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探索環保新路 堅持綠色發展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4日 08: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最近的五年,是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大發展的五年。整個環保工作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重要變化,取得了積極進展。

  時至今日,避免發達國家走過的先污染後治理、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老路,積極探索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中國環境保護新道路,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

  減排任務超額完成

  環境質量有所改善

  2005年以前,歷史上任何一個五年計劃中,有關環保的指標始終沒能完成。這樣的尷尬終於在“十一五”成為歷史。作為“十一五”規劃兩個約束性指標之一,污染物減排任務超額完成。2010年,全國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比2005年分別下降12.45%和14.29%。

  “十一五”期間,全國累計關停小火電機組7683萬千瓦,淘汰落後産能煉鐵1.2億噸、煉鋼0.72億噸、水泥3.7億噸、平板玻璃4500萬重量箱、造紙1130萬噸;累計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2832座,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25億噸,新增污水管網約6萬公里,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由52%提高到77%;累計建成5.78億千瓦燃煤脫硫機組,脫硫機組比例從14%提高到86%。

  五年來,國家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525億元支持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項目,帶動地方投資3000多億元,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72.4%。建立跨省界斷面水質考核制度,跨界污染不再互相推責;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規劃項目完成率為87%,累計完成投資1389億元。飲用水水源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重點城市供水量水質達標率提高到84.8%,2.15億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得到解決。

  一系列措施也成為環境質量改善的前提,2010年全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51.9%,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20.8%,分別比2005年提高14.4個百分點、下降6.6個百分點;全國城市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的年均濃度分別下降26.3%和12%。

  農村環保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從2008年開始實施的以獎促治政策,中央財政投入40億元,帶動社會資金80億元,整治村莊6600多個,2400萬農民直接受益。

  全力推進“三個轉變”

  法規健全能力提高

  在2006年第六次環保大會上,溫家寶總理提出,做好新形勢下的環保工作,關鍵是要加快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並重,二是從環境保護滯後於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三是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幾年來,社會各界全力推進“三個轉變”,環境保護的主觀動力、客觀保障不斷增強。環境保護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成效,環保優化經濟發展的模式初步形成。

  突破不僅如此,為給環保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我國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體系。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修訂了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循環經濟促進法;在物權法、刑法修正案及其他有關法律中也針對環境保護作出了新的規定;國務院頒布了《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等8項環境保護行政法規。

  在政策層面,脫硫電價、綠色信貸、綠色證券等一系列政策出臺,排污權有償使用及交易、生態補償、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等試點全面開展。同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初步建立,現行標準已達1300項。

  從“污水靠看,臭氣靠聞”的環境監測方式到環境衛星上天,折射的是環境執法監管和能力建設的有效提升。五年來,中央財政安排環保預算資金100.3億元,比“十五”期間增加78.7億元。中央安排主要污染物減排專項資金70.9億元,支持全國52%的縣區級環境監測站完成標準化建設。環保部門共查處違法企業8萬多家次,取締關閉7294家,妥善處置733起突發環境事件。

  環境形勢不容樂觀

  積極探索環保新路

  五年環保工作的發展,給“十二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當前環境保護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十分艱巨,環境污染依然嚴重。

  從水體污染看,全國1/5的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為劣Ⅴ類。從大氣污染看,2010年,全國17.2%的城市空氣質量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從土壤污染看,我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

  損害群眾健康的環境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近年來,重金屬污染事件呈高發態勢。全國約有1.2萬座尾礦庫,其中危、險、病庫佔12.4%,對周圍水和土壤環境污染嚴重。垃圾圍城現象愈演愈烈。生態保護和農村環境保護亟待進一步加強。核與輻射風險防範壓力加大,核安全監管難度大。

  為解決這些問題,今後,環保工作將強化環保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確保實現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同時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繼續加強重點流域區域海域污染防治,深化“以獎促治”政策,提升生態服務功能,也都將成為工作重點,而完善政策法規標準體系,健全有利於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破解日益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的有效途徑,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客觀需要,是保障與改善民生的內在要求。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和根本措施,過去五年,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剛剛起步;未來,即使有荊棘,也必須一往無前。

熱詞:

  • 核與輻射
  • 生態服務功能
  • 十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