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趙洪祝: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努力實現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2日 19: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黨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專題研究文化問題,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對新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使命的清醒認識和科學判斷,充分表明了文化改革發展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們要緊密結合浙江實際,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努力推動浙江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不斷開創浙江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

  一、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全會精神上來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的熱切願望。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新的戰略部署,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1、注重文化自立,始終堅守馬克思主義文化信仰。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用自己的文化基因、文化根脈引導傳承自身的發展路徑,彰顯自身的發展特色。90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大理論成果,創造性地解決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始終做到指導思想明確,宗旨目標清晰,理想信仰堅定,政治特色鮮明。這是我們黨注重文化自立的鮮明標誌。在與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中,我們黨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保持和發展了黨的先進性。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就是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著眼于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不斷進行文化創造和黨的理論創新,實現從文化信仰到文化自立。

  2、增強文化自覺,全面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位一體”總體戰略佈局。歷史和現實表明,一個民族的覺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覺醒;一個政黨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文化的自覺。文化自覺是我們黨的鮮明特徵和顯著優勢。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總體佈局的戰略高度,自覺把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基本要求,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我國的文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這體現了我們黨立足現代化建設全局、科學把握文化發展規律的高度自覺,反映了我們黨執政思想的高度成熟和駕馭全局的戰略眼光。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就是要不斷增強文化自覺,始終把文化建設放在重要戰略地位,凝聚社會文化共識,自覺地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為“十二五”時期開好局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輿論支持、文化條件。

  3、提升文化自信,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一直以來,我們黨始終以堅定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和革命文化,大力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廣泛吸納、融匯一切外來優秀文化成果,不斷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特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同步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我們的發展理念、發展方向、發展道路融合了先進文化的內涵,又為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了重要資源和有力保障。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鮮明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明確了文化改革發展的歷史方位和前進方向,充分體現出我們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動員令和宣言書。我們要從浙江實際出發,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大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進一步增強浙江文化軟實力。

  4、堅持文化自省,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文化自省是推動文化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深刻的文化自省,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文化發展理念,作出了一系列關係文化建設全局的重大部署。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清醒認識我國文化領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刻剖析當前推進文化改革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反映出我們黨深刻的文化自省理念。特別是全會作出的《決定》,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積極探索文化發展規律,提出了許多新觀點、新論斷、新任務、新舉措,進一步提高了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科學化水平。

  5、實現文化自強,奮力開創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無論是文化自立、文化自覺,還是文化自信、文化自省,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實現文化自強,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實現文化自強,建設文化強國的最終目的在於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文化強民。一個民族,只有文化體現出比物質和資本更強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進步;一個國家,只有經濟發展體現出文化的品格,才能進入更高的發展階段。事實上,文化和經濟融合産生的競爭力是最根本、最持久、最難以替代的競爭優勢。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顯著提高,要求我們著眼文化的科學發展問題,牢牢把握文化發展主動權,真正做到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同推進,加快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新優勢。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就是要圍繞全會提出的“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一重大任務,著眼于推進文化強省建設,促進政府、市場、人才共同作為,不斷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的新局面。

  二、加快推動浙江實現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

  黨的十六大以來,浙江省委按照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將文化建設作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持續推進“文化大省”建設,不斷加強“四個強省”、“三大體系”、“八項工程”建設,文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建設文化強省、推動浙江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奠定了良好基礎。“十二五”時期,浙江進入人均生産總值從7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發展新階段,這一時期是我省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會的攻堅時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新部署,把握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順應當今文化發展的新趨勢,抓住有利時機,興起新一輪文化建設熱潮,努力推動浙江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為浙江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一是堅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根本點,不斷提升先進文化的凝聚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是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的根本和核心。要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放在引領發展的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黨員、教育人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範。要根據當前人們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更加明顯,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的新情況,堅持把提升文化軟實力作為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積極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的有效途徑,促進社會的認識認知認同。浙江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其背後的“文化密碼”、“文化基因”就是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要大力弘揚和提升以創業創新為核心的“浙江精神”,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始終保持昂揚向上、開拓進取的良好精神狀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重要支撐。

  二是堅持把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著力點,不斷提升公共文化的保障力。建設覆蓋率高、服務力強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實現文化強省目標的最基本特徵,也是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些年來,我們注重把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重大民生工程,著力推進設施網絡化、供給多樣化、載體品牌化、服務均等化、投入多元化,初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十二五”時期,我們要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為骨幹,探索建立結構合理、發展均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確保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務重點在基層,難點在農村。我們將堅持重心下移,推動公共文化更多地向基層傾斜、向農村傾斜,加快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發展。特別是要積極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機制,發揮浙江民營經濟優勢,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性文化建設,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格局,著力提升農村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

  三是堅持把構建現代文化産業體系作為支撐點,不斷提升文化産業的競爭力。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要“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這是黨中央對發展文化産業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建設文化強省的支撐點。近些年來,我們積極推進文化大平臺大産業大項目大企業建設,組建了一批在全國或全省有較大影響的文化龍頭企業,打造了一批具有較強集聚和帶動功能的文化産業園區,培育了一批重要文化産品交易平臺,逐步形成了特色鮮明、態勢良好、潛力巨大的文化産業發展格局。2010年,我省文化産業增加值達到1056億元,佔GDP總量的3.8%。“十二五”時期,我們要以更大的力度積極實施《浙江省文化産業發展規劃(2010-2015)》,按照“一核三極七心四帶”的總體佈局,以推動文化産業轉型升級、優化文化産業結構為主線,全面提升文化産業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努力將文化産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新支柱和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針對現階段浙江文化産業發展的特點,重中之重是要大力實施文化産業發展“122”工程,著力扶持100家文化重點企業、20個文化園區和助推20家文化企業上市,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重點文化産業集聚區和文化産業的“航空母艦”,加快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引領和帶動我省文化産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四是堅持把文化體制機制創新作為突破點,不斷提升文化發展的創新力。文化發展的生命力在於創新,創新是文化的本質特徵。大力推動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是建設文化強省的根本途徑。浙江自2003年被中央確定為首批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以來,我們堅持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重點,緊緊抓住轉企改制這一中心環節,攻堅克難,深入推進,進一步解放和發展了文化生産力。“十二五”時期,我們要按照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要求,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作為核心,促使文化企業更充分地面向市場,成為合格的市場主體,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轉型。要把市場作為重要導向,加強文化産品和要素市場建設,完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大力培育市場仲介機構和行業組織,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要把提高文化宏觀管理能力作為重點,積極創新文化管理和服務方式,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更好地履行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職能。

  五是堅持把提高文化産品創作生産和傳播能力作為關鍵點,不斷提升區域文化的影響力。要在打造文化精品上下功夫。堅持正確的創作方向,充分挖掘浙江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深入實施文化精品工程,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完善文化産品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努力形成一批創作水準高、社會影響大、綜合效益好的精品力作。強大的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是文化強省的重要體現。要建立和完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文化傳播體系,進一步增強浙江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要堅持用世界眼光和國際視野來謀劃和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在創新文化“走出去”的方式和渠道上下功夫。積極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骨幹企業和企業集團,打造一批代表浙江形象、具有地域特色的知名文化品牌,建立運轉有效的營銷平臺、營銷渠道、營銷隊伍,不斷擴大浙江文化的對外影響力和輻射力。要在提升現代傳播能力上下功夫。在做大做強主流新聞媒體的同時,順應網絡信息化時代潮流,切實加強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宣傳和管理,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網絡文化,為我省文化發展和傳播注入新動力、開闢新領域。

  三、切實提高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科學化水平

  提高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科學化水平,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一個重大命題和重大任務。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對浙江的文化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從戰略和全局出發,牢牢把握和自覺運用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健全領導體制機制,改進工作方式方法,進一步提高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領導能力和水平,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浙江特點的文化建設新路子。

  一要切實落實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政治責任。文化改革發展涉及面廣,協調推進的任務重、要求高。我們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把文化改革發展擺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深入研究意識形態和宣傳文化工作新情況新特點,及時研究文化改革發展重大問題,提高新形勢下駕馭思想文化領域複雜局面的能力。把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組織實施、一同督促檢查。把文化改革發展成效納入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作為衡量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業績的重要依據。同時,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工作體制和工作格局,努力形成推進文化建設的強大合力。

  二要更加注重統籌兼顧的工作方法。緊緊圍繞建設文化強省的新目標,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文化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富民強省、社會和諧和文化惠民為根本目的,把速度和質量統一起來,把規模和效益統一起來,推動我省文化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涉及文化改革發展的重大關係,如城市與農村、改革與發展、文化事業與文化産業、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等的關係,特別是在推進文化改革發展進程中,注重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使改革兼顧各方利益,照顧各方關切。

  三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人民群眾既是文化産品和文化服務的創造者,也是接受者、評判者。建設文化強省、改善文化民生,必須堅持始終面向大眾、面向基層,多生産基層群眾買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産品,多提供普通群眾喜歡的文化服務,解決群眾的“文化饑渴”、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提升群眾的文化素養,引導群眾在文化建設中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注重群眾評價,加強文化産品創作生産的引導,推動更多文化機構、文化産品面向群眾、面向市場,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四要努力建設優秀的文化人才隊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我們要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全面貫徹黨管人才原則,深入實施“百千萬人才工程”,努力把浙江打造成為富有吸引力、競爭力和創造力的文化人才聚集地。組織實施“浙江省文化名家工程”,繼續實施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工程,推進文化創新團隊建設,大力培養文化領軍人物和專業人才。鼓勵支持各類民間文化團體發展,選拔培養優秀民間文藝人才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才。以充分發揮各類人才作用為核心,尊重作家、藝術家和學者的創造性勞動,引導人才合理有序流動,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向文化領域集聚,努力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

  五要營造全社會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市場體系完善、民營經濟發達是浙江的優勢。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在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探索形成“政府主導、社會主動、群眾主體”的文化發展新格局。要在進一步放開、搞活上下功夫,衝破原有的體制慣性和觀念束縛,擴大市場準入,放寬投資領域,張開雙臂、敞開大門,鼓勵、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文化領域,著力形成全社會關注文化、支持文化、建設文化的新格局。

熱詞:

  • 趙洪祝
  • 十七屆六中全會
  • 社會主義
  • 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