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今閉幕 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8日 08: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10月18日電 中國共産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將於今日閉幕。有分析指出,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來,中共首次將“文化命題”作為中央全會的議題;也是繼1996年十四屆六中全會討論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問題之後,中共決策層再一次集中探討文化課題,其戰略部署和政治意義備受關注。

  文化建設在戰略層面意義凸顯

  分析人士指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覺,但不能純粹靠文化的自發發展,新形勢下召開這樣一次會議,標誌著中共對文化建設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高層在文化理論創新與實踐方面正逐漸走向成熟,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産業快速發展的能力建設正在穩步提升。

  9月26日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認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據分析,提交此次會議審議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稿,料將在精神導向、體制改革、政策措施等多個層面作出安排,注重培育主流文化,部署“文化興國”戰略,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文化如何實現大發展大繁榮?專家對此作出分析。北京大學教授郭建寧認為,必須建設主流價值文化,堅持文化傳承創新,形成與中國國際地位相對稱的文化軟實力,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不僅要體現在文化發展的良好環境和氛圍,文化發展出人才出精品,歸根結底要體現在民眾的文化消費數量增加,質量提升,內容充實,形式多樣。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研究員齊勇鋒表示,要加快文化市場體系改革,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和要素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結合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打破條塊分割的市場壁壘,促進文化資源和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為文化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完善配套政策,積極培育非政府、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使之成為中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化體制改革亮點頻現成果豐碩

  一場影響深遠、波及整個文化領域的深刻變革在中國展開,取得了豐碩成果,探索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新路。

  作為文化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中國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積極推進,國有文化單位市場主體缺失的狀況得到明顯改善。民營演藝業快速發展,全國已有民營文藝院團7000多家,遠遠超過2000多家國有院團的總量。

  中國文化産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上升,日益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根據國家統計局9月16日發佈的報告,2010年中國文化及相關産業法人單位增加值達11052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2.75%。2004年至2008年間,文化産業法人單位增加值年均增長23.3%,高於同期GDP年均增速近5%。

  近年來,中國各地各有關部門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則要求,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基層特別是農村為重點,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

  “十一五”期間,各級財政對文化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從2006年的685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528億元,年均增長22.2%。在加大投入的同時,文化投入結構也逐步改善,文化事業費進一步向西部地區、向基層傾斜,如2010年西部地區文化事業費達到85.78億元,佔全國的26.6%,比2007年提高了5.1個百分點。

  今年3月,中國制定的“十二五”規劃將“傳承創新 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單獨設為一篇,對“十二五”時期中國文化發展作出了總體部署,提出了“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增強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提升國家軟實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