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杭州車改”經驗能否複製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6日 18: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杭州車改”經驗能否複製?--全國首個副省級城市全面車改的調查

  新華網杭州11月6日電(“新華視點”記者 方益波、商意盈)公車改革是一項難題,在過去許多年中,不少地方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改革探索,試圖破解這一難題,迄今仍未取得滿意答案。

  杭州市兩年前全面實施車改,所有局級領導幹部全部取消專車,自行解決出行問題,市財政給予一定補貼。

  “杭州車改”算不算一個成功範例,其做法能否在其他省市進行複製?

  發改委&&“車改辦”,所有公車集中“過篩”

  從2009年起,杭州市開始了大規模的公車改革,涉及100多個單位,分三批進行車改。經過兩年多時間,市政府的公車數量從1200輛縮減到400輛左右,總量減少了三分之二。截至目前,除了市級四套班子領導,公、檢、法及3個駐外辦事處以外,其他黨政機關、參公單位、民主黨派、群眾團體初步完成了車改。

  杭州市發改委副主任、車改辦主任何新根介紹説,杭州車改的基本理念是“單軌制、貨幣化、市場化”,所謂單軌制就是公車上繳統一處理;貨幣化是指向公務員發放“車貼”;市場化是指成立公車服務中心,將留用車輛進行市場化管理。為此,本市下發了《關於杭州市市級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等7份車改文件。

  據統計,參加第一、第二批車改的機關單位,共計上繳了400輛公車,其中200輛公車由服務中心留用,132輛補充執法單位工作用車不足,57輛被拍賣,剩餘11輛作報廢處理。

  發放“車貼”,是將普通公務員至局級公務員分為300元到2600元9個檔次,交通補貼每月直接打入公務員市民卡,可以用於乘坐公交車、打的、加油等各項交通事務支出,但不能取現。

  為了保障政府部門正常公務用車的需要,杭州市設立了公車服務中心,公務員借用公車與打的一樣,有償計價使用,計價方式完全市場化。

  據了解,目前,公車服務中心有專職駕駛員61人,截至今年5月底,為車改單位提供出車服務1.5萬台次,安全里程200余萬公里。

  另外,杭州市還配套出臺了《市級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紀律規定》,嚴禁公職人員向社會“借車”或轉嫁費用等行為,凡違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有關規定的,一旦發現將給予相應的組織處理或紀律處分,扣發車貼;涉嫌違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政府發放“車貼”,引發社會質疑

  “杭州車改”在受到輿論肯定的同時,也遭遇了一些質疑,最多的意見集中于“車貼”。

  一些市民指出,公車消費本來就有浪費,現在用發放定額車貼的方式,實際上是將一些浪費行為合法化,公權變成了特權,特權又被“贖買”成了私産。

  還有市民認為,車改呼籲這麼多年,還是遲遲改不到位。市民劉一舟説:“憑啥幹部就可以用公車,取消公車就得發車貼?為啥不能像百姓一樣完全自理?如今歐美國家並沒有‘公車’‘車貼’一説,咱們為啥做不到?”

  杭州市民裘冬梅説,按照每月22個工作日,每天打車四次計算,月打車支出也不會超過1000元。“一個正局級公務員的車貼比普通百姓工資還高,怎麼説得過去呢?”

  長期研究政府管理實踐的求是《小康》雜誌社社長舒富民認為,公車的存在,立意是為了工作需要,不能像封建時代那樣,成為顯示官威、講究享受的“官轎”,這是和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

  但他也指出:“比較各地的車改嘗試,杭州車改是最具可操作性的,或者説是比較現實的;因為車改一步到位,目前還做不到,任憑浪費現象繼續下去,只能造成更大的損失。不管怎麼説,先改起來是必要的。”

  在一些地方,公車配備制度形同虛設,不要説規定不能配備專車的廳級處級幹部,就連科級幹部也配備了高檔專車;為了規避相關制度,有的是以“接待用車”名義報批高檔專車。

  還有的地方不僅發放“車貼”,還將單位公車低價拍賣,以改革名義對公有資産進行瓜分。

  專家表示,公車改革之難實為公權“革命”之難,“杭州車改”為其他省市車改提供了一個借鑒。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博士張建中説:“要承認杭州車改並不完美,是一個折中方案,也是無奈之舉,但它至少是‘節能減排’和節約開支的。”

  減少行政開支,值得各地借鑒

  有關專家指出,公車改革是否有實效,要看三個指標:一是能否真正解決涉及公車腐敗的問題,二是能否降低行政成本,三是能否保障行政效率不受影響。“從這幾個指標來看,杭州車改還是很有成效的。”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范柏乃説。

  杭州有關部門對車改前後財務開支進行比較發現,第一批車改單位公車開支比車改前下降32%,第二批車改單位下降30%,兩年節約公務交通費用總計3442萬元。

  例如,市農業和農村工作辦公室實行車改以後,7輛公車全部上繳,公車開支費用從111萬多元下降到74萬多元,降低33%以上;市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實行車改以後,7輛公車也全部上繳,公車開支費用從83萬多元下降到50萬多元,降低39%以上。

  市紀委常委方東曉説,車改是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的一種方式,有利於防止職務消費上的不正之風,減少“官本位”思想。當地監察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車改之後,接到的超標超編配車、公車私用、公車亂停、公車違章等問題舉報明顯減少。”

  市財政局原局長陳錦梅對記者説,車改前該局共有90多輛公車,車改後全部上繳。“大家從開始不適應,到慢慢適應,公務活動並未受到影響。”

  范柏乃認為,“杭州車改”一年節約財政支出30%以上,這一做法如果在全國各地推廣,節約的財政資金相當可觀。

  “‘杭州車改’還不是最終結果,但從它節約行政開支、限制‘車輪腐敗’和保障行政效率來看,對各地車改還是很有借鑒意義的。”范柏乃説。

熱詞:

  • 杭州車改
  • 市民
  • 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