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創業板兩年圈錢1936億六成破發 退市制度無音訊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4日 20: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創業板10月30日將迎來開板兩週年。曾被寄予“厚望”的創業板,在圈走1936億元資金之後,給資本市場和股民留下的卻是一個“破發”遍地、上市公司良莠不齊、制度創新幾近停滯的“爛攤子”。

  現狀

  融資近2000億卻六成破發

  10月21日,創業板新股開能環保進行了網上申購;10月24日,創業板新股陽光電源將進行網上申購;10月25日,同為創業板新股的梅安森將進行網上申購。實際上,自2009年10月30日運行至今,創業板給投資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其從未停止的高速擴容態勢。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23日,已有269家企業在創業板掛牌交易,也就是説,自開板之初到目前為止的481個交易日裏,創業板以每1.79個交易日一家的速度擴容。此外,W IN D統計數據還顯示,按照網上發行日起計算,截至10月23日,已有274家創業板企業進行了IPO,這274家創業板企業計劃募資670.8億元,實際募資額則達到了1936.3億元。274隻創業板股票超募總額達到了1265.5億元,平均超募比例達到了189%。

  從首發的指標看來,上述274家創業板公司的平均發行價格為32元/股,平均發行後的市盈率則為62.4倍。在這場浩浩蕩蕩的擴容潮中,上市公司共計付出了125.5億元的發行費用(有統計數據的270家創業板企業中),其中絕大多數付給了保薦機構。其中,平安證券擔任了38家創業板企業的主承銷商,收穫了15.1億元的保薦及承銷費用;國信證券則擔任了23家創業板企業的主承銷商,收穫了8.4億元的保薦及承銷費用。

  然而,在上市公司通過創業板圈得大筆資金,仲介機構亦大獲豐收的同時,留給普通投資者的,卻是一個一地雞毛的創業板市場。從創業板指來看,自從2011年12月20日盤上1239.60點的高峰之後便一路下滑,目前已經跌到了763.30點,較那時已經跌去了38%。

  WIND統計數據顯示,按照10月21日收盤價格計算,在269隻創業板股票中,依然有228隻低於其上市首日的開盤價(前複權),佔比高達84.8%,也就是説,即使是上市首日開盤即買進並一直持有,目前仍然有近九成的投資者處於虧損狀態。其中,國民技術、堅瑞消防、當升科技、世紀瑞爾、朗科科技等8隻創業板股票的複權後相對於開盤價格的跌幅均在60%以上。而相對於發行價格而言,截至10月21日收盤,仍然有151隻創業板股票收盤價格(後複權)低於其發行價,佔比高達56.1%。也就是説,有將近六成的創業板股票目前正處於破發狀態。其中,恒信移動、寧波GQY、康芝藥業等破發比例均超過了50%。

  以破發比例最高的恒信移動為例,這家平安證券保薦的、頂著“國內唯一一家同時擁有地面零售連鎖商務經驗和移動信息技術研發、業務平臺運營經驗的企業”光環的企業于2010年5月20日正式登陸創業板,其發行價格為38.78元/股,發行市盈率(攤薄)為62.55倍,目前股價已跌至16.46元/股(後複權),較發行價格跌去57.6%。在網上申購時,該股每中一簽可認購500股,也就是説,每中一簽,投資者持有至今的話,其浮動虧損就將達到11160元。

  風險

  上市公司魚目混珠

  截至10月23日,已有80家創業板公司公佈了2011年三季報,然而,從已披露的情況來看,自詡為高成長的創業板再度遭到了打擊。W IN D統計數據顯示,80家創業板企業前三季度共計實現凈利潤38.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2.3億元僅增長了19.8%。在這80家企業中,有18家出現了凈利潤下滑的情形,佔比22.5%。其中,荃銀高科的凈利潤下滑幅度達到了82.7%,建新股份、中青報、青松股份和華中數控的凈利潤下滑幅度也均在30%以上。

  相比之下,W IN D統計數據顯示,在目前已經公佈2011年三季報的587家上市公司中,前三季度共計實現凈利潤967億元,同比增長了20.9%。也就是説,從前三季度的業績來看,創業板凈利潤增幅並不具有明顯優勢,不僅未能體現出其相當於主板和中小板的高成長性,反而拖累了上市公司整體的業績增長水平。

  在創業板整體未能實現預期的高成長的背後,是一大批質量存疑的公司通過種種包裝手段混入創業板,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實現業績“變臉”的現實。以今年7月12日正式登陸創業板的瑞豐光電為例。這家在上市的前三年(2008-2010年)分別實現了1737.98萬元、2199.15萬元和4399.31萬元凈利潤的創業板企業在上市68個交易日後,其10月21日公佈的三季報卻顯示,其三季度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為724萬元,同比驟降52.38%;前三季度則實現凈利潤2775萬元,同比亦下滑了12.34%。

責任編輯:易佳

熱詞:

  • 退市制度
  • 退市公司
  • 創業板市場
  • 圈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