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神八飛船與天宮一號預計三日淩晨交會對接(圖)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2日 01: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升空。新華社發

  神舟八號飛船已經成功起航,去赴它與天宮一號的“太空之約”。昨日清晨5時58分07秒,中國長征二號F遙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火箭飛行583秒後,將神舟八號飛船成功送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330公里的預定軌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隨後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宣佈,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圓滿成功。據悉,預計“神八”與天宮一號將於3日淩晨交會對接。

  發射前夕抓緊合影留念

  空曠的發射場上,神舟八號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組合體被100多盞聚光燈照著,周圍燦若白晝。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所有飛船和大多數人造衛星,都從這裡發射升空。航天城近來熱鬧非凡:一車車科研參試單位工作人員和家屬被運送至發射場附近。一位老婦從蘭州坐火車趕來,看望在航天基地醫院工作的女兒,同時到現場觀看神舟飛船發射。

  伴隨著20分鐘發射準備的口令,最後一批塔勤人員從發射塔架上撤離。觀摩發射的科研人員和家屬則顯得更加興奮,孩子們歡快地跑來跑去。許多人抓緊以遠處的火箭和發射塔為背景合影留念。

  發射瞬間頓覺“萬馬奔騰”

  “10,9,8……2,1,點火!”北京時間5時58分07秒,空氣中撕裂般的轟鳴瞬間爆發,映照著一張張表情凝固的臉。即使心臟完全健康的人,在那一刻,也頓覺心頭“萬馬奔騰”。長征二號F遙八運載火箭托舉著神舟八號飛船沖天而起,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融入燦爛的天空。

  在發射後的兩天內,神舟八號將沿著陸基、海基、天基“三位一體”測控網鋪就的赴約之路,在太空中與天宮一號完成交會對接,結成相依相擁的“太空舞伴”。屆時,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完全掌握空間自動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創造入軌精度最高紀錄

  “我給它打100分!”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托舉神舟八號飛船精確入軌後,載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統總指揮劉宇説,這枚火箭與發射天宮一號的長征二號FT1火箭一起,創造了中國火箭入軌精度的最高紀錄。

  32天前,長征二號FT1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同一塔架起飛,成功發射天宮一號。劉宇把這次發射的入軌精度形容為“命中10環”。

  與此前發射7艘神舟飛船的火箭相比,用於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的這兩枚火箭經歷了100多項技術改進,可以説是全新的火箭。發射神舟八號的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第一次採用先進的迭代制導技術,將入軌精度提升了一個量級。

  晨報記者 韓娜

  守護者

  天鏈一號雙星跟蹤神八

  晨報訊(記者 韓娜 通訊員 尹學宏 王歡)昨天早上7時08分,中繼衛星準確捕獲神舟八號飛船,成功建立通信鏈路,天鏈一號01、02星開始為“天宮”、“神八”雙目標接力提供全程可靠的天基測控通信保障。

  載人航天工程測控通信系統副總指揮黃惠明介紹説,中繼衛星系統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神舟八號的測控覆蓋率和信號傳輸速率,實現了地面與飛行器間更長時間的連續通話和更清晰的視頻圖像數據傳輸。

  據了解,中繼衛星系統是一種新型空間信息傳輸系統,可為航天器提供跟蹤、測控、數據中繼等多種服務,在空間探索事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由天鏈一號01、02星組成的我國第一代中繼衛星系統已經在天宮一號任務中得到成功應用,取得測控覆蓋率和傳輸速率的大幅突破。

  黃惠明介紹説,在後續任務中,中繼衛星系統將充分發揮高軌道覆蓋率、多類型數據實時傳輸、多目標測控通信等優勢,採用單星跟蹤雙目標以及雙星接力跟蹤等模式,同時為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提供遙測、遙控、圖像、話音數據的實時高速傳輸服務。

  遙控者

  北京飛控中心現場直擊

  晨報訊(記者 韓娜 通訊員 謝波 姜寧)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廳的LED顯示屏上跳躍著各種數據和色彩斑斕的曲線。神舟八號飛船噴著亮黃色的火焰飛越過祖國的山山水水。

  “發現目標!”“跟蹤正常!”……伴隨著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等一連串完美動作,583秒到來了,飛控大廳裏人們的手指幾乎都下意識地放到了鍵盤上,只有眼睛注視著前方。“船箭分離!”洪亮的調度聲再次打破大廳的寧靜。

  又一個重要時刻來臨了。6時12分,北京中心軌道室年輕的工程師李勰準確地拿出了精確的飛船入軌參數。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330公里。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正式宣佈:“神舟八號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已做好交會對接各項準備

  北京飛行控制中心副主任麻永平昨天表示,作為交會對接任務測控通信指揮部指揮長單位,北京飛行控制中心已做好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交會對接前各項任務準備的工作。

  一是進行了技術方案準備及狀態復查復核。針對交會對接任務的飛控需求,進行了40余次專題討論,明確了21項關鍵技術狀態,制定了70余本飛控實施方案。

  二是進行了任務定崗定位及協同工作演練。通過系統間的充分演練,檢驗協同工作程序的正確性。

  三是進一步提高了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重點開展了交會對接段各類應急協同演練以及飛控決策演練,確保對各類故障判斷準確及時。

  第二次交會對接14日進行

  北京飛控中心副總工程師周建亮介紹説,“神八”這次任務的重點是完成交會對接,因此在“神八”前端加裝了交會對接裝置,同時“神八”入軌軌道也與前幾次有很大不同。神舟七號飛船入軌的軌道高度是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350公里,神舟八號入軌遠地點高度是330公里,之所以採取這樣的軌道方案,主要是出於交會對接的需要。

  周建亮介紹説,兩次交會對接中的第一次在3日淩晨,另一次在14日。“神八”升空後的控制動作將非常密集。昨天12時左右,“神八”飛行到第五圈時進行了第一次軌道控制,抬升它的近地點高度。今天,當它運行到第13圈、16圈、19圈、24圈時,還將進行4次軌道控制。這樣經過5次遠距離的導引控制,3日淩晨就可以進行第一次交會對接。

  奉獻者

  高學歷人才

  挑飛控大梁

  隨著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一組遙控指令準確發出,神舟八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據介紹,在執行交會對接任務的科技幹部中,95%是碩士、博士畢業生,45個關鍵崗位上的負責人全部都是高學歷。

  汪廣洪:愛與問題較量

  這位出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博士經歷過神舟六號、神舟七號、嫦娥一號、嫦娥二號的發射,這次負責神舟八號任務故障預案制定工作。和以往相比,這次任務更複雜。汪廣洪本來就是一個愛與問題較量的人,在他眼裏,問題就像一個個埋藏的地雷,如果不及時排除,踩上哪一個都可能被炸得體無完膚。

  在做神舟八號協同工作演練時,某天的淩晨一點,“神八”飛船模擬器出現了問題。作為飛模主負責人,汪廣洪對9個分系統、20余臺設備、1000條遙控指令進行測試查找問題,這一幹就是30個小時。

  張偉:三維動畫我來做

  負責可視化的張偉是個“心靈手巧”的小夥兒,飛控大廳逼真的三維動畫就出自他手。去年接手神舟八號任務後,小張深感這次任務不同以往。製作航天測控專業軟體,除了要掌握測控和軟體知識外,還需要對軌道運算、圖形學、建模知識等有廣泛了解。為了彌補這一“硬”一“軟”的差距,僅是專業書,張偉就“啃”下了十幾本。

  王霞:把機房當成家

  如果把整個飛控比喻成演繹優美舞蹈的舞者,那指控室就是為舞者搭建舞臺的人。指控室研究員王霞的工作就是確保這個舞臺的穩定可靠。“除了吃飯睡覺,不在飛控大廳,就是在去辦公室的路上。”這是王霞工作狀態的寫照。為確保交會對接任務測控硬體平臺的穩定可靠,今年中心對軟硬體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機房成了王霞的家。她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多一分責任,系統和設備就少一分隱患。”

熱詞:

  • 交會對接
  • 天宮
  • 嫦娥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