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廣電總局負責人:直播衛星服務惠及兩億農戶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5日 18: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根據中央決策部署,中宣部、廣電總局從今年4月起開始推動利用直播衛星在有線網絡未通達的廣大農村地區開展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工作,並先選擇了部分地區開展試點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新華社記者2日就此項工作的開展情況在京專訪了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

   惠及兩億農戶

  記者:為什麼要開展全國直播衛星公共服務試點工作?

  張海濤:我國的廣播電視覆蓋主要有無線、有線、衛星三種手段。目前,在全國4億戶家庭中,有線電視用戶有1.89億戶,主要是城市用戶,還有約2億戶農村家庭主要靠地面無線信號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最多只能收看6套模擬電視節目,節目套數少,畫面質量差,城鄉差別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央決定利用直播衛星開展農村公共服務,實施面向幾億農民新的文化惠民工程。

  今年4月,在有線電視未通達的農村開始推動直播衛星公共服務試點工作,用戶可以免費收聽收看到40多套高質量的廣播電視節目,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

  記者:全國直播衛星公共服務和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有什麼關係?

  張海濤:1998年開始實施的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廣電系統實施的投入最多、時間最長、覆蓋面最廣、受益人數最多、人民群眾最歡迎的一項系統工程。截至2010年“十一五”結束,已先後完成全國已通電行政村、5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和2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盲村”的群眾聽廣播、看電視難的問題。20戶以上已通電“盲村”地處偏遠,農戶居住分散,工程建設就是採用直播衛星方式解決覆蓋問題。“十二五”期間,將全面實現20戶以下已通電自然村村村通廣播電視,力爭基本實現“戶戶通”,也是以直播衛星應用為主。

  本次全國直播衛星公共服務面對兩億戶農村家庭,是在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已有的基礎上,推進農村廣播電視由“村村通”向“戶戶通”的延伸和發展。

  廣播電視電話“三合一”

  記者:全國直播衛星公共服務有什麼特色?

  張海濤:用戶購買一套直播衛星接收設備,就可以享受接收衛星電視節目、衛星廣播節目、本地電視節目、應急廣播、接打電話、瀏覽綜合信息六項服務。

  一是可免費接收直播衛星傳輸的25套電視,包括中央電視臺1至16套、中國教育電視臺第1套、本省1套衛視以及7套少數民族語言電視節目。

  二是可免費接收直播衛星傳輸的17套廣播節目,包括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全部13套節目——這在城市中都是不可能實現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3套廣播節目以及本省1套廣播節目。在機頂盒內置了一個小喇叭,不用開電視機,直接用機頂盒就可收聽廣播節目。

  三是機頂盒具有“雙模”功能,除接收直播衛星信號外,還能免費接收當地無線發射的地面數字電視節目:本市、本縣的6套數字電視節目。

  四是機頂盒具有應急廣播功能,在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時,機頂盒不論是在開機或關機狀態都可自動接收應急廣播信號併發出報警聲音。

  五是在機頂盒上外接一個電話機,可以通過移動通信網接聽和打電話。

  六是還可以免費瀏覽查看新聞時事以及涉農的氣象、科技農貿等綜合信息服務。

  記者:全國直播衛星公共服務在技術創新上有什麼亮點?

  張海濤:有七個亮點。一是傳輸安全,確保機頂盒只能接收到我國直播衛星信號,接收不到其他任何衛星信號。

  二是可管可控,可管理控制每一個機頂盒和每一套節目,可以對用戶實行實名制登記管理和精細化服務。

  三是“雙模”接收,用戶用一個機頂盒就可以同時接收直播衛星傳送的廣播電視節目和當地發射的本地地面數字電視節目。

  四是應急廣播,專門開發了應急廣播系統,可為全國或特定區域用戶提供應急廣播服務,機頂盒可自動接收、自動切換應急廣播信號。

  五是位置鎖定,專門開發了全國直播衛星服務區域管理信息系統,研發了機頂盒位置鎖定技術,利用移動通信基站進行定位,確保機頂盒在批准的服務區域內使用。

  六是電話功能,機頂盒外接一個電話機就可以打電話,在一個機頂盒上實現了廣播、電視、電話多個功能。

  七是數據回傳,機頂盒可以自動回傳用戶操作遙控器的數據,可以用於開展收視率調查,下一步也可以開展雙向視頻點播服務。

  直播衛星促進“三網融合”

  記者:廣電總局選擇了寧夏、內蒙古、河北三省區部分鄉鎮進行試點,現在進展是否順利?

  張海濤:試點工作的各個方面都進展順利。直播衛星接收設施由用戶自願購買,由於這是實實在在的惠農舉措,各試點地區財政積極對購買直播衛星接收設施的用戶實行補貼政策,寧夏試點地區為每戶補貼100元,內蒙古試點地區為每戶補貼120元。同時,中國移動借助直播衛星機頂盒推廣電話業務,並專門研究了資費政策,用戶預存兩年話費,即可在購買接收設施時獲得補貼,減少了農村群眾的負擔。海爾、海信、TCL、熊貓等設備生産企業也積極參與專營服務網點和安裝服務工作,並利用已有的家電銷售渠道,探索各種捆綁銷售模式。

  直播衛星項目直接促進了“三網融合”。通過試點,我們探索了各級廣電部門、設備企業、電信企業之間有效的合作方式和推廣模式,實現了廣電和電信行業的“雙贏”。在一個機頂盒上,既有聽廣播、看電視的功能,又有打電話和信息服務的功能。將來,還要逐步開發符合“三網融合”政策的廣電和電信的其他服務。

  記者:這麼好的服務,城鎮居民能否使用?

  張海濤:農村廣播電視覆蓋始終是中國廣播電視發展的重點和難點,也是薄弱環節。直播衛星服務是國家向農村、農民傾斜的一項特殊惠民工程,目的是讓農村群眾免費聽廣播看電視,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縮小城鄉差距。直播衛星服務不面向城市,因為城市家庭已經有了有線電視網絡,已經可以享受到豐富多彩的廣播電視節目。這樣做,可以使得城市和農村,廣播和電視,衛星和有線統籌合理地協調發展。

  “村村通”向“戶戶通”轉變

  記者:整個工程將於什麼時候完成?有沒有時間表?

  張海濤:兩億戶在“十二五”期間都要完成。我們將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儘快在全國推廣,爭取相關政策,建立服務體系,力爭今年內在有線電視未通達的農村地區所有鄉鎮建立直播衛星接收設施專營服務網點,力爭今年完成1000萬戶,明年要達到5000萬戶,2013年達到1億戶,2014年達到1.5億戶,2015年全部完成。

  記者:開展全國直播衛星公共服務有什麼意義?

  張海濤:通過試點工作,我們深刻體會到,直播衛星公共服務是一項涉及農村基層千家萬戶的惠民工程,意義十分重大:一是能夠儘快構建結構合理、運行高效、服務優質的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廣播電視由“村村通”向“戶戶通”轉變。特別是可以在短時間內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均等化,有利於縮小城鄉間的“數字鴻溝”。

  二是能夠最大限度地擴大中央和省級廣播電視節目的有效覆蓋,切實增強主流媒體的輻射力影響力,真正讓黨和政府的聲音及時進入千家萬戶。

  三是能夠積極促進“三網融合”,有效帶動農村信息化和民族工業的發展。目前國內有24家企業生産直播衛星機頂盒,有4家企業生産直播衛星解調芯片,有5家企業生産地面數字電視解調芯片,有6家企業生産位置鎖定模塊,還有10多家企業生産天線等設備,擴大直播衛星服務範圍為民族工業開闢了新的發展空間。

  (據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

責任編輯:邢斯馨

熱詞:

  • 廣電總局
  • 開展
  • 直播衛星試點
  • 惠及
  • 兩億農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