律的行為,應當查處,而不是肯定。”

  [數據]

  2010年寧陜可用財力4.8233億元

  本級財政收入 3075萬元

  稅收返還收入 335萬元

  債券、上年結余等收入 3393萬元

  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收入 1.9859億元

  專項轉移支付補助收入 2.1571億元

  D 政府的1.37億負債

  在“上級轉移支付”支撐下,寧陜縣的錢也並非多得沒有地方花。

  根據2010年寧陜縣財政局局長在縣人大會議上的財政預決算報告,截至2010年底,該縣縣鄉政府債務餘額達到1.37億元。

  在2008年的財政預決算報告中,寧陜縣的歷史欠債主要有四個方面:一,各項建設性工程嚴重超預算;二,舉借世行貸款餘額達3152萬元;三,近年來大力改善農村公路通行能力,完成省政府下達的通村公路建設任務等,造成資金缺口大,僅交通系統就形成債務4180萬元;四,農村義務教育和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債務依然佔據較大比例。

  債務沒有清理的原因是“沒有建立統一的債務舉債審批程序,各級各部門隨意舉債行為時有發生”。

  這些欠債如何還?寧陜縣近三年的財政預決算報告並沒有明確提出要解決問題,只是表示:“由於自身經濟發展緩慢,地方財政收入總量小且增長乏力,也未建立償債準備金,依靠自身力量難以化解,財政運行風險很大”。

  自身的債務指望上級財政解決,馬國賢不認可這種方式,“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利滾利,越借越多。”

  由此,馬國賢認為,寧陜縣在有較大財政赤字且無力消化的情況下,擴大免費教育範圍,其政府預算“違背了國家會計制度的謹慎性原則。”實際上,按照1994年我國改革的分稅制財政體制,寧陜縣政府預算只有在支出的安排上不超過可用財力,不出現財政赤字,支出方向符合政府職能和國家政策要求等,這樣的預算才是合理的。

  在採訪中,記者還得到了寧陜縣財政局今年10月作出的一份統計表。該表統計了寧陜縣教育支出佔全縣GDP、財政支出比重的情況。

  國際上一般以教育支出佔GDP比重來衡量該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我國正在努力的目標是4%,而在寧陜縣,2008年此項比重已達到4%,2009年、2010年均已超過5%。不過,作為一個工業不發達、接受生態補償的貧困縣,2010年,寧陜縣的GDP剛過10億。

  馬國賢認為,這樣的統計沒有意義,教育支出佔GDP比重是用於衡量一國教育投入的指標,而不是考量地方的執行性指標。“按此計算,中西部地區農業縣大多超過4%,有的甚至達到8%,這一數字既不足以説明該縣重視教育,也不能説明該縣的教育資源充裕。”

  在馬國賢看來,寧陜縣能成為一個免費教育的樣本,顯然是“偷換概念,人為地製造轟動效應”,“寧陜縣的免費教育經驗不具有典型性。不過,如果它作為一個案例討論縣級政府應如何理財,這是有價值的。”

熱詞:

  • 寧陜縣
  • 貧困縣
  • 教育支出
  • 教育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