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夯實凝聚群眾的物質基礎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9日 04: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年來,湖北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基層組織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來抓,著力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題,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發展力、服務力,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11年9月底,全省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282.7億元,比2009年增長了2.3倍;村集體經濟年純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新增11323個,達到16270個,佔全省建制村總數的62.6%,比2009年提高了43個百分點。

  一、堅持思想先導,凝聚發展共識。思想引領行動,境界決定作為。湖北是一個農業大省,隨著農村改革發展的深入推進,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從湖北相繼實施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7個山區縣(市)脫貧奔小康試點縣建設的具體成效來看,村級集體經濟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基礎,凡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較好的地方,新農村推進速度就快,農村面貌變化就大。從湖北全面推進黨的基層組織“五個基本”、“七個體系”建設的實踐探索來看,要進一步強化村級黨組織服務功能,發展集體經濟是根本保障。為此,省委、省政府始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三農”工作的一件大事來抓,連續3年的1號、2號文件都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提出具體要求,省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省委九屆三次全會進一步提出,到2012年,全省90%以上村集體經濟年純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基本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各級黨委高度重視,強化責任,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納入到全局性、中心性任務來謀劃,作為領導班子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的重要內容來推動,黨委組織部門加強統籌協調,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的作用,形成了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

  二、堅持因地制宜,形成發展特色。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深入開展調研,全面掌握每個村的資源狀況、經濟基礎、發展項目、增收渠道等情況,堅持一村一策,制定發展規劃25821個,確定發展項目28300多個,逐村建立工作臺賬,實行全程跟蹤管理。堅持以規劃為藍本、以市場為導向、以服務為紐帶、以效益為中心、以資源為依託,在産業形態上走一、二、三産業共同發展之路,在發展途徑上走多種發展模式並存之路,在經營方式上走多種形式並舉之路,探索出了資源開髮型、産業帶動型、鄉村旅遊型、招商引資型、實體帶動型、城市帶動型、土地經營型、資産經營型、服務創收型等各具特色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途徑,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類型、多元化的發展格局。一是立足資源做文章。堅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充分開發利用村集體所有的土地、山林、水面、礦産、旅遊等自然資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二是立足資産做文章。加強資産的清理評估,盤活閒置固定資産及流動資金,開展資産運作,確保集體資産保值增值。三是立足服務做文章。結合産業優勢,成立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收購公司等,開展技術指導、信息傳遞、物資供應、産品加工、市場營銷等服務,以有償服務方式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四是立足區位做文章。地處城郊結合部、中心集鎮或工業園區周邊等區位優勢明顯的村,用好、用活、用足土地政策,通過招商引資、入股集資等形式,興辦倉儲、專業市場、賓館等,就地安置本村群眾就業,帶動二、三産業發展,實現群眾增收與集體增收“雙贏”。

  三、堅持政策支持,優化發展環境。為促進全省村級集體經濟均衡可持續發展,破解“空殼村”發展難題,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從資金、項目、土地、稅收和金融政策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全力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一是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全省整合財政和部門支農惠農資金78.9億元,建立村級集體經濟專項扶持資金12.6億元,採取貼息、補助或獎勵的辦法,重點支持集體經濟“空殼村”和薄弱村。二是加大稅收減免力度。村集體新辦企業三年內的所得稅縣、鄉留成部分的全部獎勵給村集體,村集體企業新增稅金縣、鄉留成部分的50%獎勵給村集體,企業對村級的社會事業捐贈,按稅法規定在稅前扣除。三是加大部門幫扶力度。省委組織部分別與財政、農業、林業、商務、糧食、供銷、石化、電信、移動、煙草等部門(行業),聯合製定出臺了11個政策含量高、扶持力度大的文件,全力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全省深入開展“城鄉互聯、結對共建”和“萬名幹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實行經濟部門聯窮村、黨群部門聯弱村、政法部門聯亂村,不僅“扶上馬”,而且“管全程”。全省共幫扶項目2.76萬餘個、資金32.2億元;捐贈物資折合資金2.56億元,幫扶資金6.85億元。四是加大政策激勵力度。省財政安排1000萬元資金,對2009—2010年度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進步村給予了獎勵。明年將繼續獎勵村級集體經濟發展500強和500個進步村。各地採取“以獎代補”等形式,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好、增速快、後勁大的村給予資金獎勵,對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中作出重要貢獻的村幹部在招錄鄉鎮公務員時優先推薦。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城鄉互聯、結對共建”工作的重要內容,結對村年純收入達不到5萬元的,共建單位不撤離、不脫鉤。

  四、堅持改革創新,積蓄髮展後勁。一是創新集體經濟組織形式。按照村民自治組織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職能與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職能相分離、村企分開的原則,以推行社區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農民專業合作為重點,創新集體經濟組織。全省發展專業技術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服務公司等新型集體經濟組織1.4萬個,採取“支部+公司(協會)+農戶”形式,實現集體收益,網絡帶動農戶127.3萬戶。二是創新集體“三資”管理機制。與有關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管好盤活農村集體“三資”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通知》。全面推行資金、賬務委託“雙代管”制度,建立健全村級資産臺賬管理、資産評估、租賃承包以及集體資源招投標、合同管理等制度,全面推行村級重大事務“五議五公開”,確保村級資産保值增值,村級集體資源效益發揮最大化。全省農村清理可經營性資源1215.5億元,新增可經營性資源25.7億元;新增耕地、林地、四荒地等資源面積1226萬畝;清理資産640億元,新增集體資産32億元;新增資源開發、重新發包6.5億元。三是創新人才培養使用方式。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和大學生村官培養工程,設立專項創業基金,鼓勵和支持大學生村官領辦實體,創業發展。選派機關幹部、外出務工人員、致富經營能手、退伍軍人等到村任職,引領集體經濟發展。開展村支部書記跨村交流任職,由強村帶弱村,富村帶窮村,實現共同發展。

  五、堅持成果共享,延伸發展效益。堅持農民增收與集體增利相統一,強村與富民相結合,發展與服務相並重,不斷延伸和拓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效益。一是農村基層組織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隨著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的發展壯大,全省依託村級辦公活動場所,投入10億多元新建和改擴建村(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3500多個。按照強化黨務、規範村(居)務、拓展商務、優化服務、協調事務“五務合一”的要求,將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建設成為産業發展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矛盾調處中心、文化活動中心等綜合功能體,為群眾代辦事項330萬件,化解矛盾糾紛15萬多起。二是民生得到進一步改善。各地加大對公益事業的投入力度,為基層群眾辦了大量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極大地改善了農民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全省加強農田水利設施、村組道路、新農村廣場等村級公益事業項目建設35000多個,開工農村危房改造和扶貧搬遷46874戶,建設農家書屋5000家,興建村級綜合服務社10476個,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200個,完成通鄉通村通組公路10000公里,完成農村清潔能源入戶工程49221戶。三是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進一步拓寬。各地興辦各種村級集體經濟産業實體,全省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到4000多家,網羅了大批農民參與到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中,不僅實現集體增收,還有力地推動了農民增收和富餘勞動力就近就業,讓農民群眾享受到了在家門口上班的“城裏人待遇”。今年上半年,全省轉移就業農村富餘勞動力32.6萬人,農民人均現金收入3462元,增長21.6%,增幅同比提高8.2個百分點。四是農村社會進一步和諧穩定。村級組織自身的造血功能不斷增強,全省多渠道化解村級債務15億元,基層黨組織凝聚群眾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維護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全省涉農上訪數同比下降67.8%。

  (作者為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組織部長)

熱詞:

  • 集體經濟組織
  • 發展難題
  • 群眾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