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把維護群眾利益作為核心問題來抓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6日 05: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利益問題,是群眾的根本問題。做好新時期的群眾工作,既要把財富蛋糕做大做好,讓群眾得到更多的利益,更要把蛋糕分好,統籌好各類群體的利益,統籌好現實利益和長遠利益,統籌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關注群眾物質利益、尊重群眾物質利益、維護群眾物質利益,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切實解決好涉及群眾直接利益的民生問題,把群眾最關注、最現實、最迫切的利益問題,一樁樁、一件件實實在在辦好。

  以人為本,民生為大。南京作為東部沿海發達城市,多年來,始終堅持經濟建設和民生改善兩手抓。2009年,全市以區縣為單位實現了總體全面小康的目標,民生改善工作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十二五”規劃中,我們提出不僅經濟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社會管理、民生改善也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不僅經濟總量和質量要快速提升,更重要的是城鄉居民收入倍增和財富積累快速增加。在民生工作思路上,我們要從扶貧濟困向保障民生權利轉變,充分尊重、維護好百姓的生存權、發展權;從局部救助向長效普惠機制轉變,保證百姓生活水平持續穩步提升;從滿足生存需求向滿足發展需求轉變,為百姓創業創造平等機會和良好環境;從政府主導向社會共建轉變,發動全社會力量共建美好生活;從解決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向進一步提升老百姓幸福感、安全感、舒適感轉變。在具體的工作中,我們實實在在抓好收入增加、社會保障、住房改善、就業、困難群體關愛等工作:

  實施城鄉居民收入“雙倍增計劃”,讓全體市民收入增加財富增加。多年來,南京市的GDP增長快於老百姓收入的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呈現拉大的趨勢。針對這一情況,在“十二五”規劃中,我們提出城鎮居民收入6年倍增、農民收入5年倍增的“雙倍增”計劃。強化“三個高於”導向,即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高於GDP增長,農民收入增幅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困難群體收入增幅高於一般群體收入增幅。我們在全市進行了“百村萬戶”、“百街萬戶”調查,並實施民生倒逼機制。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重點是突破創業性收入、投資性收入,農民收入增長重點是突破資源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産性收入、股份收入和政策轉移性收入,多策並舉,拓寬渠道,創造條件讓城鄉居民增加收入、增加財富積累。

  實施被徵地農民進“城保”政策,讓失地農民過上有尊嚴有保障的生活。被徵地農民是一個大群體,自1983年以來,全市累計有60萬被徵地農民。雖然當時也按政策給了他們一些補償,但是低水平的補償,不少失地農民處於“種田無地、就業無崗、保障無份”的境地。一些農民失地失業,養老醫療沒有保障;雖然進了城市,但生活質量實際在下降。應付一下,提高一些補貼也是緩解矛盾的辦法。但我們認為要實現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處理好昨天、今天和明天的關係,把昨天的矛盾消化掉,把今天的事情做好,為明天的發展打下基礎。我們用3個多月時間進行調查,制定了被徵地農民一攬子政策,統籌了各類群體利益,統籌了新老政策的銜接,將他們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解決他們在養老、醫療、就業、生活等方面的後顧之憂。市、區財政共需支出100多億元,40多萬戶家庭直接受益。今年6月30日,我們已經向29.2萬被徵地農民發放了社會保障卡。群眾反映:“這是安全卡、幸福卡、尊嚴卡,這下心裏踏實了。”被徵地農民從此進入了社會保障安全網,下半年我們要全面解決其餘30多萬被徵地農民進入城鎮社保體系的問題。

  實施安居工程,著力實現住房困難戶“居者有其屋”。住房問題是最大的民生問題。去年以來,南京市啟動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工程,去年全市保障性住房開工、竣工面積分別是2002年的26倍、29倍,是2006年的4倍和2.3倍。按照城市板塊+組團的方式,同時全部配套建設文化、教育、醫療、商貿、養老等基礎設施,全市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標準、統一供應、統一管理。目前已全面啟動4大保障房片區建設,總佔地面積5.6平方公里,總投資500多億元,總建築面積1000萬平方米,開工率達到100%。全部建成後,可解決10多萬戶群眾住房問題。今年,我們又新增1000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正在規劃選址。目標是“十二五”期間使全市人均住房面積15平方米以下的困難家庭住房都有改善,讓困難群眾住得起房,讓中低收入家庭買得起房,讓新就業人員租得起房。

  加大政策幫扶力度,提高困難群體、弱勢群體生活水平。就業是民生之本,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之網。關注民生、改善民生,要特別關注並保障困難群體,尊重困難群體的生存權、發展權。我們的做法,一是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突出抓好大學生和困難家庭的就業再就業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就業10.03萬人,實現再就業3.39萬人,確保了“零就業家庭”動態消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74%。二是提高城鄉低保標準,明確城鄉低保標準增幅高於居民收入增幅,農村低保標準增幅高於城市低保標準增幅。今年7月開始,我們將城鄉低保標準提高20%以上。同時,鋻於當前CPI居高不下,我們建立了物價上漲與困難家庭生活補貼聯動機制。三是提高全市8萬名改制企業託管職工生活費最低發放標準,確保不低於上年度全市城鎮居民低保標準,並隨城鎮居民低保標準增長數額遞增。四是提高老知青、老軍工、老居委會主任、老職工等特殊群體的生活補助標準。五是對全市近16萬左右的持獨生子女光榮證退休的企業職工發放計劃生育一次性獎勵。這些政策的實施,全市有100多萬人從中受益,將使70%以上的老大難信訪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産品,不斷滿足群眾的新期待。讓公共服務産品惠及更多的民眾,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關鍵。我們大力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使公共財政更多地投向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郊縣教育事業發展,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在高標準實施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今年採取特殊政策推進學前教育發展,向全市17萬名適齡兒童全面發放幼教助學券,每人每年2000元,下半年開學時將全面兌現。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確保基本藥物制度實施。針對83%的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核心區的情況,今年我們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新城、新區、新市鎮配置,在4個新城區分別規劃建設三甲級綜合醫療服務中心,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全面提升養老服務水平,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公益性服務與經濟性服務相結合,建設好示範性養老中心、城鄉社區居家養老中心,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人口老齡化水平相適應的社會養老體系,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需求。

  做好新時期的群眾工作,要用歷史的眼光看待今天的民生問題,用發展的視角解決好昨天、今天、明天的民生問題,切實維護好群眾的合法權益,解決好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從而實現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

  (作者為江蘇省南京市市長)

責任編輯:侯永勝

熱詞:

  • 維護群眾
  • 零就業
  • 1983年
  • 被徵地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