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內蒙古:建設戰略資源基地 打造開放的橋頭堡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5日 16: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正北方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1年6月29日,《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公佈,在遼闊的內蒙古大地上引起熱烈反響。

這份文件,指明了內蒙古在全國發展中的重要戰略地位,發展定位明確,政策佔位全面,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藍圖、行動綱領和發展指南。

在“十二五”開局之年,《若干意見》的出臺讓內蒙古對實現新一個5年規劃藍圖信心倍增,大美草原將展現更美的風景。

“十一五”時期,是內蒙古經濟高速發展的5年。2010年,內蒙古地區生産總值突破萬億元,達到11655億元,“十一五”年均增長17.3%;地方財政總收入達到1738億元,“十一五”年均增長29.4%;固定資産投資達到8972億元,年均增長27.2%。

在多年快速增長的基礎上,近兩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結合實際對發展思路作了一些調整,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胡春華提出: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但不再刻意追求GDP增速全國第一;強調大力發展非資源型産業,構建多元發展的現代産業體系;強調堅持富民與強區並重,富民優先;堅持用發展的辦法保護生態,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 “內蒙古制定‘十二五’規劃綱要時,《若干意見》還沒有出臺,但是總體部署與《若干意見》對內蒙古的戰略定位不謀而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劉萬華説。

建設戰略資源支撐基地

建設國家能源、新型化工、有色金屬、農畜産品四大基地,與內蒙古産業轉型的要求相契合,也與《若干意見》對內蒙古的戰略定位不謀而合

依託豐富的煤炭、油氣、黑色和有色金屬、稀有金屬等自然資源,內蒙古能源、化工、冶金等産業發展迅猛,在全國的優勢已經形成。內蒙古也由此實現了從農牧業主導型經濟向工業主導型經濟的轉變。

但是,與中東部先進地區相比,當前內蒙古的發展水平仍然偏低,存在整體實力弱、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生態環境脆弱、産業結構單一、區域發展不平衡、公共服務能力不強等諸多突出困難和問題,許多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在各省份中排在20名之外。

內蒙古“十二五”規劃綱要明晰了産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路徑:發展現代農牧業,鞏固提升能源、鋼鐵建材和農畜産品加工業的支柱地位,把新型煤化工、有色金屬加工和裝備製造業發展為新的支柱産業,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建設多元化的現代産業體系。

“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中之重。”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曾指出,“內蒙古是國家重要的糧食和畜産品生産基地,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畜産品供給方面擔負著重要職責。內蒙古工業比重不僅在西部地區領先,而且還高於一些東中部的工業大省。但工業發展水平與發達地區的差距還很明顯,産業規模小、結構單一、産業鏈短、初級産品比重大的問題還比較突出,總體上仍處在工業化的初期階段。所以,必須緊緊圍繞建設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屬生産加工基地和綠色農畜産品生産加工基地的戰略目標,把提高工業化水平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對今後內蒙古優勢産業的發展,《若干意見》也提出,要推動國家能源基地建設,並實施差別化産業政策,優先在內蒙古佈局建設具有比較優勢的煤炭、電力、煤化工、有色金屬生産加工等項目,而且在項目核準、資源配置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

內蒙古‘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優化發展能源工業、加快發展化學工業、改造提升冶金建材工業、鞏固壯大農畜産品加工業,與《若干意見》對內蒙古的戰略定位不謀而合。”劉萬華説,“以新型化工基地為例,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等五大國家示範工程落戶內蒙古,不僅建設了國家的戰略資源支撐基地,對內蒙古産業高端化也是直接的拉動。”

建設國家能源、新型化工、有色金屬、農畜産品四大基地,與內蒙古産業轉型的要求相契合。全力推進非資源型産業發展,是今後一個時期內蒙古調整優化産業結構的戰略選擇;而依託現有産業基礎進行産業延伸産業升級,恰恰是發展非資源型産業的最現實路徑。因此,內蒙古“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把改造提升傳統産業與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結合起來,把做強能源等特色優勢産業與提高非資源型産業比重結合起來,把發展生産性服務業與發展生活性服務業結合起來。

構築北方重要生態屏障

保護好這片廣袤的草原,保護好這片綠色的林海,是內蒙古在全國生態保護大局中承擔的重要責任

內蒙古以“美麗草原”著稱,全區13億畝草原、3.55億畝森林和6000萬畝濕地,構成了祖國北方一幅絢麗的山水長卷。

保護好這片廣袤的草原,是內蒙古在全國生態保護大局中承擔的重要責任。“十一五”時期,內蒙古累計投入生態建設資金323億元,建設草原總規模5億畝。林業生態建設總面積5000萬畝,6000萬畝農田和8000萬畝草場受到林網保護。全國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統計結果顯示,自治區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實現“雙減”。

“十二五”期間,內蒙古將致力建設全國最大的天然草原保護與治理示範區:堅持草畜平衡,建立基本草原保護制度,繼續實施退牧還草等工程,合理採取休牧、輪牧等措施,通過自然修復和人工種草恢復植被,使草原植被的蓋度提高到45%;按著建設森林生態功能區的要求,加快實施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繼續實施“三北”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工程;開展沙漠治理,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強自然保護區及濕地生態綜合治理;不斷探索保護生態兼顧經濟的長效機制,努力實現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統一。

專家認為,保護生態不是不要發展。鄂爾多斯市推行“一礦一企治理一山一溝”等生態補償的辦法,在10年快速推進工業化過程中,全市植被覆蓋率由30%提高到75%。這説明“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是可行的,“十二五”期間內蒙古完全可以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

內蒙古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廳長蘇青介紹,“十二五”期間,內蒙古將以推進污染物減排、重點流域區和重金屬污染區防治為著力點,加大環境保護力度。重點向技術減排要效益,鼓勵發展工藝先進、資源消耗小、污染物排放少的項目,堅決淘汰落後的生産工藝和技術。

內蒙古草原生態具有特殊性,它不僅構成自治區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也承載著各族兒女的歷史和文化,既具有生態屬性,也具有生産資料屬性和文化屬性。內蒙古的生態保護做不好,還將直接威脅到東北和華北的生態安全。因此,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胡春華言之切切:草原內蒙古的優勢和品牌。一定要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構築好我國北方的這道重要生態屏障。