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加入世貿組織十年:中國力量改變世界經濟版圖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3日 04: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製圖 潘笑天

  十年,歷史長河裏的一個漣漪,卻足以讓世界經歷風雲變幻。

  十年前,有些中國人還在衡量入世利弊,心存憂慮;有些國家還在質疑入世後的中國命運,看淡前景。

  十年來,在世貿組織大家庭中,中國從新成員、參與者逐漸成為推動者,影響力與日俱增。

  十年來,中國入世,雖然付出高昂代價,經歷成長煩惱,但始終遵守世貿規則,保持開放姿態,逐步成為一個成熟的世貿組織平等的夥伴。

  十年後,中國向世界展示答卷:中國出口增長了4.9倍,進口增長了4.7倍,國民生産總值增長兩倍多;世界分享了中國機會:中國進口占世界貿易總量的10%,全球第二;吸收了1萬多億美元的外資,建立了34.7萬個在華投資企業。

  十年過去了,數字擺在了那裏,事實證明了一切。

  中國贏了,世界也贏了。

  許有傑至今仍感念中國帶給他職業上的成長,“一個人在中國一年所學到的東西,是在其他發達和成熟市場或許十年也學不到的。”

  作為寶潔公司的職業經理人,已在大中華區工作十多年的他,見證了中國入世十年以來帶給中國、也帶給世界的變化。

  從“世界市場”到“智力創新源泉”

  中國市場吸引力不斷增強

  許有傑所在的寶潔公司于1988年進入中國。那時,中國尚等候在世界貿易組織的大門之外。

  “23年來,寶潔公司親自見證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許有傑説,中國與其他國家最大的不同,就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發展和變化速度”。

  最初寶潔來中國只是做産品的推廣與銷售,而如今,中國已成長為寶潔僅次於北美的全球第二大市場,年銷售額約50億美元;與之相伴隨的是其在華投資的水漲船高截至目前,寶潔在華投資總額已近20億美元。

  “中國是寶潔的重要增長引擎”,寶潔公司董事長麥睿博直言。

  看好“中國機會”不只是跨國企業,還有大量優秀的外籍人才。

  Ribbit是加拿大人,美國西北大學讀完生物化學碩士畢業後,2006年來到北京,開始在輝瑞公司工作。這家美資企業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制藥企業之一。“美國現在就好像是‘破産’的國家,欠了那麼多國債,現在到中國來機會更多。”Ribbit笑著説。

  隨著中國科研環境的改善及人才的不斷成長,在市場之外,中國的智力優勢也開始凸顯出來越來越多外企開始在中國本土展開人才開發與知識創新。

  4個月前,微軟在美國之外規模最大的研發基地微軟亞太研發集團總部大樓正式投入使用,微軟CEO鮑爾默用“中國智造,慧及全球”來評價這個位於北京中關村的基地,在他看來,“微軟亞太研發集團必將成為微軟全球創新的源泉。”

  不只是微軟,寶潔、惠普等外企也不甘落後,在中國開設研發中心。中國,正在逐步成長為全球創新的源泉。

  十年來,中國累計利用外資超過1萬億美元,成為全世界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説,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的強勁發展成為亞洲乃至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和源泉。2009年和2010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超過了50%。

  從國內到國際,

  中國企業“走出去”拓展全球市場

  和許有傑一樣,張向程也慶倖著自己當初的職業選擇,他所供職的海興集團,6年前還是一個年産值僅1億元左右、在業內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如今卻成長為在伊朗、印度尼西亞等5個國家擁有海外工廠的企業,産品已銷往6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産值將超10億元。

  像海興這樣的企業,目前在中國已有1.3萬多家,分佈在全球178個國家和地區,已遍及各行業。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數據,20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佔全球當年流量的5.2%,位居全球第五,首次超過日本、英國等傳統對外投資大國。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在讚比亞投資建設銅冶煉廠、中興通訊在巴西設工業園……目前,中國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比例則從上世紀90年代的18:1,上升至2010年的不到2:1。“中國資本”正躍居為全球投資領域引人矚目的力量。

  在中國企業“走出去”中獲益的,不只是中國企業,東道國也從中獲益匪淺。

  海興集團利用自己的核心技術雇當地人生産。例如,在伊朗建有3條生産線,每條線有六七十人,全部都雇本地人。2008-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陰霾的籠罩下,在非洲投資的中國有色集團切實履行鄭重承諾,所屬的非洲企業“沒有裁減一名員工、沒有減少一分投資、沒有減少一噸産量。”

  據顯示,截至2010年,中國對外投資的境外企業納稅已達117億美元,解決當地就業78萬人。

  “走出去”的過程中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非洲,中國有色集團主動投身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公益事業約1000萬美元,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約1億美元。

  我國現有的對外投資存量規模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距離。在商務部副部長王超看來,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仍會進一步發展,中國企業將會逐漸形成全球一體化的生産體系,打造完整的全球産業鏈。

  聯合國貿易發展組織投資與企業司司長詹曉寧則表示,預計中國將在未來10年成為資本的凈輸出國。

  從學習到參與、推動

  中國改變世貿組織內“權利變化”

  對10年前那場加入世貿組織最重要和最艱難議題的關稅談判,不少人還記憶猶新,用“狼來了”形容國人對初入WTO降低關稅的擔心一點也不為過。

  但美的集團副總裁黃曉明卻不這麼認為,他感覺到的不是“狼來了”,而是“機會來了”10年前,美的集團的産值是100億元,去年達到了1150億元,10年增長了10倍。

  美的是一個縮影。跨入WTO的大門,入世十年,中國降低關稅,取消非關稅限制,修改法律法規,積極認真履行承諾,同時充分享受權利,在更大範圍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在迎接挑戰中蓬勃生長入世以來,我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從2001年的1038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4481美元,人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顯著改善。

  而對WTO而言,中國的加入同樣影響深遠。“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使世貿組織真正的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組織。世貿組織的規模體系幾乎在全世界都得到了認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幹事坎德赫尤姆凱拉如是表示。

  在巴西駐華大使胡格內看來,中國“改變了這個組織內部的權利變化”,“中國不僅參與到日常工作中,並且還參與到多哈談判中。”他説。

  10年來,中國在世貿組織中的成長有目共睹,特別是在多哈回合的談判中,中國逐漸成為其中積極的促進力量。

  王超介紹説,在多邊貿易體制中,中國經歷了從學習規則,熟悉規則到掌握規則,運用規則,參與創立規則的過程,正在逐漸成為世貿組織的成熟成員。中國堅持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一起,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和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從“可可”到“巧克力”

  中國道路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夢想

  中國入世,全球共贏。

  世貿組織總幹事拉米提供的一組數據可以佐證這一點。2010年,美國向中國出口價值920億美元的貨物,超過2001年出口量的4.5倍。2001年,中國從巴西進口價值為20億美元,而2010年進口價值則高達310億美元。“中國市場繁榮昌盛,世界其他地區也受益匪淺。”

  尤姆凱拉來自非洲,他言語中更多地表現出對中國發展的讚嘆與羨慕。“我們也夢想成為製造業的基地”,他説,非洲也希望可以出售巧克力,而不是可可或咖啡。

  從可可到巧克力,隱喻了經濟學者口中的“中國道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入世十年,中國在全球生産體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國際分工地位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從2001年到2010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收入增長近4.6倍,軟體業收入增長17倍,電信業務總量增長近7.6倍。目前,我國生産的900多種産品所佔的國際市場份額居全球首位,其中不乏技術含量較高的産品。

  從市場到工廠,從低端製造業到高精尖産業……中國在全球市場格局中的成長道路成為不少發展中國家的一個夢想。

  “我們希望從中國的創新中學習,跟中國結成夥伴關係,在中國的熱土上投資,把可可變成巧克力……”尤姆凱拉説,這是“我們非洲的夢想”。

  世界銀行副行長桑傑帕拉丹表示,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非常獨特,為其他發展中國家乃至整個國際社會提供了重要的借鑒。

  事實上,中國在致力於自身發展的同時,也一直關注和幫助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除在世貿組織特別是多哈談判中積極為發展中國家鼓與呼之外,也積極向發展中成員提供力所能及的經濟和技術援助,承諾逐步給予與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95%稅目的輸華産品零關稅待遇,到2010年底,免除了44個最不發達國家238億元人民幣的債務。2011年7月,中國向世貿組織捐贈40萬美元,幫助最不發達國家申請加入,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

  在拉米看來,在幫助世界上最貧窮國家方面,中國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談到未來,陳德銘表示,“我們將繼續十年前那樣的勇氣和決心,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以開放促發展、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創新,同時,為世界經濟復蘇和穩定作出應有貢獻。”

  加入世貿組織十年,中國正在新的起點上,尋求全球經濟中的新定位。

責任編輯:郭思宇

熱詞:

  •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
  • 中國道路
  • 經濟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