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賈慶林參觀柏林中國文化中心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5日 06: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1月3日,正在德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的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參觀視察柏林中國文化中心。這是賈慶林在中心圖書館閱覽室與德國讀者和漢學家深入交談。

  新華社記者 劉建生攝

  11月3日,位於柏林市中心的中國文化中心張燈結綵、鼓聲隆隆,迎來了中心成立以來不尋常意義的一天。

  上午10點,正在德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的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專程來到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參觀視察,親切看望、鼓勵致力於中德友好合作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工作人員和在中心學習培訓的中外學生。部分在中心學習的德國學生們在大門前以中國傳統擊鼓和舞獅熱烈歡迎來自中國的貴客。動人的鼓聲和優美的舞獅引來過往行人快樂好奇的目光。

  一進大廳,正在舉辦的“中國現代藝術作品”展展品和中國民間藝術家用纖維甚至筷子創作的各種藝術品頓時映入眼簾。一件件漂洋過海,凝聚著中華民族聰明才智和文化情懷的藝術精品,發揮著增進中德友誼的作用,也無聲地迎接著賈主席的到來。文化中心負責人不無自豪地説,中心每年定期舉辦的“歡樂春節”、“中心開放日”、“春夏秋冬四季音樂會”等活動和京劇、崑曲、民樂等各種演出,以及定期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參加的“發現中國”系列講座等,迄今已舉辦近300起,恰似一曲曲交相輝映、連綿不絕的中華文化交響樂。

  “這些活動德國公眾喜歡嗎?”——賈主席關心地詢問道。

  “非常喜歡。”中心負責人回答並介紹説,中心的活動吸引了大量德國主流社會成員和青少年。今年中心曾舉辦“梁祝”音樂會,大廳裏座無虛席,連地板上都坐滿了觀眾。“國際聯歡日”這一天,來參觀的德國觀眾達1200多人,他們都希望在參觀護照上蓋上中心的圖章。中心已經成為向德國公眾介紹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平臺,使中國文化大國的形象在德國人心目中具體化,促進了德國民眾對中國的了解,縮短了他們與中國的心理距離。

  在中心德方工作人員引領下,賈主席來到中心前廳,身著練功服的德國學生為賈主席分別表演太極劍和太極拳。悠揚的音樂伴著流暢的動作,讓人親身體味到了中國太極天人合一的優美境界,引來代表團嘖嘖稱讚之聲,賈主席讚揚他們一招一式非常到位,他還幽默地説:“以後我每天早晨也應打兩遍,對身體有好處。但是沒你們打得好,你們把體育和舞蹈結合起來了。”在場的德國學生會心地笑了起來。

  中心2層是圖書館和閱覽室。圖書館館長給賈主席介紹説,這裡有11500冊中文藏書,500多冊西文藏書,還有許多中文和德文的報刊,都對所有德國公眾開放。當賈主席問到平時來這裡的中國人多還是德國人多時,館長回答説,來這裡的德國人很多,有不少研究中國文化歷史的德國漢學家,也有正在學習漢語或者想去中國工作旅遊的普通德國人,許多德國人從中國旅遊歸來還會把遊記發給中心工作人員看。

  “圖書館有沒有中德文對照的書籍?”——賈主席繼續問道。

  “有很多譯成德文的中國名著和各種圖書,也有不少譯成中文的德國作家作品,很多德國作家會專門來到這裡看自己著作的中文版。”

  “這樣很好,”賈主席説,“希望使用圖書館的德國公眾群體層次越多越好,既有漢學家,也應有初學者,有適合他們的文化産品。”

  圖書館隔壁的閱覽室裏,幾位白髮蒼蒼的德國學者和幾位朝氣蓬勃的德國青年正在讀書,賈主席輕輕走進去,認真地觀察坐在前排的兩位老人。拿文克萊卡琳女士看的是一本描寫梅艷芳的中文圖書,旁邊的漢學家米勒先生看的則是《老北京》。發現賈主席走了進來,他們熱情禮貌地站起來與中國領導人握手致意。卡琳女士當場用毛筆寫下“中國文化中心對我來説很有意義,我經常來。這裡的節目很精彩”。請賈主席點評,賈主席風趣地説:“你寫的很好!還蓋了一個很有中國特色的印章!可以列入‘書法家’行列了!我們應留下來作紀念。”賈主席還發現另一位名叫賈勒的先生打著一條寫著漢字的領帶。這位從事德中經貿工作的賈勒告訴賈主席説,這是一條印著《論語》的領帶,其中有一句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在和米勒先生的交談中,賈主席得知,米勒先生曾在北大學習,對中國歷史和中國古代思想文化都很有研究,經常到文化中心來查資料、做研究。賈主席向他介紹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不少在中國家喻戶曉的至理名言,他淵博的知識和對中國文化很深的造詣讓米勒先生由衷地佩服。他説,我一生都在盡力把中國文化介紹給更多的德國人,現在我已經快80歲了,今後要讓下一代人做更多的工作。

  賈主席非常讚許地點頭説,看到你們這樣熱愛並真誠地研究中國,我很受感動。我們在德國看到了很多博物館、美術館,了解到德國也有很多優秀的文化成果。中德雙方應該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借鑒,我們願意吸收別國的優秀文化,也願意弘揚中國的優秀文化。希望你們再接再厲,積極向德國社會和民眾介紹中國,特別是希望年輕學生向老一輩學習,繼續發揮中德橋梁作用,促進中德友誼。

  告別了閱覽室的德國朋友,賈主席又來到文化中心教室。在中文教室,幾名德國學生正在聽中國老師講課,賈主席的到來立刻使得教室裏的氣氛熱烈起來。教中文的徐老師請賈主席給學生們上節課,在德國學生的掌聲中,賈主席指著黑板上寫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説道,這是孔子的名句,體現了中國人民熱情好客、重視交流的傳統。過去我們歡迎遠道而來的朋友,現在我們仍然願意與遠方的朋友、尤其是德國朋友交流。這幾天,外界高度關注中國的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成功對接,這個重大項目中就包含著中德兩國科技合作。我在德國考察的寶馬和奔馳等公司,也在同中國企業開展各種交流與合作。中德合作與交往體現在各個領域。語言是最好的交流工具,中國政府鼓勵年輕人學習外語,也願意幫助外國朋友學好漢語。只有學好對方的語言,才能加深相互了解、增進友誼。賈主席的一席話,引來了在座德國學生的熱烈掌聲,也堅定了他們學好中文,為中德友好交往和發展搭建橋梁的願望。

  中心開辦的“陽光學校”是加強我駐德使館工作人員子女中文學習的地方。走在中心走廊,“陽光教室”孩子們的朗朗讀書聲陣陣傳來——“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賈主席不禁停下腳步,走進教室仔細聽孩子們讀書。

  “賈爺爺好!”——看到賈主席進入教室,同學們欣喜異常。賈主席向孩子們問好,他説:“這是唐朝杜牧寫的古詩,如果他能看到德國的秋色,可能這首詩會寫得更好。”孩子們聽了哈哈大笑。賈主席即興給孩子們上了生動的一課,他説,中國的古詩不僅咏物、而且言志。這首詩用山路、人家、白雲、霜葉等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秋色圖,展現出秋天山林的優美景色,體現了詩人豪爽向上的精神。每一首古詩都不是為了寫景而寫景,而是要表現詩人的精神世界。老師和同學們用掌聲回應賈主席的精彩講解,賈主席鼓勵這些中國外交官的後代們刻苦學習祖國文化,多和德國朋友交流,做中德友好的小使者。

  離開前,賈主席勉勵柏林中國文化中心繼續堅持“弘揚中華文化,促進中德友誼”的宗旨,奮發努力,開拓創新,讓中華文化進一步走向世界。中德決定全面推進戰略夥伴關係,仿佛築起了堅硬的河床,文化則是其中川流不息的河水。這是中德關係的生動寫照,也是中國與世界許多國家關係的縮影。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是這個時代的要求,也是中國對世界文化發展應該作出的偉大貢獻。

  (本報柏林11月4日電)

熱詞:

  • 中德關係
  • 文化産品
  • 文化歷史
  • 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