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人民日報再談中國稅負 稱財政支出2/3用於民生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30日 06: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背景】 9月13日,財政部公佈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全國公共財政收入累計74286.2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0.9%。

  9月19日,本報“求證”欄目刊登報道《“中國稅負世界第二”説法不實》,文中有專家提出,稅負是否“痛苦”不應只糾纏于稅負高低,更應關注財政支出結構是否合理。報道刊登後,引發了社會各界對財政支出問題的關注和討論。社會普遍關注:財政收支結構是否合理?這麼多錢花在了什麼地方?對此,本報記者採訪了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及專家學者,深入探討財政收入的支出方向和群眾對民生支出受惠感受存在差異的原因。

  去年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近6萬億元,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2/3

  從今年前8個月的數據看,老百姓比較關注的民生項目,如社會保障和就業、農林水事務、城鄉社區事務等支出增長均超過30%,醫療衛生、住房保障支出增幅更是分別達到58.3%和68%,遠遠超過同期財政收入的增速。

  由於今年一個完整的財政年度尚未結束,相比之下,2010年的財政決算數據反映的是全年的情況,分析起來也更能説明問題。2010年全國公共財政支出89874.16億元,其中用於民生方面的支出佔2/3。

  2/3的公共財政支出用於民生,這筆賬是怎樣算出來的?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解釋説,目前,我國公共財政支出科目共分為23類,用於民生方面的支出可以開列一個長長的“賬單”:

  ——教育支出12550.02億元,比2009年增長20.2%,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14%,主要用於支付各類公辦學校教師工資、正常運轉經費、建設經費,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支持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對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等。

  ——醫療衛生支出4804.18億元,比2009年增長20.3%,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5.3%,主要用於支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等制度改革,支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建設,提高城鄉醫療救助水平等。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130.62億元,比2009年增長20%,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10.2%,主要用於支持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逐步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覆蓋面,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補助水平和城鄉低保補助標準,切實保障受災地區群眾的基本生産生活等。

  ——住房保障支出2376.88億元,比2009年增長31.8%,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2.6%,主要用於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加快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和遊牧民定居工程等。

  ——農林水事務支出8129.58億元,比2009年增長21%,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9%,主要用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農業林業保險保費補貼,支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綜合開發等。

  ——文化體育支出1542.70億元,比2009年增長10.7%,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1.7%,主要用於改善農村和城市基層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擴大向社會免費開放的公共博物館、紀念館範圍;加強重點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等。

  ——交通運輸支出5488.47億元,比2009年增長18.1%,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6.1%,主要用於支持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改造農村公路,對城市公交等部分公益性行業給予油價補貼等。

  ——城鄉社區事務支出5987.38億元,比2009年增長21.4%,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6.7%,主要用於加強城鄉社區規劃與管理、城鄉社區公共設施建設、維護與管理,包括城鄉社區道路、橋涵、燃氣、供暖、公共交通、道路照明,城鄉社區環境衛生等。

  ——環境保護支出2441.98億元,比2009年增長26.3%,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2.7%,主要用於推動節能減排,扶持重點節能項目,促進企業開展節能技術改造,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擴大節能産品惠民工程實施範圍等。

  …………

  2010年,全國財政用於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文化體育、農林水利、環境保護、交通運輸、城鄉社區事務、糧油物資儲備、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等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合計達到59601.82億元,佔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2/3。其中,用於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文化體育方面的支出合計29256.19億元,比2009年增長21.1%,佔全國財政支出的32.6%。

  此外,還有1/3的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約合30272.34億元,主要用於一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國防、外交以及資源勘探、電力信息、國債利息、金融監管等支出,這些方面的支出是公共財政必須予以保障的,也是滿足人民群眾生産生活所需要的。

  民生支出增加,人們的受惠感受有差異,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支出項目不可能實行普惠式的“全覆蓋”

  近年來,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連續7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平均增長10%,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覆蓋60%的縣。加快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惠及2.45億城鎮職工、2.1億城鎮居民和8.32億農村居民;全面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所有適齡兒童都能“不花錢、有學上”……這些年,財政部門用於民生領域的投入確實在大幅增加。

  2011年,財政部門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用在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合計10509.92億元,比上年增長18.1%,加上農業水利、交通運輸和環境保護等方面支出,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合計約佔中央財政支出的2/3。

  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廣大農民和群眾對近年來政府出臺的強農惠農政策和惠民政策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也有一些群眾對民生改善的感受沒有那麼強烈。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朱青教授認為,人們的感受不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支出項目不可能實行普惠式的“全覆蓋”。也就是説,對於某一項民生支出來説,有些人能夠享受到,有些人享受不到,感受自然不同。

  比如,這幾年,國家取消農業稅,增加種糧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建立農村合作醫療、養老保險等制度,這些舉措是針對農民的,農民的生産、生活確實有了很大變化,城裏人的感受可能沒有那麼強烈。同樣,這兩年政府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主要解決的是城市低收入者住房問題。還有,這次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將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3500元/月,對中等收入者減稅力度最大,他們的感受就會強烈一些;而月薪2000元以下低收入者則沒有感覺。

  北京大學財政學系劉怡教授認為,財政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不可能平均用力,而是要積極發揮財政支出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更多地惠及中低收入者。同時,要改善民生,除了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外,相關的體制機制改革必須跟上。只有加快體制機制改革,財政資金才能更好地發揮效益,人民群眾才能夠進一步獲得應有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