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百年夢想之路: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民生幸福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3日 10: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資料圖片)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圖為駐守北平宛平城的中國軍隊奔赴盧溝橋抵抗日軍。新華網供圖

毛澤東詩詞“人間正道是滄桑”

  風雲跌宕

  距1911年10月10日晚,辛亥革命第一槍在武昌打響,百年時光,晏然而過。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成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將中國引上了民主共和的軌道。”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左玉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作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的堅定繼承者,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逐步實現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民生幸福,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奮鬥的‘強國夢’正在實現。”

  回望百年曆程,中華民族有過痛心的歲月:軍閥混戰的硝煙還未散去,八年抗戰、三年內戰又接踵而至,連天炮火洗禮後的中華大地滿目瘡痍,哀鴻遍野;新中國成立之後的道路也並非一帆風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的風暴連續來襲,將國家拋到動蕩中,人民在物質和精神的貧困線上苦苦掙扎……

  其中也有令人振奮的歲月: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1919年,“五四”運動號角吹響,揭開了中國人民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嶄新篇章;1921年,中國共産黨誕生,猶如一粒火種在黑夜中點燃,終成燎原之勢;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改變了自鴉片戰爭以來國運衰微、貧窮落後、四分五裂、任人宰割的悲慘處境;1978年,中共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大幕開啟;1997年香港回歸、1999年澳門回歸,中華民族百年屈辱得以洗刷……

  痛心和振奮彼此交織,構成了中國百年滄桑的經緯脈絡,也勾勒了中國百年奮鬥史的絢爛圖景。100年風雲跌宕,縱橫捭闔,回望過去,已是滄海巨變,今昔霄壤。

  強國之路

  翻開歷史的檔案,20世紀初,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其形式也由以往商品輸出為主轉變為資本輸出為主,對中國社會經濟的控制亦隨之加深。

  根據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統計,1949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個亞洲平均44美元的2/3。“現在我們能造什麼?……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所説的這番話,足以反映出當時的工業發展水平。

  面對積貧積弱的中國,擺在全國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務是醫治戰爭創傷,恢複國民經濟。經過3年努力,到1952年,我國國民經濟全面恢復;1956年,生産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標誌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1957年底,“一五”計劃各項指標完成;1970年,我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中國共産黨交上了一份令人民滿意的答卷。

  如今,距新中國成立已逾60載,我國已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鋼鐵、電力、煤炭、石油等傳統工業部門逐步壯大,航空航天、汽車、電子等新興産業從無到有,發展迅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前沿科技實現了重大突破;經濟總量從1978年到2010年翻了四番多,達到5.88萬億美元,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騰飛的速度世界罕見,已在産糧、家電産銷、服裝産銷、造船、汽車産銷等諸多領域位居世界第一,根據最新統計,目前我國工業産品産量居世界第一的達到220多種。

  曾多次來華的《紐約時報》前總編輯托平見證了中國的變化,他稱“新舊中國的變化看起來就像一部科幻小説。”

  從滿目瘡痍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百年來,中國速度與中國成就所演繹的巨大變遷,使幾代人縈繞心頭併為之奮鬥的中華民族復興之夢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濃縮了西方百年現代化進程的中國猶如置身於一個“風險膠囊”中,不可避免要遭受同樣濃縮在這一進程中的各種風險的困擾。資源危機、環境污染、貧富差距等高速發展的“副産品”也在時刻提醒著我們要有清醒的頭腦和充分的應對之策。

  開放之路

  1978年冬,一個寒夜裏,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在“包産到戶”契約上摁下紅手印,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同年底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從根本上糾正指導思想上的“左”傾錯誤,結束了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政治、文化和社會等各個領域。開放從建立深圳等4個經濟特區到沿海、沿江、沿邊城市,再到全方位、多層次的全面開放。

  數據顯示,從1978年到2010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增加到29740億美元。1979年至2010年,累計使用外商直接投資10483.8億美元。迄今同16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雙邊經貿合作機制,簽署10個自由貿易區協定,同129個國家簽署雙邊投資保護協定,同96個國家簽署避免雙重徵稅協定,成為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積極實踐者。

  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也進一步增強,建交國達172個,“金磚五國”的成長見證了中國的崛起,二十國集團會議則為中國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平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正在破繭而出。

  胡錦濤主席在回顧我國改革開放30週年偉大歷程時提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選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生活變奏

  從“縫縫補補又三年”到穿著五顏六色;從想方設法地解決“肚子問題”到不僅要吃得好還要吃得科學、吃出健康;從出門全靠兩條腿到上天、下地等,可選擇出行的交通工具及方式越來越多……伴隨中國的百年巨變,老百姓生活的改變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範圍從衣食住行、醫療教育到休閒娛樂等眾多領域。電話,幾乎人均一部;汽車,大批進入尋常百姓家;居住,人均面積顯著提高;貧困人口、文盲率大幅縮減……

  雖然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用世界7.9%的耕地和6.5%的淡水資源養活著世界近20%的人口。但人民生活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跨越,人均國民總收入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從2005年的24.9%提高到2010年的46.8%。

  經濟收入的增加隨之帶來生活的豐富多彩。2010年,我國出境旅遊人數5739萬人次;在北京,2008年城鎮居民日均可以自由支配時間比20年前增加了22分鐘;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為進一步豐富城鎮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新的平臺。

  進入21世紀,“以人為本、注重民生”已經成為執政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理念和行動,改善民生有了“路線圖”和“時間表”,老百姓的生活變奏曲還將繼續。當這些未來的曙光照進中華民族刻骨銘心的滄桑記憶中,身處歷史和未來之中的我們不由百感交集,展望未來,下一個百年必然蘊含著無限生機和活力,也面臨著更為艱巨的任務和考驗,我們有理由期待著一個更加波瀾壯闊的“中國故事”的到來。

責任編輯:馬淩霄

熱詞:

  • 百年
  • 夢想
  • 民族獨立
  • 國家富強
  • 民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