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揭秘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團隊:核電站地下的探索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7日 22: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綻放在大亞灣地下100米的中國粒子物理之花

  ——記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科研團隊

  新華網深圳10月27日電(記者烏夢達)2011年10月,前後歷時8年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項目初步建成,開始了它尋找神秘中微子的科學探索。

  正是因為一群離核反應堆360米、在100米地下工作了8年的科學家的努力,一個讓世界等待了8年的答案即將被揭開。

  “這個項目已經讓世界等待了8年”

  對普通公眾而言,只在《2012》這樣的科幻電影裏聽説過充當“災難製造者”的中微子。“事實上,如果沒有中微子,太陽不會發光,不會有比氫更複雜的原子,因此也不會有地球、人類。”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項目工程副經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俊説,中微子不僅在微觀世界最基本的規律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與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有關,例如宇宙中反物質消失很可能由中微子造成。

  因此,在當代物理學研究中,中微子是當之無愧的熱點和焦點之一,從1988年開始,先後有6位科學家因為中微子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獎,對中微子研究每一次進展都完善乃至顛覆了人類對世界的認知。

  但中微子質量非常微小,幾乎不與物質發生相互作用,極難被探測,同時還能通過振蕩相互轉化。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項目工程負責人王貽芳表示,他們要做的就是揭開中微子最後一個未被破解的振蕩模式。“其數值的大小決定了未來中微子物理研究的發展方向,很多中微子研究項目都需要等待這一結果才能繼續進行。”王貽芳説。

  中國,廣東,深圳,大亞灣,是最好的完成地點。

  王貽芳表示,為了驗證中微子最後一種振蕩模式,國際上曾先後提出了8個實驗方案,而我國科學家提出的大亞灣實驗方案因為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設計,得到了國際科學界廣泛支持。甚至,美國能源部放棄了支持本國的兩個實驗方案,轉而支持美國科學家加入大亞灣實驗的合作,向這一項目提供了價值8000萬元人民幣的設備支持。這是美國能源部在海外投資力度第二大的項目,僅次於歐洲核子中心。

  2011年8月15日,在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內地下100米深、距反應堆僅360米的實驗大廳內,兩個中微子探測器已經探測到來自核電站反應堆群的中微子。這標誌著大亞灣國際合作組對中微子第三種振蕩模式的測量邁出了第一步。為了這一步,200多位科學工作者付出了8年。

熱詞:

  • 中微子質量
  • 振蕩模式
  • 核電站
  • 實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